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苏培盛:穷苦书生变身太监总管,历经三朝盛宠不衰的秘诀

资深人士说文史 2024-02-16 12:39:41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要说雍正最宠爱的人,很多人都觉得不是甄嬛,不是华妃,而是苏培盛。不管后宫的莺莺燕燕如何,“苏妃”总是离皇上最近的人。苏培盛不只是一个影视形象,在历史上的确有这么个原型人物。他不仅伺候过雍正,还伺候过康熙和乾隆。

雍正对苏培盛的宠爱,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世宗宪皇帝朝,通议大夫苏培盛,宠遇为诸内臣冠。”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得到雍正皇帝的这般喜爱呢?

01穷苦书生的不得已

在古代,肯把孩子送去当太监的,大多数都是因为家境贫寒,吃不饱饭,一般来讲当太监的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送到宫中。在嘉庆朝就明确规定了,新入宫的太监年龄必须在16岁以下,一方面是因为年纪小比较好调教,另一方面在古代医疗水平有限,年龄越小,阉割起来越方便,后续也比较好恢复。

苏培盛出生于康熙12年,也就是1673年,他是在快30岁的时候才入宫的。和其他太监不同的是,苏培盛读过书,当太监并不是他的人生规划,他大概也是要考科举入仕的。可以猜测的是,他的家庭条件,没有办法再支持他继续读书,甚至很有可能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为了其他兄弟姐妹,他不得不进宫做太监。

清朝太监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在《大清会典事例》中记载,太监进宫当差时就给五两赏银,每个月份例也有二两。有了这笔收入,其他兄弟姐妹的日子立刻就会有极大的改善。

02宠冠内臣的荣耀史

苏培盛多年读书积攒下来的知识水平,在科举的考场里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在宫中的太监里却是鹤立鸡群。康熙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太监的不同之处,不仅提拔了他,还亲自把他拨到了懋勤殿当差。

懋勤殿算得上是整个皇宫里文化气息最浓厚的地方,康熙皇帝幼年就曾在这里读书,他所收藏的书画也都放置在这里,之后这里更是成为了翰林院官员们修书的地方。

这就意味着没通过科举入仕的苏培盛当上太监之后,反而整日里接触的都是全国知识水平最高的一批人。

苏培盛能够得宠,归根到底还是事情办得好,无论是传达皇帝的命令,还是协调宫殿的日常事务,一切都办得滴水不漏。他在懋勤殿里足足伺候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的文化熏陶下,他成了当之无愧的大清最有文化的太监。因为办事好,他一路被提拔为了太监副总管,也就是所有太监的“二把手”。

本来就爱好文艺的雍正皇帝继位后,对这个有文化的太监,更是喜爱了。也是在雍正年间,年过50的苏培盛正式升为了太监总管。当时雍正皇帝对苏培胜有多宠爱呢?无论是烧制琉璃瓷器,还是给王公大臣传旨,又或者去皇家寺庙烧香,所有的事情都交由苏培盛一手安排。

雍正皇帝对苏培盛不仅是信任,而是宠爱。他知道太监之所以当太监,大多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于是便给了苏家一笔2万两的生息银,苏家人可以把这笔钱给商业机构拿去低息放款,所得利息归苏家所有。

雍正皇帝说了,这笔银子是永远给苏家的,算下来每年至少有200两,而当时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也只有45两。

03如履薄冰的晚年路

在雍正皇帝的万般宠爱下,苏培盛晚年的确是有些事情做的出格。按照清朝规定,太监永远是下人,见到皇室成员是必须下跪行礼的。可在雍正晚年,苏培盛除了见到皇帝会下跪之外,见到其他的亲王皇子是一概不跪的。

在日常相处方面更是随便,在当时所有的太监需要受内务府大臣的约束,这也就是说内务府大臣是所有太监的上司,太监见了是必须要跪着的。

雍正朝的内务府大臣是他的十六弟庄亲王允禄,苏培盛在和他的相处中,不要说是下跪,两人时常并排坐着聊天。

在一次皇家宴席上,还没当上皇帝的皇四子弘历同皇五子弘昼,一同前往宴席,到了之后这苏培胜招手,喊他们哥俩一同入席,把弘历气了个不行。自此之后,弘历就记恨上了苏培盛。

乾隆皇帝刚一登基就对着已经63岁的总管太监苏培盛一顿大骂,最后对所有太监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见到皇室中人,哪怕只是个常在答应,也必须下跪行礼。二是只要有皇室人员在场,太监绝对不能坐着,哪怕主子赐座,也只能坐在地上。

自此之后,苏培盛严格执行这两条标准,再也没有逾越过,即使乾隆皇帝刚开始看他不顺眼,但还是让他继续担任总管太监的职务。在历经12年的小心谨慎后,苏培盛寿终正寝,结束了自己传奇太监的一生。

0 阅读:78

资深人士说文史

简介:资深人士说文史,带给你不一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