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嘉宾牛佳伟、蒋涛分享演唱会幕后的那些事

希肯琵雅国际文化 2023-04-28 10:55:03

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组委会秘书长蒋涛(右)与分享嘉宾牛佳伟(左)

4月23日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流行音乐的魅力分享会·演唱会幕后的那些事儿分享会”在保利剧院圆满举行。分享嘉宾牛佳伟、蒋涛与保利剧院会员、流行音乐爱好者分享一场演唱会的诞生过程,演唱会幕后故事等话题,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分享嘉宾牛佳伟

之前在唱片公司工作,对音乐的制作特别有经验,之后把这些经验运用在演出现场。演出现场跟之前做唱片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最终都是要把作品呈现给观众和听众,只不过它跟唱片不一样,唱片是通过一段时间,最短两周、一个月,最长将近半年的时间打磨十首歌,或者一张专辑。演唱会无论你之前准备了多久,一年、两年还是三个月,最终呈现的时候,观众看到的就是120分钟之内。

——牛佳伟

演唱会的主题和创意的实现路径分为两种。一种是像汪峰、崔健这样的原创型歌手,既是创作人,也是表演者,演唱会的主题和创意离不开他最初的创作和他通过唱片、歌曲给出的主题和概念,这种情况下演唱会的主体和创意就以艺人的想法为核心,通过各部门的配合来实现。另一种则更像集体创作,出品公司和各部门包括艺人团队在一起通过讨论和碰撞确定主题和创意,再通过艺人与音乐的现场表演和演唱,同时配合各部门的工作,实现出品公司或整体团队的主题和创意。

在分享会中,牛佳伟导演向观众分享了正在进行的汪峰UNFOLLOW巡回演唱会的诞生与现场实现过程,从主创和技术人员、灯光与视频结合、视频内容与舞台设计的结合、整体主题体现、灯光的大与小、导播画面与舞台设计和视频呈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首先提出的概念是UNFOLLOW,不跟随,保持独立与个性。歌手想做自己风格的音乐,以及这种音乐呈现出来的现场,所以选择了这个主题,在这其中旧歌、老歌能够有新的表达,音乐编曲、音色选择以及乐队成员方面做了更换。想法出来之后技术人员(舞台设计师)就会参与其中。

舞台设计中有一个特别之处是中间的圆,整个屏幕中间掏了一个圆,屏幕背面都是灯。基于圆的设计,在整个的视觉设计上,包括灯光的选择都会以这个圆为中心,在演出开场的时候,升降机将主唱升到圆的中心,从这里开场,现场画面全部都融在里面。

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组委会秘书长蒋涛

导演的功能是双向的,既要顾及、满足艺人的创作、整体概念的准确表达,同时还要站在观众的角度,观众想看什么,观众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感受,希望和艺人、歌手之间达成某种共振,他相当于是中介,他的平衡力要非常强,既要了解各环节的专业,同时还要了解艺人心理,更要了解观众的心理和观众可能的需求。这就是导演的功力和功能,也正是导演的位置。

——蒋涛

灯光为整场演唱会的主题服务,和视频要相辅相成,而不能够相冲。

有的时候演出现场灯光很花哨、光芒万丈,从颜色和灯光构成的画面是在跟舞台抢,甚至是在破坏。有的时候吉他手在某一首歌最具有表现力时,我们也会选择“忽略”主唱,靠灯光来展现吉他SOLO最激烈的那一段。

作为观众来说,欣赏或者感受到一场无论是热烈的还是清新演唱会现场,其实背后都蕴涵了工作人员专业、复杂的设计和现场执行。

——蒋涛

《北京北京》是汪峰很著名的一首歌,这首歌表现了主题概念,以及主题概念在整个舞台、视觉和灯光上的应用,是非常典型的。视觉画面的呈现有很多关于北京和现代人生活的画面。在这首歌的时候,中心的圆转起来,你会发现这面是屏幕,后面是灯。视觉设计做了一个巧妙的设计,他在整个视觉画面、人们的城市生活中,这个中间是钟表,钟表逐渐的通过时间的推移、歌曲的演绎,慢慢演绎成跟背面一样的圆形灯架,从原来的时针、秒针变成跟后面的灯一样了,在后面的灯还没有露出来的时候,已经做了灯的效果和灯的架子,这样再旋转,在城市生活之中,很核心的部分,从时间的核心到灯光的表现情绪就开始了。在完全转过来之后,灯在亮的时候就和整个城市生活融为一体了。

观众互动时间

Q 如何选择演出场馆?

