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红旗学院:跑出汽车人才自主培养“加速度”

吉林日报 2024-01-14 13:45:08

如果说销量的多少是一城一池的得失,那么体系能力尤其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才是企业和区域发展的百年大计。

2019年7月,为了培养更多面向汽车“新四化”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吉林大学与中国一汽集团共同成立了红旗学院。作为双方开展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机构,学院依托吉大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设计特色课程、编排教学进程、制定考核方案、管理认定学分,并由一汽选派各领域专家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支撑人才培养。

产业转型,核心在人。随着汽车产业加速升级,市场格局已被重塑,如何在大趋势之下实现人才培养的破局转型,是摆在车企和高校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红旗学院目前已开设了智能网联班和新能源班,生源涉及吉大计算机、通信、机械、汽车、材料、电子、化学、物理、数学等20余个学科门类,可充分满足学生来源交叉分布、面向企业需求动态调整的要求。”红旗学院运营负责人、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费宇鹏的回答里是满满的自信。

据介绍,红旗学院的招生对象为前述各学科大学三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只有具备“两基础一认同”才能满足学院招生门槛——“两基础”是指完成基础课程学习,掌握基础实验技能,成绩优秀;“一认同”则是学生要认同一汽的理念、文化以及职业生涯规划。

在被录取后,学生不改变原专业培养计划和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利用周末或假期完成红旗学院的学习和实践内容。此外,授课教师主要是来自一汽研发总院的一线项目专家,这保证了学院提供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是真实的项目,在课堂上讨论研发的是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是实车研发平台与开发工具。

课程学习方面,智能网联班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驾驶、车联网、电子电气、人机交互等领域,覆盖智能网联汽车6大业务领域、12项关键能力;新能源班的课程围绕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两大领域,以及电驱、传动和系统集成的发展需要,设计了23门专项课程,紧密跟踪技术前沿,课程内容随着一汽的研发进展而逐年更新。

“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分为校内、校外两个部分,校内主要是课程体系的学习,以及参加吉大组织的科技创新项目。校外主要是在一汽研发总院进行实习实训、参加国家级各类赛事,以及一些交流活动。”红旗学院教师杨婷婷表示,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免试进入一汽工作,所以大家报考红旗学院的热情特别高。

2023年,“汽车城”长春在赛车领域可谓捷报频传——第14届本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肯赛节能车队夺得高校燃油组别冠军、电动组别亚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吉速方程式车队获得全国总冠军;吉速电动方程式车队将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总冠军收入囊中……

这支屡屡夺冠的赛车队中就有不少来自吉林大学红旗学院的学生。

走进不久前刚刚建成的辕梦工厂,也就是吉大“汽车新四化实践教学基地”,参赛的车辆正停放在一楼的赛车整备区。每一辆赛车都是由学生们独立自主设计、制作、组装、调试。“这里是红旗学院重要的校内实践基地,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实践学习平台。”赛车队指导教师王达说。

在红旗学院,除了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实践学习是重要的一环。目前,除了辕梦工厂,红旗学院学生的实习实训主要在一汽研发总院进行,学生通过深入实际项目组的沉浸式实习,不但迅速提升了自身研发技能,而且能够和师傅、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为毕业后迅速融入到一汽工作与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智能网联开发院智驾产品开发部智驾系统开发员朱可夫,就是从红旗学院毕业的优秀代表。谈起在学院的经历,他感触很深:“学院导师都是中国一汽各领域的优秀专家和管理人才,课程内容与未来工作紧密结合,实际操作也都是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可以说,红旗学院帮助我快速实现了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通过红旗学院,吉林大学和中国一汽集团共同构建起了更全面、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打造了协同育人新机制、产学融合新格局,强化了人才精准培养和前瞻储备。

截至目前,红旗学院累计招募智能网联班五期、新能源班三期,培养规模达到400余人,其中有超过300人入职了一汽或与一汽达成了签约意向。

作为国内汽车领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多年来,吉大车辆工程学科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且一直高度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和需要,高度重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提升。“依托红旗学院,我们将继续发挥学科、科研、育人优势,为一汽发展‘量身定制’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费宇鹏说。

当下,吉林大学与中国一汽集团的合作已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未来,红旗学院也必将如吉大学生赛车队新一代赛车名字“Gspeed Future”的寓意一样——突破自我,引领未来。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鹤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