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2入伍,1976年我从部队回家,艰难的探亲路,整整一年才成行

往事的回忆 2024-04-16 16:12:37
一、青春选择

啊,我那个年代啊,真是不怎么样。一个小村子里长大的穷小子,上都上不起学,只能整天在地里帮家里干活。要不是1972年那个入伍通知书,我估计这辈子就别想出村子了。

那会儿我才18岁,跟现在这帮小年轻差不多大。正该读书学知识的年纪,可村里穷啊,爹妈供不起我上学。整天在家种田,锄草、浇水、收割庄稼,什么活儿都得干。前半辈子就这么耗在家乡的那片小小土地上,也真是够够的了。

直到有一天,当时村里的大队长找到我家,硬塞给我一张那叫啥...哦对,入伍通知书。说是村里青壮年全被征去当兵了,轮到我这个年纪最小的弟兄。

我当时可高兴坏了!虽说当兵也不是什么阳关大路,可起码比待在家乡强多了。不用再每天在太阳底下晒成小黑猪,也不用操劳在那片破地里了。终于有机会能看看外面的世界,当兵这事我可太干了!

但爹妈那会儿就没高兴了。老妈直接就哭了,一把把我拉到身边,叽里咕噜说个没完。她说我这个独子,全家的指望,可不能离开家去当兵,生怕我受了委屈,蒙受了罪过。

我爹就沉默了,别看他平时不怎么讲话,心里可明白我这年纪再耗在村子里,也实在太耽误人了。他就把我拉到一边,就我们两个人,用村里话说了半天。大概就是希望我能出去看看世界,别像他这辈子就窝在村里一样。当兵这事虽然也不容易,但能学到真东西,将来混口饭吃总比在家强多了。

最后我妈也服了我爹的软磨硬泡,同意让我去入伍。不过她还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心疼儿子受了磨难,就嘱咐我说,可别在那儿吃了太多苦头,要照顾好自己,将来回来接手家里的活计。

听了我爹妈的一番话,我心里也是小小的激动和兴奋。这样一来,我当兵不但能锻炼一番,将来混口饭吃也有谱了。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

这事就这么决定下来了,我入伍的大事也就板上钉钉。

真没想到,我这一去可就是五六年。后来的路可真不是盖的,说来话长了...

唉,说到这里,我得歇会儿了。真是操了个半死,从老家赶到新兵训练所,腿几乎就要断了。谁让我这小子是从村里山沟沟里钻出来的呢。

刚到新兵训练所,就被一帮老疙瘩吓出了一身冷汗。天吶,我这是上哪儿来了?真他妈的比家里老爷子还凶!一个个龇牙咧嘴的,恨不得把我们这些小毛头生吞活剥了。

"你们这帮小狗崽子,现在就给我悔改!记住,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革命军人了!"

一声令下,我们只能又蹲又趴,大声吼着"是!"那气派,几乎把我这小子给劈了一半。

不过呢,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这穷小子可算是见了不少世面...

二、边疆军旅

在新兵训练所熬过那三个月的魔鬼日子后,我们终于等来了正式分配的命令。我被分往了一支驻扎在祖国边陲的边防部队,开启了全新的军旅生涯。

说实话,刚接到分配令时,我的内心是有点忐忑的。作为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山沟里的穷小子,要去遥远的边疆地区我还真有点怕怕的。不过嘛,当兵就是这个命,不挨苦可不行。这回可得用点真本事,要不然指不定就完蛋了。

到了新连队后,我才发现这儿的生活跟训练所根本就是两个天地。别看我在训练所时曾受尽折磨,可那也就是被几个老家伙欺负罢了。边防连队的日子可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我被分进了一个叫"三叉手"的小分队,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响当当的好队伍。跟我一起来的还有七八个新兵,个个跟我一样都是些懵头小子。这会儿可都显出了一副胆战心惊的忧愁模样,生怕领不住这儿的训练强度。

我们全都被分到了同一个老头子的手下,人叫老刘,据说在这一行混了二十余年啦。别看他年纪大了点,可在训练场上一声令下,通身筋骨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劲儿真不是盖的。

"你们这些小子,牢牢给我记住!从今天开始,我可不管你们是什么出身,归队时都他娘的被当成兵了。我老刘的鞭子谁也别想跑!"

