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终极难题:爱真的会消失吗?自由意志杀不死你对他爱的感觉

游走星宿 2024-05-10 09:24:44

01

他这样做到底是不是爱我?

是不是对方付出行动,就代表爱?

送礼物就是爱吗?

帮我解决问题就是爱吗?

天天说晚安就是爱吗?

.........

关于“爱”,你也有很多困惑吗?

关于“爱”的课程,我已经学完了,还在整理笔记中,已更新三篇关于“爱”的文章。

这几篇文章,把“爱”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爱”?这些问题都拆解得很细碎,所以写得很长,看一遍估计记不住,需要复习几遍哦:

爱的第一课:付费1w学会爱!颠覆认知!人类天生不会爱!你可能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1

爱的第二课:“恋爱脑”不是病!没有爱会死吗?科学告诉你,没有爱真的会死。

爱的第三课:什么是爱?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今天来学“爱的第四课”。

回到“爱”的第一个定义:爱是一种积极的、持续进行的行动。

既然爱是一个持续的行动,所以爱就不是一时的激情,也不是一种感觉,爱是一种行动。

好消息:爱是可以永恒的。

坏消息:从另一个角度看,爱也会消失——如果暂停了积极的行动。

我一直坚信:不管怎样,两个人的关系最终会走向什么结局,是由双方共同决定的。——爱没用,相爱才有用。

以前不懂这个原理是什么,只是本能地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持续付出的行动中,“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爱是主动给予,而不是被动接受。

爱是一种可以一直沉浸其中的创造性活动,从创造性的角度来说,“给予”才是爱的最高表现,在给予的行为中,人能感受到自身的强大、富有、能干。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送花比收花更快乐?夸人比被夸更快乐?主动去爱比被爱更快乐?(待验证,欢迎你们补充具体案例+感受)

这种给予不是指“物质或情感”,而是“将自身充满活力的一切东西具体化表现的一个过程。”——通过增强自身的活力感,而提高了他人的活力感。

不是为了接受而给予,是激发了别人身上的活力感,在激发的过程中,对方的活力感被激发后,也会不自觉地回馈出他的东西。

给予虽然是在付出,却不是牺牲、丧失跟舍弃,也不是什么都没收获。

链接到我4.23写的那篇诚品书店的故事——4.23世界读书日:诚品书店,在书与非书之间,我们阅读。关于阅读的意义,你需要知道这些。

诚品创始人也说过类似的话,付出就是收获,你能决定,且只能决定,自己付出多少,怎么付出,要不要付出,但收获什么,就是上天决定的了。

无论你有多少的物质或财富,只要你觉得给出去的时候是焦虑的,那你就是贫乏的。

心灵上的富裕,就是能自动给予。

有一句话叫“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我并不觉得,是因为没钱,才万事不顺,而是贫困到一定程度,人就太过贫乏,而丧失或被剥夺了“给予”的能力。

不管是接受方或给予方,都不是单纯“施”与“受”,而是共同创造的过程。

比如:

老师与学生,如果只是“填鸭式教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完全被动接收,得不到学生的反馈,无法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就很无趣;

而如果是开放式的双向教学互动,双方都能创造一些新的灵感,碰撞火花,就可以互相激发对方的活力。

还有演员与观众,也不是简单的一个在演,一个在看。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创造出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种有反馈的互动,就是共生性创造。

就像我写文给你们,激发你们的思考,你们看过后,留言反馈,又激发了我的思考,就是我们共同创造的互动。

02

爱就是创造爱的能力。

爱是一种给予,我去爱你,就创造了你爱我的能力。——这就是爱的创造力。

都等着被爱的话,两个人是产生不了爱的。

因为爱是被创造出来的。

好消息:你就不用依赖(爱或被爱),而是可以自己创造爱,在创造中感受自身的强大、富有。

创造爱,也不会让自己限于自恋,不需要去剥夺、强迫、求别人爱自己。

创造的过程,会让人提升自身爱的能力,以及能达到目标的信心。

有创造力的人,能主动给予别人一些东西,主动激发别人的活力,而且从别人身上激发的活力,得到一些反馈。

没有创造的能力,只能从别人身上摄取,就会害怕给予,害怕奉献自己,也就害怕爱。这种人是没有爱的。

没有创造的能力,就没有爱的能力。

所以,爱是一种积极的、持续的、主动的行动。

Love is Activity.

