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为哪般,镇、村干部要拦了春耕?

烛照四方 2024-04-24 23:27:58

4月22日,“中国三农发布”报道了“内蒙古开鲁县蹊跷的增补承包费”相关信息:干部无视土地承包合同,阻拦农户不让种地,种地先交钱。如此匪夷所思的“拦春耕”事件一经发布,即刻引发舆论哗然。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几位涉事镇、村干部因冲在“拦春耕”第一线且态度蛮横,而深陷舆论漩涡。尤其涉事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纪云浩因“别来找我,我不懂法”的言论,更是成为舆论重点关注对象,其个人经历、学历乃至家庭背景,都被逐一起底审视,甚至还有好事网友制造了新梗“云浩止耕”。可见当下舆论汹汹,大有将该干部一举拿下的架势。但越是群情激奋的时候,越需要理想思考,在枪打出头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让镇、村干部扭曲了形象?

先描述下背景,出现在新闻里的几位干部,头衔最大的镇党委副书记,归根结底也只是基层公务员,而村干部的身份更加基层,甚至都不属于公务员序列。可毕竟县官不如现管,镇、村干部即便官职再小,也都属于干部行列,尤其他们所面向的对象大都是农民群体,大概是全国民众里最为弱势的一个群体。

接下来,分析镇、村干部态度蛮横的可能因素大概有三个。第一,部分镇、村干部在面对弱势群众时,确实自认为有着彰显“权力任性”的本钱,所以不加掩饰地体现在言行上;第二点,镇、村干部发自内心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呢?正如一名村干部所言,“110来了又能怎样,上级让我收钱我就收钱”。显然,该位村干部对于自己的定位很清晰,贯彻上级指令就是自己最大的正确,至于所做事情本身对错则不置可否,反正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

第三点,有时候镇、村干部必须态度强硬,才能在农村群众里落实管理。这点可能比较隐晦也比较敏感,但却是现实里存在着的。农村的法制化、现代化进程,大幅落后于城市,不少农业人口依旧缺乏依法办事的观念,加之农村里的宗族观念残余,导致乡村里不止有淳朴的乡亲,更是有着无数待解的复杂问题,甚至其中有些,都无法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得到有效解决。可想而知,镇、村干部如果不够强硬,管理的难度势必会更上几个台阶。

其实,纵观“拦春耕”事件几天以来的发展走向,舆论压力大都转移到了出镜的几位涉事镇、村干部身上,这就已经多少有些偏离了问题的本源。当下,我们待解的首要问题,并非是如何处置这几个素质堪忧的干部,以平息舆情,而是应该追踪溯源,去弄清楚他们到底为何会变成这般模样,“拦春耕”事件到底又是谁做出的最终决策。如此,方能以完整的事实为基础,做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1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4-04-25 01:24

    如果那地还是“草地”就没这事了,奈何那地被改造成种粮食的耕地呢,保护花花草草人人有责,承包商不懂事。

烛照四方

简介:东聊一点,西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