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狂”商人,娶学生、半年铲平700座山,用8万换3800亿身家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4-04-24 05:30:41

他是中国最“狂”的商业奇才,用半年时间铲平700座荒山,靠着自亏8万的做法,为自己换取了3800亿的身价,创办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更是位列世界500强。

他不仅冒天下之大不为,娶了自己的学生为妻;还收购了31家国企,并声称“我收购的国企基本上是死的做活了、大的做强了、小的盘大了”。

他就是,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创始人——严介和。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师生恋·】——»

严介和出生在江苏淮安的一个教书世家,从小学习上就十分优秀。1977年,严介和参加高考,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努力,考入了师范学校。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教师资格证。

年轻的严介和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走上了讲台。他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他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张云芹的女学生格外引人注目。张云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起初,严介和只是欣赏这个优秀的学生,但日久生情,他渐渐发现自己对张云芹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令他惊喜的是,张云芹似乎也对他有着同样的好感。然而,在那个年代,师生恋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如果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严介和和张云芹就这样陷入了煎熬之中。他们彼此相爱,却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掩饰自己的感情。每次在校园里相遇,他们都只能偷偷地交换一个眼神,然后快速地错开视线。

终于,有一天,严介和鼓起勇气,向张云芹表白了。让他欣喜的是,张云芹也对他抱有同样的情感。从那一刻起,他们开始了一段秘密的恋情。

张云芹毕业后不久,严介和就和她结婚了。他们的婚礼并没有大张旗鼓的举行,只邀请了几位亲朋好友。婚后不久,张云芹就怀孕了。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严介和欣喜若狂,他期待着与妻子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然而,好景不长。1986年,严介和有了第二个孩子,由于超生的问题,他的教师生涯岌岌可危。在那个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超生是一个严重的违规行为。学校领导找到严介和,勒令他离职。

面对这个晴天霹雳,严介和感到无比绝望。在那个时候,教师是一个铁饭碗,本来可以安稳的过一辈子的,却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压力。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严介和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下海经商。

«——【·从头开始·】——»

1992年,怀揣着攒下的12万元的创业资金,严介和在家乡淮安创办了淮安引江建筑工程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寥寥几个员工,办公场所也十分简陋。但严介和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严介和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商机。当时,淮安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公司都在为了抢夺项目而挤破头。严介和却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商业理念——“亏5万不如亏8万”。

这个理念看似有悖常理,但却蕴含着严介和的深谋远虑。他认为,与其在一个小项目上赚取微薄的利润,不如在一个大项目上适当地亏损一些,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长期合作的机会。这个理念一经推出,就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严介和的大胆尝试很快就得到了回报。他承接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就以"亏8万"的理念成功中标。尽管这个项目给公司带来了8万多的亏损,但却为公司赢得了宝贵的口碑和信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项目,严介和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项目完工后,严介和惊喜地发现,公司竟然赚取了860万元的利润。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笔钱,成为了严介和事业腾飞的起点。1995年,他决定将公司更名为太平洋建设集团,以更好地展示公司的实力和愿景。

有了第一桶金,严介和开始了更大胆的尝试。他开始寻找那些濒临倒闭的亏损企业,将它们收购下来,然后施以妙手回春。凭借着独到的商业眼光和高超的管理能力,严介和让这些企业重焕生机,焕发出勃勃生机。

渐渐地,太平洋集团的名气越来越大。严介和也开始尝试新的商业模式。他注意到,政府的基建项目往往需要大量资金,但资金周转却并不顺畅。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公司为政府的项目垫资,待到项目完成后政府再付钱。

这个举动无疑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因为政府牵头的项目,大部分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这很有可能会给公司造成亏损,但严介和却有着清晰的判断。他相信,只要项目选择得当,垫资模式就能够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太平洋集团很快就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业务蒸蒸日上。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严介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收购。他将目光瞄准了那些潜力巨大但面临破产的国企,通过收购重组,实现了资产的快速扩张。

从2001年到2005年,太平洋集团收购了31家特困国企,被授予“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章”还被评为全国“光彩之星”、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首届中国企业十大杰出管理人物、中国十大工商英才等的荣誉。

在采访中他曾说:“我收购的国企基本上是死的做活了、大的做强了、小的盘大了,我不是侵吞国有资产的大鳄。”

而随着名声的响亮,麻烦也随之而来。

«——【·商业传奇·】——»

2006年,严介和迎来了他商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这一年,他牵头承包了兰州新城建设的工程,这个项目的难度之大,规模之广,令业界瞠目结舌。

兰州新城建设,是一项改变城市面貌的宏伟工程。为了开拓出一块新的建设用地,严介和必须在短时间内推平700座荒山。这个任务看似不可能完成,但严介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眼光和魄力。

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施工队伍,日夜兼程,争分夺秒。在他的带领下,工人们仅用了180天,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此成就令世人瞩目。

可就在严介和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却席卷而来。有媒体报道称,严介和在并购大量国企的过程中,存在债务担保的问题。这些报道引起了银行的警觉,导致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面对这场危机,严介和表现出了非凡的应变能力。他迅速采取行动,与银行进行沟通,努力化解危机。当风波渐渐平息之后,严介和也暂时退出了公众视野,并将自己的股份转移给了妻子张云芹。

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2007年,他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离开太平洋建设集团,开始第二次创业。这一次,严介和选择了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方向。

他创办了"华佗论箭",开始在各大高校巡回演讲,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商业知识和经验。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严介和仿佛又回到了当老师的岁月。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他鼓励年轻人要敢于梦想,敢于实践,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他的演讲激情澎湃,充满了感染力,很快就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随着"华佗论箭"的成功,严介和的创业热情也被重新点燃。2010年,他又一次出发,创办了中国郑和舰队资本国际集团,虽然不及太平洋建设的成功,但也算小有成就。

«——【·功成身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功成名就意味着更加辉煌的未来。但对于严介和而言,却恰恰相反。在将太平洋建设集团打造成一个商业帝国后,他选择了淡出公众视野,退居幕后。

2011年,一个震惊的消息传遍商界:严介和宣布将太平洋建设全权交给儿子严昊,自己不再过问公司的任何事务。这个决定,让无数人感到不解。在他们看来,严介和正处于事业的巅峰,为何会在这个时候选择退位?

到了2012年,人们才清楚了严介和的选择,他辞去了华佗论箭和郑和舰队的一切职务,并决定投身于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文学创作。从商界巨头到文学创作者,这个转变看似有些突兀,但对于严介和而言,却是一种回归初心的选择。

严介和的文学才华算不上什么文学泰斗,但也绝不是外行。他先后出版了多本书籍,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12年撰写的《严介和新论语》。这本书以严介和多年的人生感悟为基础,融合了儒家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生哲学。

书中,严介和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人生、事业、家庭的深刻理解。他强调,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外在的成功,而在于实现内在的价值。他鼓励人们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要学会在逆境中坚持,在顺境中谦逊。

与此同时,太平洋建设集团在严昊的带领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严昊继承了父亲的商业才能,但同时也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在他的领导下,太平洋建设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开始涉足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

如今,严介和的子女也纷纷登上了各地富豪排行榜,成为商界的新星。他们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但同时也在开拓自己的道路。严介和对此感到欣慰,他知道,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下一代。

纵观他这一生,从一名籍籍无名的教师到商业巨亨,最后又回归到教育领域,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也曾说出过豪言壮语,行事风格一直被称为“狂人”,但他自己却并不认为自己“狂”。

同样,他也没有被这份“狂”迷住双眼,走出了正确的道路,或许这就是他能够成功的理由吧。

参考文献

0 阅读:5

朝史暮今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