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之旅——英华学子行走的课堂之“探秘黄骅港”

燕赵校园 2024-05-12 15:01:35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5月10日,沧州河间英华学校组织学生赴黄骅港参观研学。

沧州港务集团作为黄骅港“地主港”管理模式的实施主体,始终秉承着强港强企、服务社会的理念,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

抵达黄骅港时,沧州港务集团的工作人员们已经早早地等候在高速口,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看到学生们的到来,他们纷纷热情问候,并引导学生们参观黄骅港的各个区域。

黄骅港,这个坐落在渤海之滨的现代化港口,是学生们这次实践的目的地。在沧州港务集团工作人员们的带领下,学生们来到了黄骅港综合港区津冀集装箱码头。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期待和好奇,内心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渴望。

当学生们抵达码头时,沧州港务(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宝辉一行已经早早地等候在那里,他们热情地欢迎学生们的到来。

眼前的景象让学生们惊叹不已。巨大的集装箱整齐地堆叠在一起,像一座座彩色的山丘,延伸至视线的尽头。高大的装卸机械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灵活地搬运着集装箱,发出隆隆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港口的繁忙与活力。

王董事长为同学们亲自讲解,详细介绍了码头的发展历史和作用等。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专业的概念和操作,使得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激发了学生们对未来港口行业发展的无限遐想。

董事长鼓励学生们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将来的港口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学习不仅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多样性,更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第三年(公元前219年)在封禅泰山之后,为求长生不老,东游。海上希冀遇仙山而未得。方士徐福上书言“说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史记》于是秦始皇“遗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徐福先后在渤海一带寻觅“仙山”,而未得。“东渡码头”因此而得名。

工作人员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解着”东渡码头“的起源,同学们也将自己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工作人员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有来有往,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更令学生们兴奋的是,他们有机会登上了停靠在码头的货船进行参观。工作人员们悉心保护着同学们上船,并带领他们参观了船舱、驾驶室等区域。

学生们好奇地抚摸着船体,感受着它的坚固与稳重。他们站在船头,眺望着无垠的大海,心中充满了对海洋的敬畏与向往。

“南平”号导弹护卫舰,是中国053H型护卫舰之一。该舰于1975年5月24日在沪东造船厂开工,1976年4月16日下水,1976年9月19日至10月8日试航,1976年10月31日交船,服役于东海舰队。2010年12月南平舰退役,转隶大连舰院训练舰支队 。

抵达码头时,学生们一眼便看到了巍峨壮观的“南平”号导弹护卫舰。它静静地停泊在海水中,船身线条流畅,显得既威武又优雅。舰身上的各种武器装备更是让学生们惊叹不已,他们纷纷驻足观看,感叹国家海军的强大与先进。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有序地登上“南平”号导弹护卫舰进行参观。他们首先来到了舰上的指挥室,了解了舰船的指挥系统和作战流程。

接着,他们又参观了舰上的武器系统,包括导弹发射装置、火炮等,对海军装备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还了解了官兵们保卫祖国海疆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使命。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学生们深受感动,他们纷纷表示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平”号导弹护卫舰。他们站在码头上,回头望着那艘威武的军舰,心中充满了敬意与自豪。这次参观不仅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了国家海军的力量,更激发了他们爱国热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为这趟黄骅港的社会实践之旅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期待。

初到金沙滩,细软的沙滩与蔚蓝的海水相映成趣,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发出轻柔而有节奏的声音,仿佛在欢迎这群远道而来的学生。

学生们踏在柔软的沙滩上,那种细腻而又温暖的触感令人心旷神怡。小学生们在沙滩上描绘心愿、搭建城堡、追逐嬉戏……中学生们则尽情感受着海风的吹拂,绽放青春朝气。

与此同时,带队老师们也时刻保持警惕,目光如炬,确保每位同学的安全。

位于黄骅市旧城镇的革命烈士刘贯一故居,由三间青灰色砖瓦房构成,古朴而庄重。

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烈士故居,2018年4月,旧城镇政府对刘贯一故居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复原,通过图片、文字、革命老物件等,更好地挖掘和展示了刘贯一生前事迹,再现烈士的一生。

78年前,刘贯一被敌人残忍杀害,长眠于此。78年后,刘贯一的革命故事在这里流传,红色薪火在这里传承。英华学子来到这里瞻仰、纪念这位革命英雄。

旧城镇后仙庄面花工坊是村里的一处传统手工艺工坊。面花是沧州传统面点中的独特工艺,被列为非遗项目。

面花是黄骅传统面食,形状有鸡、桃、鱼、元宝等各种吉祥题材。逢年过节,面花是约定俗成的礼品,人们走亲访友互相交换面花,换出百种花样、尝到百种味道。

英华学子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一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更是为了亲身体验这门古老艺术的制作过程。这是一个关于发现、学习和传承的故事,它如同一朵绽放的面花,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双重香气。

工作台摆放着制作面花所需的各种工具和材料:五彩的面粉、模具、竹签等。师傅们耐心地示范了揉面、调色、塑形等一系列工序,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熟练。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们的尝试,亲身体验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一名传承者的责任。

在返回的路上,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社会实践让他们收获满满。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拓宽了视野,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相信,这次黄骅港之行将成为他们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前行。

编辑:东方

1 阅读:5

燕赵校园

简介:分享教育资讯,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