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也曾重用胡将,且暴虐一方:米信就是例子

人文之光 2024-03-12 16:30:41

说起重用胡将,胡将暴虐一方的场景,相信多数人会首先想起唐朝,比如安禄山。但其实在北宋初年,宋廷也曾重用过胡将,并且,胡将掌权以后,也有暴虐一方的记录。

比如北宋大将米信,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米信的仕途之路

曾经本小编认识一个福建人,说自己姓米,这就让小编首先想起了米信这个人物。但其实米信并不姓米:他本来是胡人,是赵匡胤给他改的名字叫米信。

当然,米信的名字由来依据,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米信是奚族的咄米部,因此根据这一点姓米,另外也有说法认为,米信的祖先是米国人——当然,这个米国指的是西域昭武九姓的米国。

米信本来在辽国地盘上生活,因为出于讨生活的想法,米信来到了中原,并在后周初期,米信参加了后周的军队。

后周的柴荣皇帝堪称雄才大略:柴荣皇帝渴望能够通过后周的国力+自己的能力,完成对天下的统一。当然柴荣也并非志大才疏的人,柴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并从南唐手里夺下了江北之地,对孟氏蜀国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为后来的赵匡胤兄弟俩完成局部统一奠定了基础。

因为柴荣对外用兵平反,所以米信也算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于是米信因为战功得到了柴荣的提拔,并被划归赵匡胤管辖。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赵匡胤才给他改名叫米信。

2、米信的荣光

所谓选择大于努力。有时候,决定一个人成就天花板的,并不是能力,而是这个人是否跟对人。米信能够被朝廷提拔,是因为自身的能力较强,但是他事业的天花板,却是基于跟对人的因素。

前文说过,米信被划归赵匡胤管辖,赵匡胤也欣赏米信的军事才干,所以对米信也很器重柴荣去世后不久,赵匡胤的部下就搞出陈桥兵变,而后拥立赵匡胤称帝。作为赵匡胤的心腹亲信将领,米信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到了赵光义时代,米信又因为在和北汉交战中立下功勋,被赵光义册封为节度使。

倘或米信当年没有因为机缘巧合追随赵家兄弟,或者碰巧被柴荣划归给其他将领管辖,或许米信不会有较好的发展平台,也不会做到节度使这样的高官。所以人生的成败,有时候,真的是偶然因素、被动因素所决定的。

成为节度使,堪称米信的高光时刻。

3、米信的残暴

不过,由于米信是出身胡人的武将,所以文化程度几乎为0,对待纲纪方面也意识淡薄。比如赵光义时代,米信就经常挪用官府的财富供自己私人花销,并且还经常克扣自己下属的财富。此外,米信因为泄愤打死人的事情也频繁发生。至于暴虐一方压迫小民的事情,对米信来说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儿。

对于米信的如此行径,其实赵家皇帝很清楚,但是考虑到这一切都是五代时期武将群体的一种遗留风气(甚至北宋初年,权贵杀人吃人的现象,都可以得到宋朝皇帝的姑息和认可),所以赵光义对于米信的各种乱纪的行为,也采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当然后世认为这是赵家皇帝宽仁。但是,这个宽仁的成本,其实也得小老百姓来承担。

0 阅读:46

人文之光

简介: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一座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