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课程培训这几个消费陷阱,用可信时间戳捍卫合法权益

总财 2024-03-12 08:59:03

案件背景:

2024年2月22日,因直播销售AI课程赚取巨额收入的自媒体博主“李一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报道称,他的微信小程序“一舟一课”因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暂停服务,相关课程也被下架。据某平台统计,李一舟于2023年进行了476场直播,每场直播售价为10万-25万元,累计销售额达2500万至5000万元。

央视评论称:如果被认定为虚假宣传或涉嫌欺诈,对消费者将承担退一赔三责任。

早在2022年,ChatGPT的出现掀起了人工智能热潮。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各种形形色色的“AI课程”层出不穷。有些广告甚至宣称“只需几百元即可迅速掌握AI技能”,但很多学员发现实际课程与宣传内容大相径庭。解决问题时,他们遇到了诸多困难,包括客服解决问题的阻力。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课程”的投诉数量高达31万条。目前,线上课程培训服务通常存在两大陷阱:一是先低价后高价,机构往往以低价甚至“免费”的形式吸引报名,然后再以高价销售真正有用的课程;二是定价标准模糊,退款过程繁琐。很多知识付费线上课程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款”,学员即使发现问题也难以申请全额退款。

那么,作为消费者,如何有效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首先,在选择购课平台前,消费者应仔细审查课程提供者的资质和信誉。重点审核其证照是否齐全,查看背景、教学经验和用户评价等信息,选择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平台,确保所选课程可靠且质量有保障。

其次,在签订合同时,注意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关注分期付款、额外费用、退货退费、违约责任等内容。对于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及时与课程提供方协商修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保留好相关证据。可以使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平台对所有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进行取证,包括与客服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合同副本、付款收据及上课过程,这些证据在解决纠纷时将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个案例,消费者使用可信时间戳成功取证并获得全部学费及利息退还。

案例详情:

【案号(2021)鲁0202民初4811号】商某于2019年花费45800元报名了某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并签订了《xx课程注册合同》。合同约定的上课地点为青岛某商场内的培训中心。然而,2021年,培训机构单方面将培训地点改为在线服务中心,不再进行线下授课。鉴于被告违约,商某使用可信时间戳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取证,并提起诉讼要求解除课程合同并退还课程费用。

法院根据原告陈述及经审查的证据认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按约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本案中,原告与培训机构签订的合同系真实意思表示,不违背法律规定,合法有效。关于应退费用,应根据原告实际课程学习进度分别计算。因商某使用了可信时间戳取证,证明续学合同尚未履行,应退还原告续学合同培训费42937.5元,并赔付相应利息。

专家分析:

这个案例展示了原告使用可信时间戳获取了培训机构违约以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完整证据。法官根据这些证据还原了案件事实并做出了判决。

针对这类案件,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董事长张昌利建议,关键在于及时固定司法认可的证据,避免证据灭失。证据内容包括与商家的沟通记录、合同详情、课程记录、付款记录等。固定证据后,再与商家及平台联系或投诉。如果涉及较大纠纷,应咨询专业律师,通过诉讼或其他有效的谈判方式解决。

可信时间戳是由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签发的一个能证明数据电文(电子文件)在一个时间点是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凭证。可信时间戳已经广泛应用于司法、知识产权、电子合同、电子档案、区块链、行政执法、金融等各领域。同时已经得到了全国各地法院的广泛认可,截至2024年3月,使用可信时间戳作为证据的裁判文书已经超过了9万件(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专家介绍:

张昌利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董事长、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风险防控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中华商标协会理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保护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理事、北京政府法制研究会理事。

2005年创办了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为知识产权保护、电子证据固化、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多领域开展服务,所提供的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服务已遍布全国所有省份,超过10万裁判文书中使用,得到司法的广泛认可,并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国家版权局颁发的“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

0 阅读:2

总财

简介:每天第一手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