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为反晋而定国号为“汉”,刘曜和石勒撕破脸后改国号为“赵”

史海撷英 2024-03-20 11:23:40

太兴元年(318年)九月,匈奴汉相国刘曜在平定外戚靳准叛乱的路上遇到了从长安逃出了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在他们的劝说下,身为匈奴汉宗室的刘曜选择称帝,以延续匈奴汉的国祚,并改元光初,封石勒为大将军,相约平定靳准之乱。

同年十月,靳准之乱被平定,但刘曜和石勒的矛盾却越来越大,当初在洛阳之战中,刘曜就不断给石勒小动作,双方早就积怨了。

刘曜称帝后,为了稳住石勒,封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赵公,从封石勒为赵公来看,刘曜称帝的这段时间内,身份一直都是汉帝,其想法也是单纯的把汉国的名分和大义给继承过来。

毕竟靳准之乱后,刘渊和刘聪两代人努力构建下来的平稳局面被彻底打破,唯有刘渊创立的汉国才能笼络北方乱糟糟的人心,但很显然,刘曜发现乱糟糟的北方已经不是大汉这个金字招牌可以笼络的,但此时刘曜还未打算改国号,继续顶着汉帝的身份平定各地的叛乱。

光初二年(319年)二月,眼看石勒的势力越来越大,自立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双方的矛盾的爆发就是刘曜杀掉了石勒的使者,即便刘曜事后想要封石勒为赵王继续稳住他,但石勒却不认刘曜。不管是赵王还是赵帝,自己就可以得到,用不着刘曜来封,就这样,刘曜和石勒彻底撕破了脸。

石勒

石勒的翻脸也宣告了刘曜想要通过大汉这个金字招牌稳定人心的打算彻底失败,也让刘曜萌发了更改国号,另起炉灶的心思。

光初二年(319年)六月,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也就是十六国之一的前赵,在改汉为赵的路上,刘曜其实走了三步。

首先就是更改了国号,其次就是改旗为黑,寓意用水德承继晋朝的金德,放弃承继汉朝的火德,此举就是变相承认了曹魏和晋朝政权,与刘渊、刘聪将魏晋列为僭伪政权不同。最后就是宗庙祭祀上不再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祭祀,而是祭祀冒顿单于和刘渊,这一点相当于拓展了自己法统体系。“徙都长安,起光世殿于前,紫光殿于后。立其妻羊氏为皇后,子熙为皇太子,封子袭为长乐王,阐太原王,冲淮南王,敞齐王,高鲁王,徽楚王,征诸宗室皆进封郡王。缮宗庙、社稷、南北郊。以水承晋金行,国号曰赵。牲牡尚黑,旗帜尚玄,冒顿配天,元海配上帝,大赦境内殊死已下。”

想当初刘渊创立汉国的时候,就是强调屠各刘氏与汉朝的甥舅关系,将自己的法统接续到刘禅之后的,从而宣扬自己起兵反晋的正当性,这个做法不仅否认了曹魏的正统性,也否认了禅位自曹魏的西晋的合法性,同时以刘氏再兴的名义也能消解自己四夷的身份,让北方士人更容易为之效命,事实证明,刘渊此举的确笼络了不少北方的人心。

但经过靳准之乱,匈奴五部的老家平阳遭遇屠杀后损耗严重,也让刘曜对关中的控制力量相当薄弱,而匈奴汉国的核心区域司、并两州也逐步脱离了刘曜的控制,五部匈奴不得不整体迁移到关中地区。但关中的匈奴和并州匈奴的关系并不相容,在复杂的民族矛盾下,给他们树立一个多民族共同崇拜的象征极为重要,而冒顿单于当年一统北方匈奴,自然是刘曜的最好选择,因此刘曜尊冒顿为太祖,一方面可以增加五部匈奴中共同的历史记忆,稳定各族,一方面又可以以北夷领袖的名号招抚其他的关陇胡族加入政权。至于刘渊,毕竟是自己的养父,而且自己的权力合法性其实就是来自刘渊建立的匈奴汉国,自然要做出祭祀刘渊的安排。

刘曜

其次,为何承认魏晋?刘渊当初否认魏晋的政权,就是因为当时匈奴五部和北方其他部族的主要矛盾就是和晋朝的矛盾,反晋是当时的主流。而刘曜即位的时候,晋室南渡,北方的晋朝抵抗力量相对薄弱,刘曜政权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和石勒其他部族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自然带动了刘曜主要任务的变化,否认石勒的统治和巩固关中地区的统治成为刘曜的主要目标。

那为何定的国号是“赵”呢?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刘渊当年被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封为卢奴伯,卢奴在汉朝时期属于中山国,而刘曜当年也被封过中山王,中山一度属于赵地,因此选择了“赵”为国号。如此一来,赵国的国号既证明了刘渊受爵于晋,也暗中将自己的法统和西晋联系起来,笼络在北方的晋朝士族,最终将汉赵政权塑造为华夏的正统政权。

毕竟前赵的统治基础已经和刘渊时期不同了,除了汉国留下的五部匈奴和平阳汉臣之外,还有不少关中的胡汉势力,加上刘氏宗亲在靳准之乱中被屠杀大半,曾经的刘氏宗亲和南匈奴的贵族力量在刘曜政权中处于弱势,汉族士人逐渐在占据了重要地位,任用他们也可以加强自己的皇权。

十六国形势图

况且刘渊当年还是成都王司马颖的盟友,重申司马颖和汉赵国的关系,可以借助他们的名望团结关中之地,在政治话语上将族群矛盾转化为政治矛盾,尤其是和西边的司马保竞争,稳固自己的政权,这也是刘曜迎合关陇人心,整合多民族联合政权的必然结果。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否认石勒赵国的合法性,此前石勒已经是赵公,自立称帝后必然以“赵”为国号,自己率先以“赵”为国号,就是暗示石勒“赵”的僭越和不合法,在大义上占据有利地位。

可以说,刘曜在北方乱七八糟和石勒自立的情况下,选择“赵”为国号是一个必须且立即行动的选择,只不过刘曜改了国号,就变相地承认石勒不再是刘曜赵国的臣子,给了石勒以汉国继承人的身份攻打他的借口,石勒也不需要背上背主的恶名,双方大战不断。

光初十二年(329年)十二月,刘曜被石勒俘虏,前赵就此灭亡。

0 阅读:16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