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潭,更美了……

清新TV 2024-05-10 17:21:15

当前,浸潭镇聚焦“百千万工程”,以“五大行动”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着力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美丽乡村,让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

打造和美乡村

奏响生态宜居“合奏曲”

连片沃土、群山环抱、山村相依的浸潭风景宜人、如诗如画。滨江河水从圩镇缓缓穿过,孕育了人文历史与变迁,田园风光开阔、道路宽敞平坦、绿树青草茵茵、“四小园”干净整洁、白墙青瓦岭南韵味浓,充分展示了村庄的乡村记忆和烟火气,美丽乡村充满温度,积蓄了乡村振兴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为了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村庄,浸潭镇将传统文化传承与人居环境整治充分融合,通过村屋外立面提升、建设“四小园”、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进一步美化村庄。目前,浸潭镇美丽乡村已建成并通过验收365个,其中生态村1个,特色村24个,示范村24个。

丰富文化生活

奏响以文润心“协奏曲”

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浸潭镇紧扣地域特色、乡村风貌,因地制宜举办多样的文化活动,涵盖文艺表演、文化展示、新春集市、体育活动、读书活动等,为群众提供精彩丰富的“文化盛宴”。

在浸潭镇文化站的乡村文化展览馆中,群众和游客细细观看馆内农耕用具和粮食加工用具,通过一把锄头、一台织布机、一个簸箕,重温传统的浸潭民俗文化;八音锣鼓、擂茶文化、醒狮文化等,则是承载了浸潭镇的乡村记忆和民俗风情......在各项活动中,大家进一步感受浸潭镇文明与文化、历史与民俗交相辉映的良好氛围。

视线切换,位于山水之间的六甲洞村下迳农家书屋,无疑成为了群众和游客“充电”、休闲、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下迳村曾经培育出进士和举人,也有浓厚的“崇儒尚学”文化。在感受着传统文化浓厚的同时,群众和游客在书屋中挑选心仪的书本,静静地阅读、学习,感受书香带来的惬意,享受着静谧的读书时光。

近年来,浸潭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有效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舞台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围绕“文体活动、文化特色、文明乡风、文娱活动”四大目标,持续打好以群众为主角的文明实践的“村”字牌,将体育活动、传统民族文化与文明实践活动融合推进,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内涵”。2024年以来,依托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累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270余场。

推动乡村发展

奏响文旅融合“进行曲”

浸潭镇依托特色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立足“特色山水康养小镇”和“中心镇”的定位,强化联城带村功能,深入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以环桃花湖民宿、下迳小华山景区、千影悦农旅度假区等打造浸潭旅游特色亮点。

同时,整合利用自然景区、传统村落等文旅资源,积极培育一系列品质高、体验佳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桃花湖、二十一度山居、西溪子民宿、小华山风景区、七十三家民宿、千影悦农旅度假区、金龙洞地下河景区等景点和民宿“百花齐放”,浸潭镇通过引导原有的景点进行升级改造,如千影悦农旅度假区依托竹文化和“山海经”文化潜心打造研学基地和乡村旅游,并挖掘了新的景点,六甲洞彭屋村引进花间闲度民宿建设七十三家民宿。游湖、汤泉、民宿、露营、休旅、亲子游乐、研学基地、观景自然风光、淘金体验等多个项目穿点成线,浸潭沿途处处皆是美景,随时随地都能发现“打卡点”。

厚植乡风文明

奏响精神文明“交响曲”

浸潭镇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将选树先进典型作为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推荐评选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积分制、村民议事会,结合乡村振兴、文明村镇创建等工作,将移风易俗宣传贯穿日常工作、融入各项实践活动,充分营造“和睦邻里、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今后,浸潭镇将坚持创新发展、民生保障、项目带动,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动产业发展、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提质升级,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书写浸潭镇蜕变的美丽答卷。

来源:区文明办 浸潭镇人民政府

通讯员:徐淑冰 成淑娴

编辑:朱兆姚

文章来源:清新发布微信公众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