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最大的危机是百姓认定“国家和我无关”

科普博物馆 2024-04-23 23:30:40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古至今,一个国家或民族最大的危机,莫过于人们对当权者完全失去了信心,已经走到了认为“国家和我无关”的地步。在世界史上,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在封建社会,当天下百姓普遍认定国家的兴衰与他们无关时,王朝的统治必将走向分裂和灭亡。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自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已不得民心,从此日渐衰微。

首先,周平王的外公申侯引外族犬戎攻入镐京(今西安),杀害周幽王,另立幽王之子姬宜臼为王,称平王。经过这次事件,也让周平王有了杀父之嫌,从而导致周天子在百姓和诸侯之间的名望下降。

周天子没有了君主的威望,各诸侯自然不再将周朝的统治放在心上,而是各自发展,相互攻伐。在内乱和犬戎的不断侵扰之下,周平王只能将国都东迁到洛邑,使周王室只剩下一小块地盘,周朝由盛转衰,春秋开始,中国也由此进入了一段大分裂时期。

18世纪的法国,贵族和宗教的特权不断受到民众的反抗和冲击,法国人对国王的统治也已彻底失望。1789年,巴黎人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统治法国几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和君主制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山崩瓦解,而路易十六也被推上了断头台。

还有明朝的灭亡。公元1627年,朱由检奉遗旨继承皇位,成为明朝第十六位皇帝,称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初期,他就铲除了宦官魏忠贤及一众阉党,厉行节俭,勤于政务,力图将明王朝带入中兴的局面。

可奈何天意难违,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内外交困,社会矛盾剧烈,已经很难逆转乾坤了。在外,有虎视眈眈的辽东后金;在内,恰逢小冰期进入了严重阶段,灾荒不断,粮食欠收,农民起义滔滔不绝。

在这样的局面下,明朝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危在旦夕,而天下百姓更是普遍认定大明的兴亡与己无关,要么静观其变,要么揭竿而起,加入农民起义。

最后,朱由检留下一句“朕非亡国之君”,就在煤山自缢了,让人惋惜。

还有一个就是清朝的晚期。当时,清朝政府闭关锁国,对内实行文字狱,压制人民的思想,对外割地赔款,签下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而在内忧外患之际,清朝的最里边还有个吸血的西太后。

虽然当时有人在推行洋务运动,支持变法,但老百姓都不再关心大清的未来,结果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五十万人民反抗清朝的统治,几十年后,义和团运动又不期而至。

上述这些历史事件,似乎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作为统治者,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人民为何会对自己的国家如此漠视?

人民认定“国家和我无关”的原因,往往是源自于对国家失去信任、价值观的改变和对个人的利益关注过高等。

比如,当一个社会公认的问题长期难以得到解决时,或者一个不合理的制度长期存在时,人们就可能会认为国家已经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再为自己的权益考虑,从而减少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参与,默认国家的利益和自己没有关系。

再比如,随着提前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断兴起,导致人们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国家的利益之上,当这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倾向于个人,而非国家。

还有,当大量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也会打破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有财富的人会不断积累财富,积累到最后没有对手时,就会与国家相抗衡,而没有财富的人也不会被“淘汰”,等到矛盾深化到一定程度时,百姓就会大爆发,反过来将有财富的人推向断头台,这也是社会动荡的原因。

不论是有财富的富人,还是没有财富的穷人,他们都会认定“国家和我无关”。富人只想积累和转移财富,穷人只想获得财富。典型的就是法国大革命前的三等阶级。

不过,当人民都认定“国家和我无关”时,国家内部其实已经出现了危机。首先,这种观念会使百姓对政治和社会漠视,从而使重要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变得举步维艰,甚至失去合法性。比如清末时期的百日维新。

其次,当百姓开始质疑和反对国家的时候,当权者将失去调控社会的能力,社会矛盾将不可避免的加剧,比如说东周时期的大分裂。

最后,当人们认为国家和自己的利益无关时,它往往会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总而言之,认定“国家和我无关”的这种观念是危机的前兆,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这种观念时常出现,最后往往导致国破家亡,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共同守护国家和民族的繁盛和稳定。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