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来袭!被资本营销十年的男女对立,何时才能结束啊?

寒戏京 2024-04-14 03:48:33

所有性别相关的热点话题背后,都有人在刻意引导对立,包括女权,但是绝不仅仅只是女权

近两年有三个字特别吸引眼球——离婚率。只需要简单的给出一组数据,例如:某某年结婚多少人,离婚多少人。

再加上一句话:离婚率连年攀升,大家需要警惕了,警惕什么?警惕造成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警惕婚姻的“杀手”。

这可是一招引起粉丝狂欢的杀手锏,说直白点,对于男性粉丝居多的账号而言,就可以“打女拳”,对于女性粉丝居多的账号,又可以“骂渣男”。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中国式的婚姻里不止有男女双方,还有孩子,房子,车子,公婆,大姑子小舅子,岳父母,小姨子和闺蜜等等,以上这些身份,拿出一个来,又是一个热点话题

这还仅仅是对于已婚人士而言,对于未婚人士,婚姻还有嫁妆,彩礼,三金,结婚礼金等等

继续说又是一波新高潮,说回婚姻的主体,男女双方,前几年女权魔怔进化,近几年舔狗文化崩盘,大家发现了吗?我们正一步步走进人为制造的焦虑里,开始新一轮的男女对立,大家一定要客观分析,理性对待。

首先就是离婚率的问题,要看这个问题有没有问题,大家需要先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离婚率具体应该怎么算,我举个例子,根据2023年的数据显示:

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92.8万对,离婚登记131.7万对,这样看这组数据是不是很夸张,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数据在后面,同样是民政局显示:

我国的结婚数据在2014年就开始逐年下降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683.3万对,较上一年减少80.3万对,下降约10.5%。

结婚的越来越少,大家猜猜这个时候,是不是就该举例说明:离婚的人数越来越多

这样才符合流量密码,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下图是最近几年,结离人数对比

离婚的人数没有连年攀升,单纯的拿一个数据去说离婚率太浅薄,漏洞这么大的言论,依旧不妨碍相关消息的产出,例如这样的:

再例如这样的:

这些数据并不能直接证明什么,毕竟只能确定结婚是当年的新婚,而离婚的人并不能确定婚姻存续时间,有人结婚2年就离婚,有人结婚20年才离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离婚的原因千奇百怪。

真正计算离婚率较为科学的方式只有两种:

粗离婚率:离婚对数/当地人口数;

细离婚率:离婚对数/当地已婚女性数;

按照较为科学的算法,要想达到某些人口中40%的离婚率,就需要1000对夫妻,按照每年离8对,离上50年,才能达到,也就是说,这些已婚人士即达成金婚目标,又为离婚率做了一次小贡献。

离婚率既然不科学,那么问题就不存在了吗?不不不,因为根据统计提出离婚的约70%的都是女性,按照解锁流量密码的姿势,我这个时候就开始甩锅了,我就不。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以这样的一句话就开甩不礼貌,我们来看看另一组数据:

这是一份全球性别排行榜,2008年,中国的性别排行为57,而后连跌11年,在最新的2020年全球性别报告中,直接降到106名,其实有很多人证明过这份数据存在水分,有人背后操盘。

但是不妨碍“女权主义者”将其奉为真理,她们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女权一事无成,狂欢时刻来临,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女性地位低下+已婚女士不愿维持婚姻。

这才是打拳小连招,一打一个准,而真正拿这些夸张数据去打拳的女性,只有两种:

要么是赛博生命体,要么是拿钱办事的某些群体,为的是制造矛盾。

2015年有一则名为女权五姐妹被抓的新闻。

这则新闻真是出的太早了,要是放在今天,直接引爆舆论区,热搜连挂三天,这五个姐妹中较为出名的人,看起来像是搞“行为艺术”的。

经常会发起一些指向性很强的活动,“带血婚纱”“占领男厕”等等活动。

直到2015年,五人准备发起一项公开活动,“反对公车骚扰”,这项活动还没有掀起什么浪花,五姐妹就消失在公共视野,很快境外媒体就报道了此事:

组织者、抗议活动,再加上国外的媒体报道,主要目的是什么?是颜色革命。

这就是女权运动发展的致命之处,极其被利用,而很多人没有辨别的能力,除了这种被利用的个人,还有一些看起来很正规的公益组织,背后都有境外势力的资助,例如“某某文化传播中心”

这些人拿了钱,制造热点话题,挑起国内矛盾,直到触发法律的底线,立马就会有国外的媒体进行相关报道,理由自然是“不人权,不自由,不尊重女性”。

试图将我们的国家塑造成一个封建落后的形象,从国际上水分很大的数据排名,到国内拿钱办事的引导,再到国外媒体的配合报道,一环接一环,事实真是如此吗?

