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常被叫错的5个名字,读错很容易闹笑话的,你读对了吗

小橘子述文化 2024-05-14 21:40:54

如果说读《三国》有什么好处,相信大部分人会说,能够促进大家对于历史的兴趣爱好,实际上,它还能够帮助大家认识不少生的僻字。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英雄的名字也逐渐被世人误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国时期最容易读错的五个人名。

刘禅

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孝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为昭烈皇后甘氏。刘禅因“乐不思蜀”的典故而广为人知,他的名字也经常在各种游戏中被提起,然而他的名字却常常被错读为刘禅(chán)。

刘禅的名字之所以容易被误读,主要是因为“禅”字在佛教文化中的普及,人们往往将其与“坐禅”、“禅宗”等词汇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它在人名中的特殊读音。

事实上,刘禅的“禅”正确的发音应该是“shàn”。

荀彧

荀彧(163年-212年)作为曹魏集团中备受尊敬的谋士,其名字同样常常被后人误读。荀彧的姓氏“荀”虽然较为少见,但因为它与“询”、“旬”等字形相近,,一些不熟悉这个名字的人往往会将其读作“gǒu huò”。

但实际上,荀彧的正确读音应为“xún yù”,建安十七年(212年),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调离中枢,在随征孙权途中,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岁。死后谥号“敬”,魏咸熙二年(265年)被赠为太尉。

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 [71]),字文和,武威姑臧人。汉末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在三国众多谋士中,贾诩以“毒士”之称闻名于世,这是因为他的智谋与策略常使人惊叹。然而,其名字却同样遭遇了误读的命运。

贾诩的“诩”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很多人在初次见到这个名字时,会按照偏旁部首的习惯,将其读作“jiǎ yǔ”。然而这种读法并不准确,实际上,“诩”字应读作“xǔ”。

许褚

许褚(生卒年不详),字仲康,谯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在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许褚以其勇猛著称,然而,他的名字却经常被误读。很多人在看到“许褚”二字时,会不自觉地将其读作“xǔ zhū”,这种读音实际上是错误的。

许褚的名字中,“褚”字的正确读音应为“chǔ”。在古代,褚字要么用作姓氏,要么表示装东西、储藏之意,这或许与许褚出身农家,文化水平不高有关。

尽管名字简单,但许褚在历史上的表现却一点也不普通,他以忠诚和勇猛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是曹操身边不可或缺的武将。

蔡邕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一说为河南省杞县)人。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大多数人在看到“蔡邕”这个名字时,会将其与“邑”混淆,读作“cài yì”。

然而这种读法并不正确,蔡邕的名字中,“邕”字的正确读音应为“yōng”。

蔡邕各方面的才华都是非常卓越的,蔡邕不但为官非常清廉,而且对自己的父母也是异常的孝顺。历史记载说他的母亲生病之后,蔡邕就一直没有睡过好觉,一直尽心尽力地守护在左右。当他的母亲去世下葬之后,他也一直在墓旁守孝了很长时间。

写到最后

这些名字看着眼熟,但是却很容易让人读错,这主要与古代人喜欢用生僻的单字有关,才导致了人们对这么多字不熟悉。以上5个人名,你是否全读对了呢?

除此之外,周濬,韩暹,何旻这些名字,你知道怎么读吗?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