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出彩!人文沃土“孕育”新标杆|项“新”力⑧

新黄河 2024-01-13 20:20:16

编者按:2024年是济南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深化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让创造活力加速迸发,让经济暖流充分涌动,以项目建设冲锋号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两会期间,新黄河·济南时报开设“项‘新’力”专栏,围绕济南都市圈、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人才兴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等热点,深入解读报告,展现强省会新气象。

“网红”,成为近两年衡量一座城市的关键词之一。善用流量与流量霸屏的背后,是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力的全面展示,核心直指城市软实力和文化氛围感。

“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2024年济南12项重点工作之一。济南持续打造“网红”城市的决心和雄心可见一斑。

透过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文旅新项目,我们也可以预见,2024年的济南,城市地标会不断刷新、文化活动会持续上新、“诗与远方”更会精彩绽放。

——题记

长鹿白云湖旅游休博园、稼轩文旅城、济南市博物馆新馆、大辛庄遗址考古公园、齐长城遗址博物馆……放眼当下,丰富的文化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扎实的政策支持,正在为济南催生一批“新生代”文旅融合创新业态,未来或将成为济南持续“破圈出彩”的活跃增长极与强劲动力源。

长鹿白云湖旅游休博园有望今夏试运营

济南市章丘区西北部,有一处如秘境般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627.5公顷,湿地率83.2%,是济南最大的天然湿地,也是山东省第三大自然湖泊。这里水草丰美,物种繁多,是荷的世界、鸟的天堂。

在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外围南侧,一批树屋、船坞酒店的主体已经建成。

“如果进展顺利,今年荷花盛开的时节,部分项目就有望与市民游客见面。”望着眼前已经完工的树屋酒店主体,山东长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孙宾心中充满希望。

孙宾是山东人,对省会济南的文旅市场充满信心。在他看来,无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数量还是人文底蕴,济南都独具优势,“我们测算过,济南动车1.5小时范围内辐射的人群就超过1亿。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量巨大,而像白云湖这样一个有山有水还有文化的景区必定会吸引大家的到来。”

按规划,长鹿白云湖休博园的建设期为10年,二期面积为80公顷,包括动物主题酒店、齐鲁水城、机动主题乐园、军事研学主题乐园等;三期面积为50余公顷,包括冰雪主题乐园、湿地康养主题酒店等。

“我们还将融入清照文化,打造沉浸式新场景、新体验,力争成为章丘首个5A级景区。”孙宾表示,项目建成后年接待能力将超1000万人次。

17公里外,在“济南二安”的另一位代表辛弃疾的故里,也有一处大型文旅综合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稼轩文旅城总规划用地约5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16亿元,计划以历史名人辛弃疾及诗词文化为基础,深挖当地自然禀赋、文化底蕴,共同打造不仅具有宋代文化特质,更具备现代生活品质、美好服务、康养生活和文化旅游内涵的大型综合文旅项目。”山东稼轩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综合运营部负责人李华强介绍,目前项目一期已于2021年12月落地建设,5200平方米地标级美好生活服务中心建成并开放使用,兼具接待、休闲、餐饮等文化属性;日月同辉——心灵图书馆于2023年8月落成,对社会提供免费开放服务,可通过线上预约免费使用举行传统文化、青少年教育、诗词歌赋等活动;辛弃疾纪念馆的提升改造也在有序推进中。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文旅体融合发展,抢抓文旅消费回暖机遇,加速长鹿白云湖旅游休博园、埠村国际综合休闲度假区等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文旅大项目正不断为济南文旅体融合发展引入源头活水,成为济南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关键一环。

济南市博物馆新馆、韩美林艺术中心均已开工建设

看到“泉城文化驿站”被写入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齐元义格外开心,“这说明我们前期的工作得到了认可,未来泉城文化驿站也会越走越远”。

什么是“泉城文化驿站”?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吴波介绍,“泉城文化驿站”是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2022年,济南市文旅局、市教育局联手引导社区周边的艺术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借助培训机构场地资源和专业师资优势,面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文化活动空间,让大家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舞蹈、声乐、乐器、书法、绘画等才艺。

齐元义是第一波“吃螃蟹的人”。作为济南市历城区卓熠培训学校的负责人,2022年他带学校率先加入“泉城文化驿站”。“目前免费开放功能教室5间,每周开放时长超20小时。”齐元义介绍,驿站开设了流行钢琴和声乐合唱两门课程,其中流行钢琴是驿站“一站一品”特色课程,除在校内培训外,他们还辐射四个周边社区,定期安排老师进社区指导。

2022年,济南共推出28家“泉城文化驿站”,2023年再增43家。截至2023年12月底,“泉城文化驿站”累计提供公共文化服务4760余场次,惠及市民50万人次。

作为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亦是普惠百姓、增强其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有效之举,更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加快市博物馆新馆、韩美林艺术中心建设,新增泉城书房9个、泉城文化驿站20个,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品质文化生活。

目前济南市博物馆新馆已确定选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设计方案完成多轮深化修改,项目征地已批复,建设单位已进场搭建施工区域,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济南市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后,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济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能成为济南黄河岸边的地标性文化建筑,更能发展成为济南市重要的网红打卡地。

另外,备受业界期待的韩美林艺术中心也已确定选址山东省科技馆旧址,并已开工建设。

建设文化强市,需要每一个济南人的参与

从夏日的淄博,到冬日的哈尔滨,城市文旅赛道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才能攫取流量密码,接下这“泼天的富贵”?

在孙宾看来,随着旅游产业不断发展,每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和个性气质才是其最宝贵的财富,“济南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但它还有很多宝藏的一面未被完全展示,比如李清照,就需要更多网红化、场景化的内容去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所以,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及“聚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等“方法论”变得尤为重要。

“淄博和哈尔滨爆火的背后,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情味和烟火气,也希望济南的市民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城市推介和宣传当中。”孙宾表示。

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董事长张晓国也持同样观点。在他看来,在过去一年流量的争夺战中,济南不负众望,已成功挺进全国旅游热点目的地的第一方阵,但一座城市想要持续出圈,除了优秀的山水风光和人文底蕴,还需要会讲述的人。“我们希望推动城市讲述者联盟成立,邀请导游员、讲解员、学校老师甚至热爱传统文化的市民、出租车司机等一道,共同讲述济南的美好、温暖、幸福和灿烂文化,这不仅是一种传播力,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和文明”。张晓国还建议,济南应以文旅为抓手,不断密切与省会都市圈、山东四省等城市之间的交流往来,通过扩大朋友圈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打造富有泉城风韵的城市新名片”“加快‘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推进非遗名城建设”“让千年文脉不断焕发生机,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熠熠生辉!”……透过政府工作报告,遥望2024年的济南,拥有30多年从业经验的“文旅老兵”张晓国感到热血沸腾。

延伸阅读

记者:石晓丹 编辑:曹梦佳 美编:杨壹晴 校对:王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