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石达开受寸磔之刑时一声不吭?不是他不想吭,而是根本吭不了

品茗谈文史 2024-05-18 09:47:04

清朝道光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领导这次革命的主要人物是洪秀全,但是,你可能并不知道,除了洪秀全以外还有一位英雄人物,也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个人就是石达开。

石达开的一生是壮烈又悲惨的一生,年仅32岁的石达开,受寸磔之刑而死,行刑时,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要知道寸磔之刑可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刑法,刑行者要把受刑人的皮肤一寸一寸的切割下来,如此痛苦的刑法,石达开到底是如何硬扛下来的呢?其实不是他不想吭,而是根本吭不了

一、那么石达开到底是谁?为何石达开受寸磔之刑时一声不吭?

“石达开年十二,凛然如成年人,自雄其才,慷慨经略四方志,喜谈孙子兵法”。这是古人对石达开的描述,他是广西那邦村人,曾在村里的一个私塾内读过两年的书,忠王自述之中记载:“翼王家富读书、文武备足 ”。

但在1836年,石达开因父亲去世而被迫辍学,家庭环境每况愈下,即便是这样,石达开依然属于富农阶级,根据《贵县志》记载“世业农、家中资”。

就可以知道,石达开的童年生活其实并不拮据,石达开为人豪气仗义,头脑灵活聪明,回村以后的他,经常帮助同村的人学习先进的耕种技巧,也渐渐的积累了自己的人脉,成为了村里颇有威望之人。

1842年,石达开在了解到了农村的基本状况以后,准备前往贵县大显身手,贵县就是现在的贵港市,这里多山多丘陵,并且富产有色金属,石达开来到贵县以后,第一次接触到了工人阶级,这段经历也让他跳出了小农阶级的局限性,开始谋求新的出路。

当时的清政府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民众思想封建落后,但石达开却能够突破阶级局限,以自身经验谋求农民破局之路,根据“天京事变”记载,石达开曾把封建大地主的文契全部焚毁, 并且把全部财物分给农民, 把“文案文卷厚杂堆积, 鲜布于市”从而深得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道光二十三年,石达开偶然认识了洪秀全,洪秀全的思想抱负深深的影响了石达开,两个人在组织农民起义这件事上面几乎是一拍即合,受到洪秀全的邀请,石达开正式加入了拜上帝教。

第二年,金田起义爆发,洪秀全暗中宣传教会教义,谋划反清运动,在集结了二万民众之后,洪秀全揭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而这个时候的石达开早就已经在军中建立了一定的威望,太平天国成立以后,石达开成为了拜左军主将,他带领着一众农民,在九江境内宣传拜上帝会,利用民众的迷信心理,很快就壮大了自己的军队。

“水陆洲大捷”是石达开任主将以来取得的一次规模最大的胜利,这次战争,石达开剿灭了3万清军,大大的削弱了清军的士气,也是在这个时候,石达开号曰“石敢当”。

然而好景不长,太平天国中军主将杨秀清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以后,过上了奢靡的生活,他多次假扮耶和华,认为自己就是上帝,甚至让周围的人将他说的话全部都记录为圣旨一一执行。

石达开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并不赞同杨秀清的做法,也并没有因为拥有了权力而做出利欲熏心的事情,他当机立断,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咸丰六年,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中被洪秀全当场诛杀,而石达开却能够幸免于难,这个时候的他仍然为广大农民着想,在与曾国藩对峙的过程中,竟然采取“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战略手段,保存了一定的实力。

当时,他甚至还发表了绝对平均主义不可取的超前言论,在大渡河之战中,他为了让自己的兵士活下去,居然选择了英勇就义,他站在两军阵营面前,举手投降,就只是为了让清军放过自己身后的农民,石达开终于被捕!

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司法体系混乱不堪,官员称霸一方鱼肉百姓,百姓在他们的眼中就是毫无智慧的玩物,社会上缺乏先进思想开蒙,无数人民受千百年来的封建迷信思想荼毒根本不敢反抗,冤假错案比比皆是。

而石达开又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之一,清政府对他的处置,不可谓不残忍,经过半个月的关押和审判,石达开最终被判决寸磔之刑。

二、寸磔之刑到底有何可怕之处?吴子胥不磔 姑苏东门外乎!