那会儿听了这话,我们这几个小子的心可就凉了半截。原来我们才刚脱离了一个魔鬼的魔爪,眼看着就要落入另一个恶狼的口中了。

不过经过老刘的一番循循善诱,我们渐渐也领悟到这位老头子其实是个大好人。虽然在训练时对我们严格得多,可一走出场外就是另一位慈祥老人的模样了。他常说,之所以如此严格,就是希望我们这些小子能快点练出真本领来。到时候真入了战场,就不怕罪过了。

其实老刘的一番话我还是有点小体会的。自从来到这边境部队后,我也切身感受到了当兵的艰辛。起早摸黑地每天受训,无论是野外拉练还是枪械格斗,个个都逼得你死里逃生。好在有老刘这个"恶人"时时盯防着,才让我们没有松懈半分。

就这样几年下来,我们小分队的作战能力确实是日益增长。那会儿我们已经是威震一方的"铁三角"了,谁也别想叫板。老刘最喜欢在我们面前牛皮一下,说要是打起真来,咱们这支小分队就够对手了。

这些辉煌成就固然来之不易,可最难能可贵的是我跟战友们的感情。在那叫人焦头烂额的岁月里,我们早已亲密无间,简直就像手足一家人。无论是训练时的并肩作战,还是下午后的谈心聚会,大伙儿可谓是同甘共苦啊。

我最怀念的就是那段生死与共的日子了。那会儿我们就像一群亲兄弟,总是形影不离地在一起。凡是什么烦心事,都可以跟大伙儿诉诉苦。而且大家也从不勉强,只要有空就会相聚喝两杯。就连战备值班时,我都时不时地跟哥们儿唠上几句家常。

如此一来,我何尝不觉得连队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呢?在这儿待久了,我早就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仅亲眼看着自己由一个小毛头成长为一名铁血战士,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大帮有着共同信念的好兄弟。我们就这样肩并肩、手挽手,共同扛过了那一个个血腥艰难的日子。

算起来,我已经在这儿生活了有三四年光景了。入伍时懵懂无知的我已完全成长为一名合格战士,本事过人。可就在这时,我却开始渐渐想家了...

三、思乡之苦

说实在的,我小时候可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当兵。能出这村子都是我求之不得的事了,更别提去祖国边陲上守边防了。

不过进了部队之后,尽管生活艰苦得狗血淋头,可我倒也习惯了。老刘那老小子虽然凶神恶煞的,可对我们这些新人却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再加上跟几个兄弟的感情好,所以我对于军旅生涯也算是乐在其中吧。

直到有一天,在一次夜间拉练结束时,我忽然想起了家乡的一幕幕。

那天晚上我们刚刚结束一次营救人质的实战演习,浑身上下都累得像条狗了。我正躺在营房里的铺位上喘着粗气,忽然就闻到一股泥土的陈香味。我猛地一怔,顿时就像穿越了时空,被拽回到了家乡的那片田地里。

那是我从小就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了,就像个老朋友一般,亲切得叫我心都有点疼。我几乎能透过这味道看到家乡的那片麦田,看到父亲在地头忙活的身影。那熟悉的背影就像我上辈子的影子一般,久久地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就在这时,我的一个兄弟打着呼噜从梦中惊醒了过来。他揉着惺忪的睡眼看了我一眼,忽然说道:"咋了老弟,是不是想家了?"

我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轻声说道:"没错,就是有点想家了。"

"哈哈,你这小子还真就跟我们想得一块去了啊!"他说着就爬了起来,朝我这边凑了过来。

我们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从家乡的田园风光聊到了童年的点点滴滴。原本我还觉得有些难为情,可跟这个交心的老铁说着说着,终于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思乡之情,把心里话全都给抖搂了个干净。

"我就是有些想家了,想念咱们村子里的那些老人老物了。咱们入伍这些年,都没能回去看看家里人,实在是太久远了。"

"行了行了,别啰唆了,咱俩也用不着这么伤感。"他说着就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

"就怕你忘了,我们可都是为民族和国家在卫戍的英雄啊!虽然想家是人之常情,可咱们的职责就是在这祖国边陲上驻扎放哨,把这一隅之地看家护驾得好好的!"

