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佐遗址震撼发现:大量神秘水稻遗存,来源之谜引人深思!

船长卡戎 2024-02-01 23:17:18

我国甘肃省庆阳市位于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常常刮西北风,夏季则多东南风。这里冬冷夏热,冬季晴朗,夏季雨水丰沛。降雨量在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总体呈现出干旱、温和、光照充足的特点。好像和种植水稻联系不起来。

但是您能想到5000年前,庆阳的先民们主食水稻吗?

这就是开始发掘的南佐遗址带给我们的惊喜。在大约5000年前,甘肃庆阳南佐村这个古老的地方,有一些聪明又勤劳的人们在此生活。这里虽然沟壑纵横,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他们。他们还开始种植水稻和小米,并尝试着驯化这些粮食作物。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了农业耕作。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非常接近文明的门槛,预示着人类文明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南佐遗址的规模达到了600万平方米,差不多和汉唐时期的20个县城一样大。它是目前已知的5000年前黄河流域最大的都邑性遗址,甚至比商代以前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遗址还要大。他们还会制作各种精美的陶器,并掌握了高超的建筑技巧。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宽敞的大殿,前厅后室,室内面积有630平方米。过去在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没有把陇东或黄土高原地区作为一个关键的区域。目前看来这是对甘肃地区的一种忽视!

考古学家们在南佐遗址找到了一些木炭,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这些木炭,发现它们主要是由四种树种形成的:栎属、榆属、松属和竹亚科。这四类树都是生活在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里的主要树木。

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简单来说,落叶阔叶林就是那些秋天叶子会变黄、掉下来的树林;而针阔混交林呢,就是既有长着针状叶子的树,又有长着宽大叶子的树的森林。

这些树木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原来,它们可以反映出当时气候的特点。因为不同的树木喜欢不同的生活环境,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有些喜欢冷一点的地方,有些喜欢热一点的地方。从这些树木种类来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陇山西侧还要暖和湿润一些。

南佐遗址有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那就是出土的大量碳化水稻遗存。南佐遗址的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的韩建业教授告诉我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们就在这里找到过一些稻谷的痕迹。韩建业教授,说了一件让人特别惊奇的事情。在黄土高原的陇东地区,他们却找到了好多好多碳化水稻!这就像是在找宝藏一样,本来以为没有,结果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而最近的一次挖掘中,他们在一座宫殿的东边,一个专门用来祭祀的地方,发现了成千上万的碳化稻谷!这可真是一个大发现!

网络图片 图侵删

科学家们已经仔细检查了大约60万个这样的稻谷,还有好几百万个还没来得及看呢。他们还发现,这些水稻和粟黍还有狗尾草不太一样。它们的锶同位素含量不一样,这显示这些水稻很可能不是来自同一个产地。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水稻究竟是来自哪里,以及它们是如何来到南佐的。科研人员正在通过对部分样品进行同位素分析来寻找答案。看来这些水稻就像是一本还没有完全解开的历史书,藏着好多秘密!他们还在南佐遗址还发现了黑陶、白陶、绿松石装饰品、双腹器、夹炭陶这些东西。这些宝贝可能是从长江中游地区来的,这就说明南佐遗址和那个地方可能有特别的关系。

韩教授说,庆阳这个地方在甘肃和陕西的交界处,很久以前就有黄帝的传说。就像我们小时候听的故事一样,黄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有个很有名的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他通过研究,觉得黄帝和他的部族可能就是在陇东和陕北这些地方活动的。徐先生就是通过史籍研究,指导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南佐遗址跟黄帝他们有没有关系呢?让人无限遐想啊!

南佐遗址就像是一个装满了秘密的宝箱,有很多很多还没有解开的谜团。考古学家们正在努力地打开这个宝箱,每次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有时候能解开一些谜团,有时候又会出现新的谜团。就像是在玩解谜游戏一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也是因为这样,才更加吸引人。

0 阅读:0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