《荀子》这篇文章中就曾提到过磔这个字,而磔的本义是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寸磔之刑就是要把石达开的身体一寸一寸的分割完毕。

这种刑法最可怕的地方还不在于疼痛,而在于痛到极致却仍旧要保持清醒,在刑行之前犯人要被迫禁食禁水三天,接着要被带到人多的地方展示,杀鸡儆猴。

展示的姿势一般都是跪姿,展示的时间是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行刑官会严格进行监督,展示完毕之后,行刑官会拿来一个木头十字架,将犯人紧紧的捆绑在架子上,以防挣脱。

接着行刑正式开始,通常情况下,行刑的人是两个,一个人一刀,从脚开始一点一点的往上进行切割。

行刑的人技术非常娴熟,一般都能够非常巧妙的避开犯人的大动脉而避免一次性出血太多,旁边的监刑官会详细的记录下来切割的次数,必须要切够一千刀才允许犯人咽气,而石达开就被绑在架子上,经受这样的煎熬

石达开的意志力极其顽强,有着超人的忍耐力,开始行刑时,石达开甚至没有喊叫一声,如此残酷的刑法,石达开不是不想吭,他想说的话有很多,他想吭的声音也很大,他想诉说自己的冤屈,想告诉清政府老百姓的生活现状。

其实石达开在很早以前就尝试过与清政府沟通,咸丰七年初,石达开正在进行反攻计划,他来到了安徽,收复舒城、六安、霍邱等地,将自己军队的大旗插在了武昌的街头,在武昌城内,石达开与主将沟通,阐述了农民的需求,但主将却要将他的脑袋砍了祭旗。

无法,石达开只能进军湖北地区,连续的征战,让石达开也认识到了太平天国内部管理层存在的问题,为了守住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石达开开始打算建立基层行政制度,严格管理占领的土地,并且招贤纳士,任用人才。

他的这个行为获得了当地农民的一致认可,人们也开始尊称他为“义王”,但即使他做的再好,清政府的官员也都如同眼瞎耳聋的一般,根本不听不看,石达开的吭声就如同以卵击石,终沉大海。

三、不是他不想吭,而是吭了也无人知晓。

被绑在刑架上的石达开气息越来越微弱,为了防止他失去意识,行刑官找来了一桶盐水泼在了石达开的伤口上,他浑身颤抖,头颅高高的仰了起来,不是他不想吭,而是根本吭不了。

据说石达开的嘴里被塞入了三个木核桃,木核桃这种东西其实非常的常见,现在有一些老年人,他们手里经常盘的就是木核桃。

木核桃非常的坚硬,被堵在嘴里根本没有吐出来的机会,而且木核桃的表面有一些细小的木刺,这些木刺会死死的扎进罪犯的口腔内壁,如果罪犯试图说话,木刺就会反反复复的碾压他的口腔黏膜,麻痹他的舌头。

木核桃还非常的耐磨耐咬,如果罪犯觉得疼痛难忍,就会忍不住咬紧牙关,牙齿咬在木核桃上面,就算是压根被咬断,木核桃也不会碎裂,在进行寸磔之刑的时候,石达开的嘴里被放了三个木核桃,最后面的一颗木核桃甚至已经抵在了他的喉咙处。

为了防止石达开窒息,在刑法快要结束的时候,行刑官给他更换了一块白色的布巾,这种白色的布巾表面粗糙,还能够吸收口水,原本堵在嘴里的布巾会随着罪犯唾液的分泌而越涨越大,石达开根本就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就连最基本的哀嚎也被这快布巾死死的堵了回去,寸磔之刑的最后一刀落下,石达开失去了呼吸,而他年仅32岁。

四、结语

石达开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如果提到太平天国运动,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洪秀全,但是却忘记了石达开,如果说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农民阶级无法走出政治封建化的牢笼,拜上帝教的教义也是宣传“圣旨崇拜”,有崇拜就有权力。

洪秀全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绞杀杨秀清,杨秀清也为了权力而背叛了洪秀全,只有石达开,也只有他能够在暗流涌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只有石达开能够全心全意为农民着想,但是这样一位英雄终究没有逃脱社会的桎梏,终成悲剧英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词条石达开、太平天国运动、满清十大酷刑

赤峰学院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8-23试析翼王——石达开

4 阅读:1520
评论列表

品茗谈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