"可要是连个家都看不到了,咱们还有啥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啊!"

"不不不,你想岔了弟兄。"他说着神情变得肃穆了起来,"难道你已经忘了我们当初为何要选择从军这条路吗?我们可是自己主动要求上的这个岗位!就是因为有我们在这里坚持战斗,全国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啊。保家卫国,你想想这句话有多么重要?"

"放心吧兄弟!"他话锋一转,看着我的眼神突然变得温和无比,"只要我们继续为国家卫士这个目标去奋斗,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到了那个时候,你我回家的时间就不会太久了。"

听着兄弟的这番话,我的心情也慢慢冷静了下来。是啊,我怎么就忘了当初我们响应祖国号召的初心呢?只要坚持住,总有一天我们就能凯旋,跟家人团聚的那天一定也不会太遥远了。

从那之后,我开始时常拿起笔来写写家书,把我在这边的所见所闻都告诉父母。虽然他们都是文盲,却总能借着邻居的力量勉强回上一两个字,为我们家人支持与鼓励。有了这样的联系,我的乡愁之情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慰藉。

就这样默默地坚持着,一晃几年就过去了。可是再次申请探亲的时候,我却遭到了新的一轮考验...

四、等待探亲

时间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转眼间我已经在这边防连队服役有5年之久。尽管日子艰苦,可我们这些战士却从未气馁过。因为我们都清楚,这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道路,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可就在这时,我心中对家乡的渴望之情却愈发高涨了。作为连队里服役年限最老的老兵,我向上级提出了探亲的申请,希望能够获准回家一次,叙叙乡谊,见见家人的面。

老实说,起初我是抱着很大希望的。毕竟在这荒郊野岭已经驻扎了五六年,我实在太想重温一下家乡的亲情氛围了。可没想到,连队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强硬。

"老王啊,你是咱们连队的老兵了,现在局势这么紧张,你也看到了吧?要申请探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连长找我谈话时直截了当地说。

"可我已经五六年没见过家人了,连长。"我试着解释道,"就算只给几天假期,也总比这样把家人忽视掉强吧?"

"你别这样说,我怎么会忽视你们?不过现在嘛,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部队可一直处在戒备状态呢。要是你们这些老兵们都离开岗位回家,那可就忽略了我们的职责了。"

"可是连长..."我还想再争辩几句,就被他生硬地打断了。

"别再讲了!作为一名军人,你首先要做到服从命令!现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坚守阵地,哪有工夫让你们离开岗位?你且给我忍忍,等局势缓和了再说。"

我就哑了火,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连长说得固然没错,可我又能若无其事地离开军营,结果让家人失望万分吗?

就这样,我的那份探亲申请就被生生按下去了。而各地的紧张局势却也如连长所说,一直未见丝毫缓和的迹象。

时间就这样一年年地过去了,可我的探亲申请还是没多大眉目。期间有几次我都鼓起勇气,再次提出请愿,结果却还是被连长以"现在形势特殊"为由不予答应。

"你们几个老兵可得给我打起精神来!现在可是祖国需要我们守护边疆的最关键时候了。你们要是都离开,谁来守护这里?小伙子们可顶不住啊!"

听着连长这番话,我也只好作罢。有时候也会看看其他连队的伙计们,他们的探亲申请似乎也是进展顺利。弄不好我这连最后剩下的几个老年轻人被困在部队,真就成"老兵不回家"了。

不过嘛,谁让我们当初就是自己打了勇敢报名的呢?现在就算苦点,努力点,将来也总有熬过去的一天吧。

大概是看出了我的这番执拗,连长后来也并没有再多说什么。有时他也会主动来找我聊聊天,就象是在鼓励我别放弃希望。

"老王啊,作为最资深的老兵,你可不能就这么被家里的亲情牵制住了。你得时刻牢记我们当初入伍的誓言,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战斗!哪怕是为了守护你的家人,你也必须在岗位上坚持下去啊。"

"是啊连长,我会继续坚持的。"我回想起当年入伍宣誓的场景,心中燃起了一股豪情。"我不会被这点苦给击垮的,等着吧,迟早有一天我也会探亲的!"

就在我开始有些泄气之际,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传了过来:局势好像真的在缓和了!作战行动终于可以暂时放缓,我们获准放个超长假回家一次!

