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邓公想禁止“红二代”进入决策层,有人反对道:还是自家人可靠

方圆文史 2024-05-16 20:58:46

上世纪80年代,这是一个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然而,轰轰烈烈的改革,也伴随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红二代”是否应禁止进入决策层?

对于此问题,邓公的态度非常明确,他曾说:想要继续改革下去,就应当考虑禁止干部子弟,尤其是“红二代”进入决策层,或者直接让他们退出……

邓公此言犹如千斤巨石,顿时便激起了会场的千层浪,有人当即便提出了反对意见:自家孩子,怎么着也比外人可靠!

在他们看来,“红二代”因为从小就深受父辈的影响,所以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度自然也是非常高的,毕竟父辈打下的江山,他们有责任来保卫,不会给父辈脸上抹黑。

然而对此,邓公却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事实上,“红二代”只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而已,但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很多人普遍对“红二代”的印象都不怎么好,甚至还给他们贴上了“特权阶级”、“既得利益者”等一系列标签。

当然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红二代”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害群之马,从而拉低了“红二代”的整体形象,比如朱德之孙朱国华、开国上将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原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胡立教之子胡晓阳、原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其五之子陈小蒙等,他们都是“红二代”中典型的反面教材。

比如就拿陈东平来说,他的父亲陈再道是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但他却没能继承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反而利用自己“红二代”的身份胡作非为,竟奸污、猥亵妇女近50人之多,最终被判处死刑。

但话说回来,“红二代”中也有积极进取、德才兼备者,而他们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进入到党政军高层,成为受人敬仰的优秀领导干部,比如原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之子李铁映、毛岸青之子毛新宇、贺龙元帅之子贺鹏飞、刘少奇之子刘源等等。

所以,无论是“红二代”也好,还是普通人也罢,都有好与坏之分,只不过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使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就被受外界关注,但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其实,人们对于老一辈革命家都是非常崇敬的,而政府给予他们及其子女一些特殊的待遇,大多数人也是表示理解的,但如果这种待遇一直传承下去,那人们就很难接受了。

倘若权力过度集中,那么势必会导致阶级固化,而阶级固化则会加剧社会矛盾,如此一来,就谈不上什么改革发展了,哪怕是基本的公平正义也将无从谈起。而这也正是邓公所担心的。

或许有人会说:“红二代”毕竟身份特殊,即便他们不仗着自己的身份胡作非为,但在一些事情上,比如“拿批文”、“拿项目”、“接触高层领导”等,他们就是比普通人容易得多。

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总能听到某某项目、某某公司有谁谁的背景。从本质上来说,这其实就是用人制度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把公权力引入到官场和市场,就能进行“权钱交易”,但如果从制度上就扼杀掉这种可能性,一切都照章办事、不徇私情,无论是干部子弟也好,还是平民百姓也罢,都靠真本事上台,按规矩下台,那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或许有人会觉得在这样的“人情社会”中根本无法办到,但我们仍要持有信心,更何况这些所谓的“红二代”中,害群之马毕竟只占极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好的。

说到这里,到底是否应该禁止“红二代”进入领导高层,其答案已渐渐明了,那就是——不应该禁止。因为无论是“红二代”,还是平民子弟,只要是德才兼备者,就有机会进入领导高层。

最后,为了平衡各方意见,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干部提出了一条更为切实的建议:禁止干部子弟从事商业活动,以免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关系谋取暴利,从而引起群众的不满及损坏党的威信。

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和邓公的高度认可。1985年6月23日,中央正式发出了《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

总的来说,“红二代”搞特殊化是不对的,而歧视“红二代”自然也是不对的。

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被一些观点所左右。

78 阅读:36212
评论列表

方圆文史

简介:文史专栏作家,历史文学研究爱好者,历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