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追宝第一案:1994年坟山大墓国宝被盗,赃物亮相美国拍卖行,最终汉白玉彩绘门神回家!

汉武帝的夜光杯 2024-04-02 16:52:37

1994年六月,一个平静的夏日,河北曲阳的西燕川村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村民们突然发现,村里多了几张陌生的面孔,他们每天准时出现在村西的坟山,忙碌地进行着攀爬活动。起初,村民们以为这只是些外来人的日常消遣,并未过多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陌生人连续多日准时出现、准时离去,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引起了村民们的好奇心。

更为蹊跷的是,村中一直流传着坟山上葬有古代显贵的传闻。难道这些人是来盗墓的吗?村民们开始议论纷纷,心中充满了疑虑。

不久,一位勇敢的村民决定揭开事情的真相。他秘密上山,潜伏在高处暗中观察。经过一番耐心守候,他终于发现了这些陌生人的秘密——他们正在山腰处挖掘着什么。待他们离去后,村民小心翼翼地下山查看,只见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赫然出现在地面上。显然,这些陌生人正是盗墓贼,他们正在盗掘古墓。

村民不敢怠慢,迅速将此事报告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文物专家和警方人员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查。在梯田中,他们发现了新挖的积土堆,扒开杂草遮掩的洞窟后,一个深达十米多的盗洞显露出来。这个盗洞显然经过了精心策划和施工,显示了盗墓贼的高超技艺。

考古专家李恩与文物稽查科的曾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冒险进入盗洞,深入墓室进行勘察。他们发现,盗洞精确地打在了前室的天花板上,这进一步证明了盗墓贼的专业性。进入墓室后,他们在前室正中发现了对确定墓主人身份至关重要的墓志铭。

这块墓志铭的样式十分罕见,上方四个斜面分别雕刻有传统立体浮雕图案,并施以彩绘,部分地方还敷以金箔,显得极为珍贵。墓志铭上刻有:“唐故易定祁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北平王太原郡王公府君墓志铭。”通过这些信息,专家们得知了墓主人的身份——王处直,这位唐末、五代后梁时期的义武军节度使,曾是河北地区的重要将领。

不过历史上,王处直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养子王都为了夺权,发动兵变将他软禁,两年后王处直在忧愤中离世。为了挽回名声,王都为养父修建了一座装饰考究的大墓。然而,这座大墓却未能逃脱盗墓贼的魔爪。

他离世后,被安葬在这座山中,因地点颇为隐秘,多年来未曾遭受贼人的侵扰。然而,时至金朝,这处墓地终究未能幸免于盗墓贼之手。这伙贼人巧妙地自地面掘入,潜入其中,将墓内的珍贵文物一一盗走。然后就是这次。

自1994年6月20日发现被盗后,如何保护这座古墓成为了文保部门关注的焦点。由于墓室历经近千年的两次盗掘,大部分文物已被盗走,仅留下一些有价值的壁画和雕刻。同时,两个盗洞严重破坏了墓室结构,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鉴于墓址偏远,难以进行常态化保护,河北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后,决定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1995年7月12日,一个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曲阳县文化局和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考古队正式入驻西燕川村,开始了这次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发掘,能够揭开这座古墓的神秘面纱,还原王处直的历史真相。

1995年,河北省的考古专家对王处直墓进行了紧急的考古发掘。该墓坐落于西燕村往西约两公里之处,此墓为青石所建,前后双室结构。墓室内不仅拥有绘制精良的壁画,更有一十八尊以汉白玉石精雕细琢的武士像、十二生肖、散乐及奉侍等浮雕。这些浮雕作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雕刻线条生动且流畅,特别是奉侍、散乐浮雕,人物形态各异,面颊饱满、发髻蓬松,仍保留着大唐的遗风,堪称雕刻艺术的瑰宝。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些五代时期的珍宝遭到了盗墓者的疯狂掠夺。发掘时,墓室中仅残存六件,包括鼠、龙、马、鸡和奉侍、散乐。蛇、羊两尊已被盗墓者凿下并运出墓外,藏匿在草丛中未来得及转移,其余十块则被盗墓者秘密盗走并转卖,至今仍下落不明。

