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车捐的“万民折”

追寻一下历史 2024-05-15 20:20:50

在革命博物馆旧民主主义革命史陈列大厅里,陈列着一个车轮式的签名书,尽管讲解员说明无法从中找出第一个签名者,却仍有好奇者驻足文物柜前,上下左右,一遍又一遍地设法找出“第一名”。当然,谁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这就是黑龙江省海伦县民众抗车捐斗争中的“万民折”。它不仅反映了黑龙江人民的斗争精神,还充分反映了黑龙江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东北和全国一样,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不但没有减弱,而且有所加强。封建势力不仅依然如故,前清的官僚摇身变成民国的大员,而且大小军阀兴起,招兵买马,兵多如毛。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统治着东北。

1917年,张作霖推举他的亲家鲍贵卿当上了黑龙江督军兼省长。这个绰号“鲍钱搭子”的省长,对人民的剥削达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千方百计,巧立名目,加紧搜刮民财。苛捐杂税奇重,纸币泛滥,物价不断上涨,日益贫困的广大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抗捐抗税,抢盐抢米风潮在黑龙江地区此起彼伏。

1918年10月,海伦县警察所派员分赴四乡征收车票捐。规定四套以上每辆三元,三套以下每辆二元。比过去增加10倍以上。人民无法负担骤增的车捐,10月8日中午和9日早晨,有数百人要求免征车捐,但警察所仍限定15天内一律交齐,并声称要对抗捐者罚办。这更激起了民愤。

12日数千乡民赴海伦县城,求免车捐,并向海伦县知事呈交了这份“万民折”,以“全境七千余人”名义“竭诚请愿”。为了不让警方发现带头人,抗捐者巧妙地采取了车轮式的签名方法。当局惧于事态扩大,被迫同意缓收车捐,民众抗车捐斗争取得了胜利,“万民折”成为群众抗捐斗争的珍贵文物珍重地保存下来。

——张敏杰

摘自黑土风云录

0 阅读:8

追寻一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