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拥有上百万大军,却亡国的原因!

古今文翰 2023-12-18 13:55:57

经济繁荣的北宋,为何军队表现却如此疲软?

北宋是一个经济繁荣的王朝,其经济实力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尽管北宋经济发达,其军队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北宋的军队号称百万禁军,其规模不可谓不大。然而,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锋中,北宋军队往往处于下风,不得不割地、赔款、纳贡、称臣。甚至在最后,连皇帝都被金国掳走,导致北宋的灭亡。

那么,为什么北宋的军队表现如此疲软呢?

一、制度问题!

为了降低军队统帅的级别并分散军权,北宋设立了殿前督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督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督指挥使侍卫亲军为主的三衙体系。

同时,枢密院对军队的调动具有最终决定权,未经其允许,军队不得擅自调动。虽然三衙拥有统军权力,但无调兵之权,各部门之间互相牵制,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安排调度。

因此,能够组织起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二、未到战场,先发阵图!

就这样北宋皇帝对于仍然不放心。在战场上的将军必须向千里之外的皇帝和枢密院请示,然后由他们下发阵图来指导将军照本宣科地进行排兵布阵。

然而,我们都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仅仅依靠请示来打仗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实际上,北宋和辽国、西夏之间的少数几场胜利,都是前线将军们自行决策、自由发挥的结果。

北宋武将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他们处处受到限制,几乎没有自由。如果不按照上面下达的阵图打仗,还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被扣上造反的罪名。

在这种局势下,北宋很难吸引到优秀的统帅人才。整个北宋时期,都找不到几个著名的将领。即使有几个像杨叶、曹伟、狄青等人,他们也备受打压,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优秀的将领不敢担任统帅,而那些庸才却很欢迎皇帝、枢密院、三衙下发的阵图。他们本来就没有才能,不知道怎么打,这下好了,有阵图可以直接照本宣科。

因此,整个北宋军队中,将领没有指挥权,庸才却主动要求阵图来照本宣科。他们只求能够避免全军覆没,还可以用阵图作为挡箭牌。

因此,整个北宋军队上下迷信阵法。

三、士兵来源!赵匡胤曾经说过:“唯有养兵可以利百代!在荒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而在乐岁丰收时,有叛兵而无叛民。”

赵匡胤的话概括了“养兵”的精髓所在:在荒年饥岁,将流民招入军队中,这样他们就不会造反;而在丰年,即使遇到兵痞子闹事,也不会有农民卷入其中。

通过“兵”与“民”的有条件转换,实现了“兵”与“民”的分隔,将华夏历史上最容易造反的两个群体隔离开来,从而保证了江山不被颠覆。

在荒年饥岁,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游手好闲的人以及罪犯等“失职狂悍之徒”成为了士兵的来源。

按照赵匡胤的设想,“养兵”就是把这些人统统收罗到军队中来。通过军队的纪律和约束,利用他们的长处为国家效力,国家则用粮食和银钱来养着他们。

这样一来,那些平时可以为非作歹、甚至以身犯险的人,都变成了为国家和政府出力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些动乱因素都被收进了赵宋官家的掌控之中,无法再造反了。

“失职狂悍之徒”主要包括军人子弟、失去生计的农民以及违反法纪犯了罪的人。这些人在荒年饥岁失去了生活来源,成为了赵匡胤“养兵”政策的对象。

四、奸臣作祟!

北宋末年,驻守京城的禁军在训练吗?不是,他们在给高俅建房子,被那些奸臣当做下人使唤,总之就是没有严格的训练。

那么最后请问这样的军队能有战力吗?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218

古今文翰

简介:每天一点历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