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泛滥成灾!比利时诱捕300万只绞碎丢掉,为何在中国不泛滥

鱼缸里的假山 2024-02-03 20:39:10

大闸蟹是中国人的传统美食之一,每年秋季,大闸蟹的肉质鲜美,蟹黄饱满,是不少饕餮之徒的最爱。然而,这种在中国人眼中珍贵的美味,在欧洲却成了一种可怕的入侵物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阻止大闸蟹的泛滥,比利时政府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诱捕大闸蟹计划。据估计,从2018年起至今,已有300万只大闸蟹被抓捕并处理掉。然而,比利时对于这些捕获大闸蟹的处理方式却让人大跌眼镜,他们竟然是先将大闸蟹麻醉,然后切碎运到垃圾站处理。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大闸蟹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和亵渎,让中国人无法理解和接受。

那么为什么外国人不吃大闸蟹?为什么中国没有野生大闸蟹泛滥?

大闸蟹是一种淡水蟹类,学名为中华绒螯蟹。它的特征是螯足密布绒毛,背甲呈椭圆形,体长一般为5-10厘米,体重为50-200克,最大的可达400克。大闸蟹的寿命一般为2-3年,最长可达5年。大闸蟹的食性杂,以水生植物、小鱼虾、蚯蚓等为主,也会吃腐烂的有机物。大闸蟹的繁殖方式是卵胎生,即雌蟹在交配后,将受精卵贴在腹部的毛上,形成一团卵塊,直到孵化成幼蟹。大闸蟹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9-11月,每只雌蟹可产卵10-30万颗,孵化率为60-80%。大闸蟹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经过8-10次蜕皮才能成熟,每次蜕皮后,体重会增加20-30%。

大闸蟹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起初只是一种普通的野生动物,也被当地百姓视为害虫,用各种方法消灭。后来,有人发现了大闸蟹的美味,开始将其作为食物,逐渐形成了一种食用文化。据说,第一个吃大闸蟹的人是春秋时期的巴解,他是大禹治水的助手,曾用烫水烫死了一群“夹人虫”,闻到了一股香味,尝了一口,发现是一种美味佳肴。从此,大闸蟹就被人们所喜爱,成为了一种珍贵的食材。民国时期,大闸蟹的品种和产地逐渐丰富,阳澄湖、固城湖、太湖等地的大闸蟹声名远播,成为了中国的特色名产。新中国成立后,大闸蟹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大闸蟹的消费市场也不断扩大,成为了中国人的时令美食。

然而大闸蟹虽然在中国人眼中是一种美味佳肴,但在外国人眼中却是一种可怕的入侵物种,不仅不吃,还要想方设法地消灭。这是因为大闸蟹是一种需要熟练的技巧才能吃得好的食物,不像其他的海鲜,只要剥开壳就能吃。大闸蟹的吃法是一门学问,需要掌握正确的开蟹方法,才能品尝到蟹肉和蟹黄的鲜美。外国人对大闸蟹的吃法一无所知,往往只能吃到很少的蟹肉,所以并不感兴趣。由于没有天敌,人又不吃,繁殖能力又很强,所以大闸蟹很快就能泛滥。

另外外国人对大闸蟹的卫生安全有顾虑,担心感染疾病。大闸蟹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动物,其生存环境往往受到污染的影响,可能携带一些细菌、寄生虫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食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腹泻、肝炎、肺吸虫病等疾病。外国人对大闸蟹的卫生状况缺乏了解,也没有相应的检测和防治措施,因此对大闸蟹的食用有所抗拒。而中国人则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大闸蟹的危害,例如用盐水或醋水浸泡、用高温蒸煮、用姜葱辣椒等调味品增加风味和杀菌等。

此外外国人对大闸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不感兴趣,觉得不值得一试。大闸蟹的肉质细嫩,蟹黄醇香,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对人体有多种益处,例如增强免疫力、补血养颜、滋阴润燥等。然而,外国人更喜欢吃一些肉质厚实、味道浓郁、容易消化的海鲜,例如龙虾、螃蟹、鱼类等。他们认为大闸蟹的肉质太软,蟹黄太腻,营养价值也不如海鲜,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和饮食习惯。

这些原因,导致了他们对大闸蟹的一种偏见和排斥,甚至将其视为一种有害的入侵物种,不惜采取残忍的手段,将其诱捕绞碎丢弃。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太浪费了,

大闸蟹在欧洲的泛滥,主要是由于人为的引入和放养,导致了大闸蟹的种群数量迅速增长,超过了当地的生态承载力,造成了生态失衡。而在中国,大闸蟹的分布和数量,却是相对稳定和平衡的,没有出现泛滥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大闸蟹的生长和繁殖。中国是大闸蟹的原产地,大闸蟹已经在中国的河流湖泊中生活了数千年,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相适应。中国的河流湖泊多,水质较好,水生植物丰富,为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发育的条件。中国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为大闸蟹提供了合适的生长和繁殖的周期。大闸蟹在中国的分布和数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匹配,没有出现过度增长或减少的现象。

二是中国的人文环境和食用文化,制约了大闸蟹的泛滥。中国是大闸蟹的主要消费国,大闸蟹是中国人的传统美食之一,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和文化。中国人对大闸蟹的食用,有着严格的规范和习惯,例如按照季节、地域、品种、性别等选择大闸蟹,以及按照不同的烹饪方法和佐料食用大闸蟹等。中国人对大闸蟹的食用,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和节制,例如不吃过小或过大的大闸蟹,不吃未成熟或病弱的大闸蟹,不吃过量或过频的大闸蟹等。中国人对大闸蟹的食用,既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又保持了大闸蟹的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避免了大闸蟹的泛滥。

三是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防止了大闸蟹的泛滥。中国政府对大闸蟹的养殖和销售,有着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例如规定大闸蟹的养殖区域、养殖方式、养殖标准、养殖许可等,以及规定大闸蟹的销售渠道、销售价格、销售标识、销售检验等。这些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旨在规范和监督大闸蟹的养殖和销售,保证大闸蟹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大闸蟹的市场秩序,防止大闸蟹的非法贩运和放生,防止大闸蟹的泛滥。

建议比利时赶紧与中国的文旅部门取得联系,拉拢一批中国游客过去免费吃蟹,再把吃不完的便宜卖到中国,这样大闸蟹泛滥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了。

0 阅读:189
评论列表
  • 2024-02-03 22:01

    野生大闸蟹都是空的,给猪吃都不吃!

  • 2024-02-04 01:21

    在中国 现在水葫芦都不敢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