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中弘扬传统曲艺,江苏“倪夏班”新春欢乐行

扬眼 2024-02-16 14:35:46

春节前后,已经四进上海的公益相声团队江苏“倪夏班”再次来到黄浦江边,为热情好客、文明友善的上海观众呈现出一如既往的欢乐盛宴。应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邀请,江苏“倪夏班”在上海普陀区甘泉社区、静安区古柏小区结束了他们在春节前的两场惠民演出,观众的掌声、笑声,让演员们得到鼓舞。这既是上海公共文化配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倪夏班继续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曲艺公益实践的最新足迹。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倪夏班”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的一个亮点,他们坚持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弘扬传统曲艺艺术,让曲艺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精彩不断。

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就是各种艺术门类包括曲艺艺术接受人民群众检验的过程。曲艺界曾将旧社会“撂地”演出形容为“平地抠饼”,这是指当时曲艺艺人在闹市中演出,观众流动性大,观看成本低,观众看完了也可以不给钱,相当于现在的“逃票”。曲艺人在这种环境中谋生,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曲艺演出与其他形式不同之处在于人少精尖,这恰恰是当下惠民演出当中值得吸取的优势。

当前公共文化配送已经普及到乡村、社区层面,观众几乎可以在家门口“零成本”观看顶级文艺演出,因此观众的“退出成本”极低,节目稍有不好,就有可能遭遇观众离场等尴尬现象。在公益演出中如何“留住观众”,是对曲艺艺术和曲艺团体综合素质的检验标准。

曲艺艺术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能力的证明,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美育”普及工作,积极推动以基层文化馆为阵地的文化惠民和艺术美育事业,改革开放创造的文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曲艺艺术作为群众文化工作当中的重要元素,理应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被誉为江苏“乌兰牧骑”的“倪夏班”,作为一支公益相声团队,至今已成立四十三年。在长期的公益文化服务实践中,“倪夏班”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担当了责任,扩大了影响,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不满足于“办几台演出”,倪夏班还追溯曲艺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源头,实现“创作品”“造新人”“锻团队”“乐百姓”的成果。“创作品”,就是让曲艺的“说新唱新”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体现最好的效果,尤其对于相声、快板等北方曲艺形式,让全国各地的文化、生活都运用到创作中,弥补“题材空白”,扩大曲艺的“作品版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