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双七”促互嵌

天眼新闻 2024-03-15 02:20:55

威宁年平均日照时数2008小时,2008年被贵州省气象学会命名为“阳光城”,光能资源居贵州第一。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威宁县城集中安置点创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六个点之一,五里岗街道朝阳新城社区是个典型的代表。

朝阳新城社区搬迁房共有92栋192个单元,各族搬迁群众住户人口两万两千余人,是威宁县打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六带”示范样板之一,即为“融典范治理带”,2023年成功创建了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朝阳新城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建设以来,以“五三促五同”为创建主题,“双七促互嵌”为亮点,从空间、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强劲有力推进各族搬迁群众互嵌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两万多各族搬迁群众来自四面八方,都在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恶劣环境中搬来的。这些群众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长期以来,生活在教育、经济、医疗、法治观念及基础设施等等比较滞后的地方,换句话说,是一群“弱势群体”。他们从过去偏僻落后的地方一步跃进160多万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生活,实现了一跨千年的梦幻蝶变,自然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因素。简单说来,有的连自家门户都认不清楚,有的还在阳台上喂猪,有的在公共服务场所境内随处大小病,甚至有年岁较高的老人存在国家通用语言障碍。

为真正能让各族搬迁群众得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社区采取保障产业培育,就业服务,创业引导,同心协力共事;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平台,相互欣赏共学;育强社区干部队伍,驻村干部队伍,志愿服务队伍,人尽其力共建;建好党组织体系,干部工作体系,居民自治体系,平等包容共居;畅通天天访渠道,周周应渠道,月月谈渠道,和睦团结共乐的立体式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拥有党建引领人“聚心”,社区治理“安心”,群众服务“真心”,社区融入“暖心”,劳动就业“稳心”,干部队伍“贴心”,思想工作“耐心”,“七心”为民情怀。

俯首甘为孺子牛,提升服务各族搬迁群众的满意度。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各族搬迁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使群众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对社会产生正能量,建立激励机制。

在创建工作中,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七星”评比活动,即家庭之星,巾帼之星,就业之星,创业之星,青年之星,少年之星,志愿之星。充分利用典型模范的感染作用,激励作用,示范作用,培育行行出状元的“七星”模式。增强各族搬迁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创”为“我要创”。以共同体为理念,“双七”为手段,作为各族搬迁群众互嵌入式发展新的擎引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在朝阳新城社区民族团结广场大小宣传标语星棋罗布,氛围营造浓厚。在广场左右两边延伸了两个小广场,恰似两支机翼,一个是禁毒广场;一个是法制广场。一个是随时提醒人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另一个是增强各族群众法治意识,更是法治维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切点。

在社区服务站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确保各族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安居乐业。为了确保各族搬迁群众能够“稳得住”,就必须先解决就医就学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些问题对于搬迁群众来说至关重要,也是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朝阳新城社区把这问题摆在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发挥搬迁减贫作用,以及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就医方面,辖区内建有4个卫生室,一个卫生院,并与县妇幼保健院毗邻,群众农合医疗做到应缴尽激,搬迁群众就医问题得到了基本保障。

就学方面,境内从幼儿园到小学和初中都健全,解决了各族搬迁群众就近就学问题。

就业方面,在朝阳新城对“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工作得到了强劲有力的推进。

有文化,有技术的群体实行统一定点向外劳务输出,对年龄偏大和文化程度较低,缺劳动技能的群体安排在境内就近就业,兼顾看管家里的学生和老人,并充分利用五里岗工业园区就业资源。如雪榕集团基地;海升集团苹果分捡中心;县烤烟仓库,随时协同工厂车间安排剩余劳动灵活就业。

在朝阳新城易地搬迁民族服饰就业加工基地骏鹰民族服饰,通过培训,安排有刺绣技术的家庭主户在服饰公司领取原材料到各自家中加工,再送回公司计件领酬,坐在家里依然能挣钱。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逐渐增强,日新月异,以“他日新,日日新,又一新”的进取精神不断探索新思想、新方法。针对各族搬迁群众无场地办红喜事的凸现突出问题,县民宗局投资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修建多功能新风食堂。增进搬迁群众福址,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各族群众互动,走心,产生共鸣,促进移风易俗,减少办酒成本。提倡“光盘行动”,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控制礼金数,倡导限定正常人情礼金额度,严防加码,形成攀比之风,让人情减负。革除在青少年中拜金主义,消费浪漫,道德沦丧等社会丑恶现象,竭力把新风食堂打造成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主阵地,这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生活境界的提升,更是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迈进。确保“融”典范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区有形有感有效。

在新风食堂门前,正规划着“菜篮子”工程,让“小菜园”种出“大团结”。把土地分给有意愿种植的,有劳动能力种植的留守老人,有种植技术的主庭主户种,解决他们自食其力的“菜篮子”问题。

“双七”促互嵌,社区治理“旧貌”换“新颜”,如今的朝阳新城,发展活力满满。威宁坚守人民利益就是地方利益、威宁大局就是社区大局。各级党委政府把社区治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机会公平、就业公平等让地方百姓真正获得实惠。扎实民族团结这篇“大文章”,做好小社区“大品牌”担当,推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巩固建设走深走实。

总之,“双七”促互嵌,发展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典范治理示范工作呈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片欣欣向荣和生机盎然的景象,未来可期,造福桑梓,营造和谐共居的良好氛围,朝阳新城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作者:威宁县民宗局副局长 禄兴贵)

编辑 肖大熙

二审 顾野灵

三审 李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