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范仲淹研究之五(下):在人间为大善,范氏义庄开风气之先

龙庵绎 2023-07-08 13:57:03

山东邹平-范公祠

范仲淹一生济危扶困,散财无数,哪来这么些钱,会不会贪污公款呢?答案是否定的。      大宋朝可真是读书人最向往的时代。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文人士大夫和言事者的国策,宋太宗赵匡义创造了“开卷有益”的学习氛围,只要肯读书、善读书,就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宋真宗赵恒《劝学篇》所言)。北宋实行高薪养廉的制度,官员收入是历代王朝里最高的。按范仲淹自己的说法,他担任七品的秘阁校理时,各种合法收入就相当于两千亩地的年收成。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朝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最高为正一品,最低为从九品。官员俸禄大体有“正俸”“加俸”“职田”三部分构成。(宋朝正一品包括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均为虚职,他们的年俸为1440两银子。从一品为尚书左右仆射、枢密使,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宰相,他们的年俸为3600两银子,是明代的五倍,清代的十倍。在从一品以后,正二品的参知政事、门下侍郞、中书侍郎、知枢密院等官员,年俸为2400两银子;从二品的六部尚书、节度使、观文殿大学士、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等官员,年俸为720两银子……就连从九品的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等官员,年俸也能拿到约100两银子。)宋朝最低级别的从九品官员,俸禄标准相当于清朝的四品官员(105两银子)。清朝正一品文官的年俸才有180两银子。宋朝官员在年俸之外,还有禄粟、绫绢绵、茶、酒、厨料、薪、蒿、炭、盐,甚至包括喂马的草料等实物补贴。宋真宗时期,宋朝恢复了职田制度,授予地方官员一定面积的职田。(两京、大藩府的职田最高,有40顷,约2万多亩。就连偏远地区的小县县令,都有7顷田地,约4600多亩。)官员将职田租给佃农耕种,每年坐享其成。宋代官员到地方上做官,不许携带家属就职,家属的赡养费和米、面、肉等生活用品,一律由国家财政承担。不仅如此,宋朝还有一种公使钱。所谓公使钱,是各路、州、军及刺史以上官员的特别费用,用以宴请、接待等,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如从二品的节度使,每年的公使钱有2万两银子。(1044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使用公使钱为打了胜仗的将士们举行庆功宴,遭到言官弹劾,被贬到岳州当知州。滕子京在岳州重修了岳阳楼,请范仲淹写出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以宋朝名臣包拯(包青天)为例,包拯的俸禄,加上公使钱、职田收入等,约有20856两银子。此外,包拯还领到了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官员待遇太高,冗员太多,还要每年送给辽、西夏等北方政权“岁币银”,国家财政就承担不了。就像是欧洲的高福利社会带来的社会问题一样。所以,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就主要解决这一问题。从此看来,凭合法收入,范仲淹做些慈善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他没给自己留后路,没有考虑给自己和儿女留下物资遗产。

范公一贯地轻财重义,势必影响家庭生活。《宋史》记载,平时家里若没客人,吃饭就不上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虽然做了高官,家庭还像过去贫困时一样,大人小孩从来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的快乐。王质和范公因好结亲。二儿子范纯仁结婚后,娘家要送罗绮帐幔给女儿。范仲淹听说后很不高兴:“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 敢持归吾家,当火于庭!”儿媳妇只得放弃。临终前写给皇帝的最后一份奏章,“遗奏不干私泽”,没有一字提到个人和家庭的身后事。范公死后,没有房产,没有积蓄,以至入殓时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丧葬费用都是朋友凑集。       如此清廉的家风,子孙不优秀都难。范公四个儿子,长子二十二岁患病,早逝。其他三个儿子都很优秀。次子范纯仁官做得比父亲还大,两度出任宰相;三子范纯礼官职副相;四子范纯粹后来也领兵西北。三个儿子清正廉明的官声在当时出了名的。苏州吴县范文正公祠有一副楹联写道:“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髙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