牛佳伟:我们常说的观演关系,剧场、体育馆、体育场、音乐节,不同的观演关系,剧场是最公平、最传统的,大家最能接受的观演关系。鸟巢甚至更大的体育场,甚至音乐节,会变得表演人离你很远,所以需要视频的表达、现场画面以及音响。在体育场要考虑到视觉给人看,声音给人听,体育馆的视觉设计又会不一样。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买最贵的票的人和最便宜票的人观演感受尽量一致,视角上专门做这样的设计,照顾到所有的观众。

Q 最近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强大,在一场演唱会或者一个音乐形式里面,哪些部分是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效果更好,哪些部分是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再强大也是无法替代的?

牛佳伟: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刚出来,大家的感受、领会、学习起来应用的方式都不一样。从演出和音乐产业来说,什么时候能发挥很大作用,当他创作出一首令人信服的音乐作品或歌曲的时候就会发挥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还没有办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它既然是新技术,就像是刚学琴的音乐人、刚毕业的音乐学院学生一样,还得经过磨炼,不经过磨炼,没有相对成熟的被大家认可的作品,其他的地方更谈不上。

视觉的画面,现在ChatGPT确实能做,做的也不错,前两天看到某个组合发了一首新歌,视频做的还不错,但我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应该是AI做的,这绝对不是人做的,我这么多年经验能甄别出来。果不其然,翻朋友圈底下评论的时候,说这是ChatGPT做的。但就像我说的,它现在的学习能力跟创作能力还是能够被人识破,不是说它做的不好,想象力就到那儿了,而且没有温度。现在的观者,还是希望看到有温度的东西,可能过不了多久,观众的习惯是看没有温度的东西。也许AI的作品能进步到让我们信服,让我们觉得非常的优秀。

蒋涛:未来的演唱会中人工智能会替代什么工种,与算力、电能有关,推动装置等等都有可能被替代,但我们听一首歌,它是艺术作品,演唱会也是艺术作品,这里面有诗意、有偶然性,不是一个必然性的作品或者产品,我们所说的必然性的产品,是通过严谨的逻辑,通过工业化的设计,通过所有的尺寸和内部的计算达成的载体。艺术创作其实是有变量的,例如交响乐,不同的指挥家指挥同样一段乐曲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也会有不同的节奏快慢,在不同年龄阶段,指挥出来的和弹出来的既有相似的地方,同时因为他对生命和生活、世界的理解在不断变化,会有变量附着在作品上,它才是艺术品。

计算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颠覆优化,有可能模仿人类的情绪化写出悲伤、跌宕起伏、失落、兴奋,但是观者的感受和同一个表现者的感受,在不同时期肯定不同。现场演出即便有一天硬件可以被AI代替,但是复合出来的效果是很难代替的,我觉得只能代替某一工种、某一部分,很难完全代替。就像虚拟偶像,虚拟演唱会,AI的某种呈现,未来AI技术的模仿,可能显得更像真人了,但是它的情绪是不是就像我们现在看动漫电影一样,我觉得我是保有质疑的。我倒是觉得其实可以同步发展,我们不拒绝科技和艺术的结合,AI有AI的艺术空间,真实的人和生活还是有真实的空间,不能做单向纯粹的AI,也不能完全摒弃科技的进步。一小时的会员活动时间是短暂的,嘉宾们的分享内容有限,希望用这一点一滴的行动,让更多人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

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创立于2015年,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流行音乐健康发展,推动流行音乐的创作和传播,经过七年的积累沉淀,已邀请近百组艺人,举行了近百场系列活动,持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音乐人参与其中,作为北京地区唯一一项年年举办的流行音乐盛会,音乐周立足北京、放眼国际,已然成为了北京流行音乐的一张文化名片,涵盖多元素音乐风格,奉献高水准的艺术演出,传播流行音乐文化,创造时代潮流符号,展现音乐匠人"造物以情、匠成于心"的至高境界。

音乐周不仅邀请国内外流行音乐领域大师级的音乐人登台演出,同时非常注重为优秀的国内外音乐人提供展示的舞台,每年通过音乐周平台为更多国内外音乐人举办全国巡回演出,传播音乐文化。

【主办单位】

北京希肯琵雅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承制】

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

【支持单位】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商务运营】

北京售放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简介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0 阅读:3

希肯琵雅国际文化

简介:文化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