五、归乡之路

等了这么多年,我终于等到了回家探亲的机会!那是在1976年的冬天,组织上终于批准了我的探亲申请。

那天接到通知时,我几乎是喜极而泣。这五六年来,我时刻盼望着能重返家乡一次,却一直被部队的种种原因拖延。现在好不容易被批准了,我是千百个思乡念的在心头化作实实在在的喜悦。

拿到批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向连队报备,说我最晚五天后就要动身回家了。接着便让战友们帮忙联系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

然而由于我是第一批获准的探亲老兵,所以回程的票特别紧俏。最后只能买到一张硬座无坐的票,不过我也毫不在意。只要能回家看看父母和家乡的那些老人老物,哪怕再艰难一些我都在所不惜了。

临行前的那几天,我都是神魂颠倒地等待。生怕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让这次机会溜之于空。把该办理的手续统统理了个完,最后也就坐上开往家乡的列车,展开了这段千里回家之旅。

火车一路向家乡的方向摇摇晃晃地行驶着,可我却激动得连连坐立难安。车厢内也全是一些像我这般的归乡人,有说有笑互相讨论着各自的家乡景致。而我,只是紧紧地盯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出神。

我已经完全被对家乡的那份孺慕和思念给支配了。脑海中,父老乡亲的身影一幕幕地浮现出来:农舍后那棵千年老槐树下,父亲正斜斜地坐在板凳上,悠闲地抽着旱烟;母亲则在房前屋后的院落里忙前忙后,看起来忙碌而快乐;远方的田野里,儿时的伙伴们正嬉笑打闹,怡然自在地玩耍……这些久违的场景仿佛近在咫尺,让我的思乡之情再也按捺不住了。

就在这时,一阵剧烈的颠簸将我硬生生从幻象中拽了出来。原来是车厢出了点故障,不得不在一处偏僻的小站停下来检修。我们全部人只能下车在月光下苦苦等候,寒风刺骨得让人直打哆嗦。

我想起家乡温暖燥热的土炕,禁不住有些怀念。更让人懊恼的是,这次耽搁不知又要多浪费多少时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踏上家乡的土地。

就在我郁郁寡欢时,一位同车的老人忽然拍了拍我的肩膀。他笑眯眯地说:"小伙子啊,你是不是急着要回家?家里定是等你好久了吧。"

"是啊,老人家。"我点点头,有些羞愧地说,"我已经在部队待了五六年了,实在太想回去看看家人了。"

"哈哈,那你可要加把劲啊!"老人拄着拐杖,和蔼地说,"现在就算有些耽搁,你也不要气馁。只要坚持等下去,定能平安抵家的。有些事情就是要学着耐心些,你可得信心十足啊!"

"谢谢老人家!"听了老人的这番话,我的心情顿时振奋了不少。回想起自己曾为了等待这次探亲的机会而坚持了多年,现在又怎么能被这点小挫折难倒呢?只要再多一份毅力,家乡的身影就在眼前了!

火车很快就被临时修复了,我们继续踏上了归家的征程。一路上老人的话不断在我心头回响,让我对重返家园的期望更加坚定了。就这样走走停停,我终于在第三天的清晨抵达了家乡的车站。

家乡的清晨微风徐徐吹来,带着久违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的是那股再熟悉不过的乡音乡香。心中的思乡之火终于开始渐渐熄灭了。

我捧着自己那个已经破旧不堪的小行李箱,急匆匆地走出站台,只见父亲正皱着眉头站在不远处张望。看到我的那一瞬间,他的眼神立马就亮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父亲上前紧紧拥抱住我,喃喃自语:"儿啊,你终于回来了!"

我也激动得热泪盈眶,用力拍打着父亲依旧粗糙的手掌。五六年的等待与艰辛终于在这一刻化作梦圆

的欢愉,我亲密无间地搂着父亲,久久不愿放手……

我们就这样久久拥抱着彼此的身躯,有太多的话语要说,却一时间无从说起。良久,父亲才松开手来,替我拎起破旧的小行李箱,语重心长地说:"走吧儿子,咱们回家。你妈正等着你呢!"