墓道两侧的甬道则立着两座尉迟敬德、秦琼的武士门神浮雕,意在驱邪避恶。此外,墓中还有十二生肖俑,这是唐墓中常见的随葬品,而散乐、奉侍浮雕则依旧保持着大唐的韵味,浮雕表面还涂有红、赭等色彩。我们不得不为当时雕刻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在北方地区,能够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五代墓为数不多,因此,王处直墓对研究五代时期北方地区的墓葬形制具有极高的价值。墓中的壁画和浮雕不仅为中国雕塑史和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直观的素材,也是曲阳石雕艺术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实物证据。

2013年5月,王处直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原来被盗走的文物竟然意外现身美国。

原来,就在五年后,失踪的文物终于露出了蛛丝马迹。2000年2月的一天,国家安全局接到了一通越洋电话,令所有工作人员大为震惊。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来自美国的声音,举报者称美国佳士得拍卖行即将拍卖一件疑似中国被盗文物,请求国家迅速采取行动。这通电话,就像是一束希望的曙光,照亮了那片被黑暗笼罩的文物追回之路。

这位举报者名叫袁运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当时他正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在浏览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品图册时,他的目光被一件编号为209的拍品所吸引。

那是一尊来自中国的石刻武士雕像,标价五十万美金。雕像中的武士身披戎装,手握宝剑,立于卧牛之上,肩部还卧有一只五彩凤凰。其雕刻之精细、气势之威严,无不彰显出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

作为美术学院的教授,袁运生对这类中国古代雕像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立刻察觉到这尊雕像与当年王处直墓被盗时的情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时,袁运生恰好在西燕川村采风,对王处直墓中的壁画风格了如指掌。经过仔细比对,他心中已有几分确定,这尊雕像很可能就是王处直墓中失踪的文物。

国家文物部门得知此事后,立即组织专家对209号拍品进行了详细鉴定。经过一番仔细的研究和比对,专家们确认这尊汉白玉武士浮雕确为我国被盗文物。其风格特点、颜色细节等与曲阳西燕川王处直墓中的雕像如出一辙,无疑是墓中失窃的珍贵文物之一。

然而,当中国文物部门组成的追讨小组与美国方面联系,要求返还被盗雕像时,却遭到了质疑。雕像的拥有人提出了两点疑问:一是武士雕像的颜色与王处直墓中其他石刻雕像相比显得鲜艳许多;二是武士雕像的表情狰狞,与墓中其他雕像的风格不协调。这些疑问给追讨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面对质疑,中国专家们给出了有力的回应。他们指出,武士雕像位置在墓室前室,未受水浸影响,因此颜色鲜亮。同时,武士雕像作为镇墓门神,表情自然夸张,这也是符合其身份和功能的。此外,专家们还通过化验比对雕像与墓土样本,证实了其确实来自王处直墓。

在收到中国方面的有力证据后,美国法院下令停止拍卖并没收武士像。经过中美两国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拍卖被成功阻止,追索行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最终,根据联合国《巴黎公约》,文物被无偿归还给中国政府。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追回这尊武士雕像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纽约大收藏家安思远先生在得知此事后,主动与中国文物局联系,表示他曾在香港古玩市场购买过一件与王处直墓被盗武士像相似的浮雕。安先生十分乐意将这件文物无偿捐献中国。

经过验证,这件浮雕正是王处直墓甬道处被盗的另一块浮雕,与拍品209号成对。这对武士形象为唐太宗时期的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

2000年6月24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一架大型运输机从纽约国际机场起飞,载着这对珍贵的武将俑直飞北京。当它们重新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仿佛也带回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这对流失海外的文物终于回归故土,如今被誉为“海归天王”,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中,成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们的归来,不仅是对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一次巨大胜利,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有力彰显。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