粟裕战略思想研究——战略分析的准确性天下第一

桂才子佳人 2024-05-15 02:22:31

粟裕的战略思想研究主要聚焦在其军事思想的核心——战略分析上。

一,粟裕的战略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他在井冈山时期跟随毛泽东、朱德学习选择战略发展方向的经历。这一时期的学习为他后来的军事斗争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在长期军事斗争实践中,粟裕发展出了有效的战略分析方法。他强调,出击方向的选择是战略问题,需要对敌我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对具体地域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诸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尤其要注意选择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并利用敌人的矛盾。

三,粟裕的战略分析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宏观分析不尚空谈,简洁扼要。他具有高度的战略敏锐性,善于一针见血地抓住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在经典的《黄桥战役总结》中,他明确指出此次战役的重要性,并强调不能仅看到表面上的胜利,而是要看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是长于进行敌我情势分析,系统性强。粟裕善于把握敌我情势,能够作出系统性和层次性很强的分析,为制定正确的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粟裕的战略思想是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并发展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粟裕最早接受叶挺将军的教导队训练

从时间上来分析: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粟裕跟随叶挺朱德开始了游击战争的学习,并在山神庙战斗和武平战斗中,发扬光大,大放光彩。

在井冈山上和瑞金时期,通过大模样作战形势的学习和实践,渐渐掌握了战斗的精髓,从中逐渐摸领悟到了战略战术的奥妙。所以,1930年12月粟裕任红64师师长后,创造了3个人捕敌100多人,活捉了第一个国民党中将师长张辉瓒的奇功。难怪,朱老总都乐呵呵地说:“我老了有粟裕接班。”

引路人朱老总

二、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是粟裕一生军事生涯中最艰苦卓绝的时期,身边90%的老战友牺牲了,可粟裕却越打越精。国民党蒋介石为了老家的安全,派出了剿共常胜将军卫立煌和第一反游击专家罗卓英率领43个团的兵力围剿粟裕仅有四五百人的部队。粟裕仍然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尽管在最危险的时候,子弹击中了脚踝,粟裕第六次负伤,拄着拐杖行走了两个多月,愣是没被敌人追上。

这时候是粟裕日夜思索战略分析的时候,多次作出准确预判,半夜三更转移,逃出了一次次被围歼活捉的危机。后来,战士们都习惯了半夜三更转移的作战方式。偶尔睡个整夜觉,反而不踏实了。这时候是粟裕从朱毛战略思想上去探索新的战略艺术的时候。

三、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是粟裕的战略思想实践的时期。他手握五百精兵,就打响了江南抗战的第一枪韦岗伏击战。等到手握两千精兵,已经无惧任何敌人,无论是日寇、汪伪军队还是国民党顽固派,都奈何不了粟裕了。在江南富硕之地,插进去一脚,并且站稳脚跟,再一步步扩大,最后创造出3万多平方公里的华中根据地,每年上缴中共中央的税收占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著名战例就是黄桥决战,用7000打败3万,歼灭15000人,消灭军长李守维、独立旅旅长翁达,经此一战,奠定了在苏中的地位。

在苏中四方势力中最强大的地位,连日寇苏中地区最高级别的旅团长岩崎学少将也不敢对粟裕部队轻举妄动,待到1945年12月高邮战役中,被歼灭大半兵力的岩崎学率领手下950名日寇和15000名孙良诚的伪军第二师集体缴械投降时,双手高举祖传800多年的宝刀,鞠躬说:“你我打了几年,我对将军早已敬佩。”

岩崎学将军向粟裕缴械投降,这是共产党部队唯一一次受降

四、在解放战争中,粟裕的战略是成熟的时期,更是把朱毛战略思想发扬光大并加以突破。苏中七战七捷、宿北战役、第一次涟水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

无一不是辉煌空前的大胜利啊!

在淮海战役最后歼灭杜聿明集团30万人的大决战中,中央多次指示粟裕部队向东路运动,内线中共地下党员时任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厅长郭汝槐提供的情报,显示杜聿明向东突围。粟裕经过分析判断,认为不可能,乃指挥全军连续急行军三天,终于把杜聿明集团包围在西线,并一举歼灭杜聿明集团30万大军,并活捉了杜聿明。

幸哉,我有粟裕大将,其战略思想的精妙,是我们永远研究和学习不完的宝库!

战功至伟却始终虚怀若谷的粟裕大将

30 阅读:1462
评论列表

桂才子佳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