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与李清照,你更喜欢谁呢?

南柯本人 2023-05-06 15:42:17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贵妃;另外还有四大才女分别是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和李清照。美女先不说,说说才女吧

四大才女中有两人经历非常相似,这就是卓文君和李清照,为什么这么说呢?除了才华横溢和貌美如花(想像中的),她们俩的家庭与婚姻都有相似之处,总结起来就是:家里不是有钱就是有势,丈夫都有才,都结过两次婚等。下面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吧。

卓文君,生卒不详,西汉时期蜀都临邛(今四川邛崃)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现在存世的文学作品有《怨郎诗》、《白头吟》和《诀别书》等。

卓文君出生在蜀都的一个大户人家,其父卓王孙是临邛的冶铁大亨,拥有良田千顷,家财万贯。卓文君初婚较早,在她17岁时第一个丈夫就死了,她只好返回娘家居住。

卓文君的第二段婚姻非常有名,一方面是因为丈夫是司马相如,更加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是私奔到一起的,这在古代是非常少见,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

司马相如(字长卿)在与卓文君私奔以前,家境贫寒,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生活来源。他有个好朋友叫王吉,当时正在临邛当县令,看到长卿常年在外漂泊,便邀请他到临邛来生活。

临邛的富人看到县令有贵客,就想到通过宴请客人来与县令搭上关系。一次卓王孙在家置酒宴请司马相如和县令王吉,可到中午了司马相如却故作姿态不肯出库,王吉只好亲自去请。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司马相如的风采,席间县令还请司马相如弹琴助兴。

其实司马相如早就听闻卓家有个女儿卓文君,生得倾国倾城,而且刚刚守寡,又喜欢音乐。于是便佯装敬重县令,当场弹奏了一曲《凤求凰》,目的是想用琴声引诱卓文君。果然卓文君听到琴声,便从门缝中偷看,见司马相如仪表堂堂,文静典雅,立马心生爱慕。宴会散去后,司马相如又以重金买通卓文君身边的丫环,请代为转达自己的倾慕之情。卓文君于是乘夜逃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回到了成都,结果司马家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贫穷的日子总归难熬。一日卓文君忍不住对丈夫说:“我家兄弟姐妹都有钱,只要我们回到临邛,就算向他们借钱也能维持生活,不至于象现在这样困苦。”于是夫妇俩又回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都卖掉,并向兄弟姐妹借了一部分,买下了一家酒店做起了卖酒的生意。卓文君亲自站在垆前当街卖酒,司马相如也和雇工们一起干同样的粗活。

卓王孙闻言,感到很耻辱,都不好意思出门。亲友们都劝他说:“你家又不缺钱,如今文君和长卿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况且长卿确实是个人才,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你不帮助一下他们呢?”卓王孙没办法,只好分给女儿家奴100人、钱100万,还有其他的各种财物,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就回到成都购地置屋,变成了富有人家。

司马相如从此也有了闲情逸致,写下了《子虚赋》、《上林赋》等文章,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封他为侍从官,慢慢就忘记了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卓文君。一天,司马相如叫人给卓文君送来一封只有13个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文君知道丈夫快要忘记自己了,因为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字。于是便就着这13个字回了一首《怨郎诗》: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后来又听说司马相如想要纳妾,卓文君又写了一首《白头吟》送给丈夫: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其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成为千古名句。两首诗都是在旁敲侧击的同时倾诉衷肠,既让司马相如想起了夫妻之间过去的点点滴滴,又让他感觉到了妻子的才华横溢,感到羞愧万分,从此再不提遗妻纳妾之事,俩人最终白头偕老。

可以说卓文君是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最终没有违背俩人的初心,也使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古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称“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之女,知书达礼。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上本身聪慧颖悟,才华过人,在小时候便有诗名。她工诗善文,更擅长词,著有《易安集》《漱玉词》等,流传至今的词作约有50多首。著名的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点绛唇•蹴罢秋千》等等,许多名句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李清照在18岁时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赵家也是官宦之家,赵父曾任吏部侍郎,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夫妇二人都爱好收藏,平时生活俭朴,却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婚后生活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后来赵李两家都因朝廷党争相继受到牵连,家道中落,夫妇二人屏居青州,青州古城是古代齐国腹地,他们在当场收集到了许多珍贵文物,赵明诚还初步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公元1127年,李清照44岁时,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宋朝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这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八月起担任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李清照在家整理遴选收藏物,也准备南下,于同年底独自押运15车书籍器物在兵荒马乱之中经镇江前往江宁,于次年春抵达。

1129年2月,金人攻占江宁,赵明诚弃城而逃,与李清照坐船经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时,李清照作了一首《夏日绝句》吊唁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而卒,加上南宋国势日渐危急,李清照一路南逃,到1132年时所有文物书籍大部分散失,加上颠沛流离的无情折磨,李清照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中只好再嫁张汝舟。可张汝舟只是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张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财物时,大失所望,对李清照的态度也急转直下,有时甚至拳脚相加。李清照忍无可忍,提出离婚,并举报了张汝舟骗取官职的行为。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2年徒刑,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在关押了9天之后被释放。

经过此番灾难,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创作的热情更加高涨。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10月,避乱金华,期间还写下了《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