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空洞怎么不提了?快补上了,应对气候危机的成功范本

科学信仰 2024-05-11 07:30:44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个有关气候危机的词汇出现在了全世界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它就是“臭氧层空洞”。

人们第一次意识到了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气候问题将会对人类产生反噬,而且这种反噬来的十分急迫。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一曾经令每个人担忧的词汇,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人再次提起,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它曾经的来势汹汹,臭氧层空洞为什么不提了?其实是因为它就快补上了,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面对严峻的气候危机之时,全世界的人类能够联合起来并取得成功的经典范本。

什么是臭氧层?臭氧层位于上层大气,大概占据了平流层大气分子的百万分之三。

它是一种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长期大量吸入臭氧,会刺激我们的肺部并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臭氧是地球大气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够很好地吸收紫外线辐射,特别是对于特定波长的UV-B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我们知道,UV-B是导致晒伤的主要因素,它会破坏DNA,影响动植物的生长,还会诱发癌症。

可以说,地球生命的孕育不能缺少了臭氧层。

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开始注意到上层大气之中的臭氧含量开始减少,臭氧层变薄,这种现象在南极尤为明显。这一现象很快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在持续的跟进研究之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终于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臭氧层将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完全瓦解。未来生命研究所的乔治亚娜·吉尔加隆更是大胆预测,臭氧层完全瓦解的时间大概就在2050年左右。

这可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臭氧层减少了达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如果失去了它的保护,阳光对于地球生命来说就不再是恩赐,而是威胁,一种致命的威胁。

那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臭氧层呢?是人类活动过程中大量生产制造的一些化学物质,其中对臭氧层危害最大的就是氟利昂。氟利昂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冰箱、各种溶剂、乃至发胶之中都有应用。表面上看起来,氟利昂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即便持续累积也不会带来什么危害,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当氟利昂进入到高层大气之中,,其中的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稳定,它会与臭氧结合形成一氧化氯。

更为可怕的是,氯分解臭氧所形成的一氧化氯会再次分解并释放出氯原子,而这些氯原子又会分解更多的臭氧,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氟利昂分子中的一个氯原子在时间的作用下最终能够摧毁的臭氧分子可达成千上万个。面对严峻的形势,从1986年开始,联合国以谈判的形式制定公约,禁止使用以氟利昂为主的各种可能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终于在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达成并开放签署,1989年正式生效,大量的国家参与其中,承诺逐步且迅速地淘汰氟利昂。

很显然,这一次的国际合作是成功,根据2014年的统计,氟利昂的消耗量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80多万公吨下降到了156公吨,臭氧层也因此开始迅速恢复,预计到2040年时,全球平均臭氧层就可以恢复到1980年以前的水平了。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今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常常让人感到束手无策,但臭氧层空洞的填补向我们证明了,只要全世界人类能够联合起来,严峻的气候危机并不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6:40

    美国是全人类最大的不安全因素

科学信仰

简介:科学是一种规律,信仰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