讲个送礼物的故事。

之前有个“恋爱脑”女读者跟我说过:

她之前很爱给前男友买东西,贵的、便宜的都买过。

印象最深的是,她给他买过一件很便宜的定制T恤,是他在刷短视频的时候,随口一提的一件定制T恤,她刚好在网上可以联系到卖家,就帮他定制了一件,钱没花很多,但礼物的心意很足。

他收到之后,果然非常喜欢,他特别开心,觉得自己不过是随口一提的需求,居然也被她记住了!感觉自己是被真心关注的,非常惊喜!

礼物不是看价值是贵或便宜,而是这个人随口表达了一些需要的东西,然后在我们个人能力范围之内,能送就送,送东西就是为了让对方开心,不是为了迎合节日、或一定要等到生日、纪念日才能送。

送礼物就是为了让对方开心,这就是爱的表达,创造了对方身上的活力感。对方的开心,也会回馈到你的身上。——这就是有活力的共生性创造的表现。

另外一个读者也说了她的故事。

她跟前男友是异地恋。

每次见面,他都是“突然袭击”,也不管她是不是在忙工作,或有了其他的聚会安排,他突然来了,她就得把手头上的事情先放着,去陪他。

她沟通过好几次,希望他每次来找她之前,提前说下,她好安排时间,但他每次都是嘴上答应,行为上一点不改。

他们刚在一起时,他就很喜欢请她去各种高级餐厅吃饭,每次都要求她必须打扮得很精致、穿漂亮的礼服裙赴约。

前几次,她都很配合地照做了,觉得这是男朋友很重视她的表现,男朋友确实每次挑选的餐厅也都尽量照顾她的口味。

但时间一长,她就受不了了,因为她真的不喜欢,每次都要花大量时间在打扮自己,去那种高级餐厅吃个饭这件事上。

她都说了很多次,她是一个不在乎吃什么的人,也不喜欢去那些精致的餐厅,觉得两个人约会,偶尔宅在家吃外卖,也很开心。

但他从来不理会(不关注)她的需求,仍然精心挑选约会的餐厅。

这种看似很“积极主动的给予”,到底是为了满足什么目的?受到什么动机的驱动而采取的行为?

03

另一个很常见的,就是“我帮你解决问题”。

有个读者说,她每次回家跟老公抱怨,自己在公司受委屈了,辛辛苦苦的工作成果被同事抢了,主管老是把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内的工作,丢过来给她!

他就一边玩手机,一边说:那你把功劳抢回来呀?不是你的工作,你就不做呀?主管硬丢给你,你就骂他呀?实在不行,你就辞职呀?

给了一堆废话建议,然后就觉得自己已经给了“建议”,帮你“解决了问题”,你没采纳他的建议,是你不听,那他就没办法了。

这个行为就很过分!

他的动机是希望你的倾诉赶快停止!作为你的老公,他有责任来“帮你解决问题”,所以他不得不给你一些“意见”。

但他给的这些“意见”大概率是没通过“深思熟虑”,也没结合你的“实际情况”,没考虑以你的能力跟状态,他的“意见”是否适用?

他只要提供了一些“意见”,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你不接受他的“意见”,那好吧,是你的问题。

然后,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做自己的事情——继续玩手机。

这完全就是一个外因驱动的例子,根本就不是一种爱的表达。

还有一位读者也讲了她的故事。

她当初不顾家人的反对,按照自己的喜好选了“投行”(投资行业)这个工作。

工作压力、工作强度巨大,所有人都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自讨苦吃,明明以她的学历跟能力,大把轻松的工作机会等着她。

包括她当时的男朋友,也不理解她的选择,但他也没说什么。

只是每当她烦躁纠结,受了委屈,焦虑大哭的时候,他绝不会再说一些什么“这是你自己选的工作啊”,“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这是你自己想追求的”,“我也没办法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等等之类的废话。

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把她轻拥入怀,轻轻地拍打她的后背,默默安慰,陪伴。

他的这种行动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主动的爱的表达。

爱是主动采取的,不由任何动机驱动的积极行动。

“Love is activity”,这个定义真的很好用,能够非常明确地辨析很多行为。

回到开篇一连串关于爱的疑问:

他这样做到底是不是爱我?

是不是对方付出行动,就代表爱?

送礼物就是爱吗?

帮我解决问题就是爱吗?

天天说晚安就是爱吗?

.........

现在明白了吗,爱不是光看行动,而是看这个行动,是不是出于自己主动,而不是任何外力驱动下,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做出的行动。

那些细细碎碎的细节不重要,重要的是,无目的、主动的、持续的爱的付出。

嗯,又是一篇三千多字的长文,写不完了,还有第五课,明天继续。

问个问题:

如果,这个人现在不爱你,他/她以后有可能爱上你吗?

爱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吗?

请在评论区回答。

0 阅读:8

游走星宿

简介:微醺过后,我们该做些滚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