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孙连城不选择懒政的话,他的下场可能比丁义珍还要惨

曾周到啊 2024-01-01 12:18:34

在《人民的名义》中,孙连城被描绘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官员。他被许多人批评为懒政干部,对于大风厂的问题和信访窗口的问题,他的处理方式都让人质疑他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那么,为什么孙连城迟迟不解决大风厂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大风厂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安置问题,它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法律问题。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风厂的员工对于安置方案并不满意,他们选择了集体上访。这背后涉及到的是员工权益、企业责任和政府监管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解决大风厂的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安置条件,还是重新装修信访窗口,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在当前的政治体制下,区财政的财力有限,很难承担这些费用。即使孙连城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他也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

在这个困境中,他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限制,导致他不得不走上懒政的道路。孙连城的困境,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个人性格或者能力不足,更主要的是他所处的环境和制度所限。

首先,李达康作为孙连城的上级,对孙连城的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李达康注重个人政绩和利益,不希望自己的下属在工作中犯错或者出现任何问题,这样会牵连到自己的政绩和前途。因此,李达康在工作中对孙连城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要求他必须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得出现任何差错。

其次,光明区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是孙连城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这些问题和矛盾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使得孙连城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他不采取懒政的方式,而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和矛盾,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和矛盾,甚至会导致自己的政治前途受到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孙连城选择懒政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通过不作为或者少作为,他可以避免引发更多的问题和矛盾,也可以避免自己的政治前途受到威胁。同时,孙连城也明白,在当前的政治体制下,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即使他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和矛盾,也难以改变整个体制的问题。因此,他选择了一种相对安全的方式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0 阅读:9

曾周到啊

简介:九五后学长|互联网民工|资深打工人|峡谷厨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