中国的女权运动曾经也很辉煌,甚至是西方女权主义者赞赏的对象,这并非一句反话,很正向,因为那时的女权是真正的女权,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女性受教育的人仅有19.8%,到了2017年,就读于高校的女性占比就达到了52.5%。

这个数据并不区分年龄,也不单单仅代表年轻女性,要是细分的话,数据还会更高。

还记得“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给女性带来了受教育、工作、参政的机会,让很多从旧社会走来的中国女性有了平等和男性对视的机会。

这样的改变是伟大的,女性不仅拿掉了裹脚布,就连思想也得到释放,这个时候大家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权力和义务是挂钩的。

简而言之,女性获得了解放,获得了平权,就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花花世界迷人眼的情况下,很多喊着“女权”口号的人,开始不想承担义务。

她们甚至不想平权,而是特权,这才是最应该担心的,特权之下,必有压迫,也一定会产生矛盾,有一本书名为《第二性》,作者是波伏娃,很多经典语句都出自该书,其中一句流传最广“女性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塑造的”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都处于父权社会,男性作为主导者,为了让女性心甘情愿的被束缚,开始刻意的调教女性,“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最典型的言论。

所以在波伏娃的书中才会说女性是被塑造的,被定义的,还要贴上温柔贤惠的标签。

当我们的社会进步到今日,越来越多不愿被定义的女性出现,她们可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更多的是一些女性从屠龙少年变成恶龙。

开始给男性贴标签“妈宝男”“金针菇”“直男癌”,这些人对旧时代压迫女性的行为深恶痛绝,利用性别优势压迫现代男性。

甚至歧视“家庭主妇”,歧视愿意结婚的女性,还有人拿着自己妈妈奶奶辈受到的苦楚大做文章,彷佛婚姻是对女性最大的压迫,恐婚恐育,感谢清醒的自己。

搞错了吧,最该感谢的是国家的进步,是改革开放,是推翻封建社会主义的伟人,不然哪有今日。

曾经日本女权才是亚洲区的集大成者,现在更多的是在说韩国女权,日本女权似乎销声匿迹了,在日本女权登峰造极之前,日本女人是除了名的贤惠。

女性相夫教子,男性积极进取,社会反而是高度和谐的,当时的西方国家男性,会以“娶日本女性”自豪,可以说是成功人士标配。

黄金时代,日本社会运转的逻辑是一个日本男性赚的钱足够全家的支出,太太们相夫教子的同时,也是消费的主力军,进而促成了日本国内消费市场的繁荣,进而又对劳动力产生需求

雇佣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直到资本主导的全球化悄悄来临,伴随着女权运动的文化输出,女性经济独立的思想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投身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需求反而没有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移民增加、工业外移、科技进步等原因导致的人力实际需求减少。

供需失去平衡,劳动力就会大幅度贬值,原本的“终生雇佣制”的铁饭碗随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派遣雇佣制”,收入和工作的稳定性大幅度下跌。

于是不管男男女女都加入内卷,在这种制度下,日本黄金时代的传统和谐家庭也无法维持,日本年轻人开始普遍不婚不育,颓废丧志,一旦男女之间和谐的家庭合作关系解体,就开始相互隔离,互不理解。

不再需要引发互相嫌弃,合作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的情况下,男女就开始营造对立的氛围。

这个过程谁获利了?资本主导的市场,因为内卷造成的薪资低是利资本的,日本女性在职场卷不过男性,又回不到家庭合作关系之后,只能寻找新的出路,开始走向失足之路。

资本也不止会在这个过程获利,还有利用消费主义,引导女性“自我物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崇拜和消费文化是不可避免的,诸如赚钱养家,貌美如花的暂且不提,某些女性开始进行生育捆绑,为自己的子宫标榜价格,五千万的生育报价,请一个保姆多少钱等等,这其实是真正的自我物化。

以“女性青春无价”为由头,将其视作资本,从男性那里获取特权,一边鄙视男性多大都喜欢18岁的,一边说自己的青春无价。

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完全走到了女权的反面,还有一些人,以女性家庭地位的优越沾沾自喜,这完全就是鲁迅口中说的“奴隶革命是为了当奴隶主”。

无论是资本,还是消费主义,抑或是境外势力,可太喜欢这样容易被挑拨的人了,只需稍加宣传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男女,一定要理性的,辩证的看待问题。

其实还有个很有趣的调查,《中国妇女报》曾和警方一起做过调查,在某一平台,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女权往往很少有人讨论,反而是某一关乎女权的具体现象,讨论程度很高。

这意味着这些人,喜欢指向性炒作,并不关心女权本身,设想一下,一旦中国女性都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女权,哪里还有挑动、分裂的可能,甚至很多热点话题都失去了价值,包括性别矛盾,群体焦虑。

一点要在男女平权的基础上,去探讨女权,一旦设置性别就不是真正的女权,归根结底还是人权,任何节日你的男(女)有不送礼物的权力,不要用爱情进行索取。

也不要因为某些宣传语,被消费主义捆绑,并且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人有好有坏,有人选择结婚,也有人离婚,更有不少人能白头偕老。

一切用平均、整体来定义个体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借助女权来说今日话题,是因为一件事矫枉过正的后果,就是引发对立群体,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尤其具体到某件事,大家应该有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感觉,一旦真的争论起来,就陷入了对立的漩涡。

我们需要的是男女一起,而不是女性VS男性,是合作互助,一起挑战迂腐陈旧的观念和偏见,一起对抗资本主义。

不要将矛头指向你身边的任何人,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刻意制造矛盾的人,这从来都不是性别战争,而是阶级斗争,只有砸烂了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为男女平等创造物质基础,只有扫清资产阶级法权才能让男女双方认识到彼此都是独立平等的人。

0 阅读:0

寒戏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