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丨日系急了!投资翻倍+遍地撒网,电动化转型战略大调整

My车轱辘 2024-05-20 12:03:24

日产5687亿日元、本田13819亿日元、丰田53500亿日元……这是日系三巨头在2023年的利润数据,其中丰田在去年赚的钱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是2483亿元,比中国车企的总利润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网友们口中所谓的“弯道超车”,在数据面前变得疲软无力。当然,不得不承认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飞速增长,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的确给日系品牌乃至其他的合资品牌带来不小压力。而接下来,基于循序渐进原则的日系车企,又将发起新阶段的转型战略,继续加大投入,那到底能否阻挡得了咱们“弯道超车”的架势呢?

丰田:追投2万亿,牵手腾讯、华为、比亚迪?

在2024财年,丰田给出约2万亿日元的计划投资额加速前瞻布局,其中有1.7万亿将用于纯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在北京车展上,丰田就展出了“bZ3C”和“铂智3X”两款与本土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新车。具体到中国市场,未来一年内,丰田将会有两款bZ新车型上市。丰田固态电池研发持续推进,计划2027年实现量产。与此同时,丰田还在研发方形电池、双极电池等,以及短续航里程的低成本电池。值得一提到的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丰田也在进一步扩大其“朋友圈”。

近期有消息称,丰田在华合资企业未来两到三年有导入插电式混动计划,且技术路线可能会与比亚迪进行合作。北京车展上,丰田宣布与腾讯开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AI和大数据方面合作。此前还携手广汽丰田与小马智行成立合资公司,推动自动驾驶出租车规模化量产落地。而接下来还有可能与华为在座舱领域进行合作。不仅如此,丰田还宣布计划将中国在智能化与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反哺到全球市场中,以加速丰田汽车全球范围内的智电转型进程。

本田:投资翻倍至10万亿日元

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本田汽车CEO三部敏宏表示,到2030年,本田将投资10万亿日元(约4620亿元人民币),致力于向电动化转型。此前本田于2022年4月给出的这笔款项还是5万亿日元,短短两年这一数字直接翻倍,可见本田的转型决心愈发坚定了。按照最新的规划,到2030年,本田将在全球推出总共7款新的电动汽车车型,届时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占比将达到40%,纯电动车的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以上。到2040年将实现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全球销售占比100%。

具体到车型方面,2027年前,本田在中国将推出10款纯电动车型。2027年后本田将不再投放新的纯燃油车型。到2035年,本田中国将实现纯电动车销售占比100%,比其在全球预期实现的时间提前了5年。至于“Honda 0系列”将于2026年率先在北美市场投放,随后投放亚洲、欧洲、非洲、中东、南美等市场。2030年前在全球投放7款全球车型,覆盖大中小各类车型。

目前本田在国内除了已推出的e:N系列外,还发布了全新“烨”品牌,首批车型计划2024年末上市。到2027年,本田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6款“烨”品牌新车型。此外还有由东风本田推出的独立品牌“灵悉”,这些新品牌都将充分利用本土车企的力量,快速扩充本田在国内的纯电动车产品阵容,以应对中国新能源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日产:电池产能领域投资4000亿日元

日产汽车则是持续深化“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从2024财年开始,日产推出了全新战略“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并计划对电池产能领域投资4000亿日元以上。按照“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日产计划在未来三年陆续推出30款新车型,其中包括16款电驱化车型和14款燃油车型。

到2026年,日产汽车计划将全球电驱化车型占比提升至40%,并到2030年提升至60%;到2026年末,日产将年销量提升100万辆,并将经营利润率提高到6%以上。针对中国市场方面,日产表示在中国的七成产品阵容将迎来换新,并推出8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5款日产品牌车型。至2026年,日产在中国的年销量将增加20万辆,目标为100万辆,并于2025年开始整车出口,第一阶段实现出口10万辆的目标。

技术方面,日产将推出下一代ProPILOT超智驾技术,将覆盖高速公路、一般公路、私人住宅以及停车场等场景中,实现Door-to-Door的自动驾驶技术。

电池方面搭载增强型NCM锂离子电池、LFP电池和全固态电池(ASSB)的车型产品,将在2028年正式发布。其中NCM锂离子电池将实现快充时间缩短50%,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在日本国内研发并制造的LFP电池将实现成本降低30%。

目前激烈的价格战,是横在合资品牌转型路上的最大障碍,技术/产品推进缓慢、市场反响平平、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只能在价格战中苦苦挣扎,销量利润难以支撑产品技术推进,陷入死循环。唯有加大投资深入研发才有出路,但等待成果的过程是漫长的,所以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合资品牌与本土车企深度合作的车型产品即将到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特供车,但不同的是,它们未来很有可能都将摇身一变成为全球市场追捧的全球车。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