父亲的话犹如惊雷,令我顿时惊醒过来。我急匆匆地跟上他的步伐,心中对重返家园的期盼之情再次迸发出来。我竟有些迷糊,恍惚间分不清这是否就是梦中的场景啊?

一路上,车水马龙的街景让我有些眼花缭乱。可一切都显得是那样亲切而熟悉,仿佛我从未离开过这片家园。对街那家老字号的杂货铺,还是熟悉的模样;路边卖菜的小商贩,也还是记忆里的那一张张热情洋溢的面孔……

我贪婪地呼吸着家乡空气中的味道,每一口都氤氲着我对家园的眷恋。前方不远处,就是我们家那幢低矮的小瓦房,屋前屋后还是那几棵老树的样子。见到这一切,我的双腿不禁又加快了步伐。

"我们到家了儿子,你妈在里头等咱呢。"父亲说着就推开了那扇老旧的院门。

我的心怦怦直跳,生怕外间最后一点变化,就会打破这个久别重逢的好时光。果然,推门而入的刹那,一股熟悉的暖意扑面而来。

"娘!孩儿回来了!"父亲双手一摊,高兴地向里屋喊道。

里屋里立时传来一阵脚步声,很快,母亲那熟悉的身影就出现在了我的视线中。她蹒跚着走了出来,老迈的面庞上尽是惊喜的神情。

"阿福啊!你终于回来了!"母亲激动万分,双手掩着嘴,语无伦次地叫着我儿时的小名。与印象中的母亲相比,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身材也显得有些佝偻。但那眼神中透露出的慈祥和温情,却是如此令人怀念而亲切。

"娘!"我大声唤道,不由自主地扑上前,紧紧地拥抱住她瘦小的身躯。

五六年来的思乡之情和自责在这一刻决堤般倾泻而出,我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母亲的羊水中,找到了最后的避风港湾。母亲亲昵地拍着我的后背,喃喃地说着家乡的方言:"傻孩子,累坏你了吧?妈妈可想死你了!"

我所有的不安和疲惫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对重返家园的无比喜悦和欣慰。五六年的军旅生活,让我经历了太多的艰难磨炼,但现在一切都值得了。

接下来的几天,一家人就这样其乐融融相聚在一起。我们有太多要说的话题要交流,临时都不知从何说起了。

父亲告诉我,村里的老人们可都听说我回来了,纷纷让他带句问候。那几位儿时的伙伴也托父亲转达,等着我回去后聚一聚。我当即就应下了,一家人也就着手为我筹办了一场小小的"归乡宴"。

那天,村子里的长辈们个个满面红光,亲切而热情地欢迎我的归来。儿时难兄难弟的几个伙伴,个个都褪去了稚气,成了全新的一张张陌生的面孔。

"嘿,小王啊!可算等到你这个家伙回来了!"我最好的哥们高高兴兴地拍着我的肩膀。

"可不是嘛!你们可都得等着我呢!"我也故作骄傲地挺了挺胸脯。

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众人很快就聊开了。有说有笑,乡音乡香自是不在话下。

转眼间就是天色将暝,我却还意犹未尽。这样亲切友好的场景,我已经太久太久没有领略过了。母亲见我一反常态地有些难舍难分,就拉过我来安慰道:"傻孩子,你可是要走的人啊。来日方长嘛,等什么时候回来了,在给他们再好好叙叙旧。"

母亲的一番话立刻就让我的心情低落下来。她说得对,尽管探亲已是梦想成真,但我终归还是要回到部队的。所谓的"放个长假"其实也就这么几天时间而已,现在竟然还寥寥无几了。

望着熟悉的村落和熟悉的人们,我的内心难免百感交集、悲喜参半。喜的是可以重新团聚,悲的是又将有离别之痛。这离别之苦,我已经品尝过太多次了。

于是乎,短短的探亲假期就在这样的喜与忧中度过。转眼之间,该踏上归程的时候也就到了。

在归程的那天,父母亲和村里的乡亲们都来到车站为我送行。我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不舍地告别。火车缓缓开动,我望着窗外逐渐远去的家乡,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我知道,这次离别后,再次团聚不知何时。但我也明白,无论身在何处,家乡和亲人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我将带着这份深厚的情感,继续在军旅路上坚定前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277

往事的回忆

简介:回忆往事,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