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做个“甩手掌柜”后,我和女儿关系真的变好了

兰妈谈育儿 2024-02-16 21:26:47

文/兰妈谈育儿

好的亲子关系,是能把孩子教育好的根本,没有好关系就没有好教育

这个寒假才刚刚开始,有位“过来人”妈妈就分享了一个新的教育妙招

她说:“当你觉得教育孩子太难了,那就别教育了,试着做个甩手掌柜吧”

刚开始对这句话还感到疑惑,可等到真正用在叛逆的女儿身上后才领悟其中的精妙

就在今天一早,叛逆的女儿“再一次”做妖

自从放寒假后,她几乎每天都去找同学玩儿,我劝过很多次都没有听,但这已经是连续一个星期往别人家里跑了

我告诉她:“哪怕你跟这个同学的关系特别好,我们也要考虑到对方的家人,你天天去打扰人家,这样会不太礼貌的”

女儿听后瞬间垮脸,满脸的不高兴也似乎在警告:“别管我的事”

我知道,如果两个人再继续拌嘴下去,不出意外肯定又少不了一场矛盾争吵

不想陷入你争我吵的亲子“死循环”,我没有再多做阻扰,而是甩手掌柜般心态地告诉女儿:

“那你自己考虑吧,妈妈只是给你提个建议”

本以为,得到自由的女儿,下1秒就会马不停蹄地往同学家里跑

可没想到,一向贪玩的她突然变得安静下来,还静悄悄地回到房间里开始写作业

这一幕确实是出乎意料

后来,又过了十几分钟,我端着女儿最喜欢吃的草莓去敲门,她开门后也没有那么大的情绪,在接过草莓时还反而说了句:“谢谢妈妈”

愣了几秒,我饶有兴趣地开始调侃说:“咱家的小野鸭,今天怎么变得如此客气了”

女儿清了清嗓子,也很痛快地告诉说:“你今天也没有事事管着我呀”

随后,女儿又有些皮痒地对我说:“妈妈,其实我并不是故意跟你顶嘴的,只是一听到你嚷嚷就忍不住了”

听着女儿说出这番话,我瞬间明白了亲子矛盾的源头: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可以提建议、但不能做决定

当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差劲时,做个“甩手掌柜”就是对孩子不错的温床托举

比如,以下几种“甩手掌柜”行为,恰好是拯救破碎亲子关系的及时雨

01

接受孩子的不优秀

我们都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众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

可优秀的孩子从来都不是“想”出来的,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优秀

正如,那些看起来像是摆烂的甩手掌柜,其实是对孩子力挽狂澜的关键力量

特别佩服这样一位父亲

他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好,甚至都很少及格

每次考试结束,如果女儿的成绩垫底了,不出意外就会接到老师的“不和善”电话

有一次,手忙脚乱的他正在埋头工作,兜里手机突然就响起来了

是数学老师的电话,按下接听按钮就听到老师的一顿抱怨:

“这一次成绩又是垫底,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以后考高中怕是没希望了”

“你们做家长的,可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管”

“同样的题目,同样一节课,别人不到下课就能做完题,你家孩子每次都拖堂写不完,不知道脑子里每天都想些什么,也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家长的”

面对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责问,作为一位父亲,他心中虽有怒,但还是灰溜溜地不停道歉

后来,回到家后看到忐忑不安的女儿,也从没想过要责骂批评,脑袋一转编了善意的谎言

他说:“老师今天给我打电话了,他说你现在上课的态度要比以前认真多了,如果做题的时候再认真一些读题和思考,那作业完成效率就会更高了”

也就是这样一番话,让原本对学习泄气的女儿找回信心

从那以后,女儿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有不懂的问题也能大胆地跑去找老师请教

有人说,这位父亲可真是心大,都被老师打电话批评了还替孩子隐瞒

而事后父亲也解释说:

“老师为什么会打电话批评我们这些家长,那是希望通过教训能意识到问题,而我不教训女儿,正是因为我知道并不是发一顿火孩子就优秀了,想要让女儿听得进我的话,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和她保持好的关系”

不得不说,这位父亲绝对是教育里的清醒人,好的亲子关系确实也是把孩子教育好的根本

如果面对孩子犯错或者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情绪躁动地批评打骂,那换来的也只有激起孩子反抗意识的更多负面情绪

养好孩子,成绩、懂事、和家庭条件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和孩子保持好的亲子关系

你跟孩子的关系好了,所说的话,他们才能听得进去,教育也能达到该有的效果

02

陪孩子做喜欢的事

青春期的孩子,身上似乎总是有那么多问题

那时不时的叛逆、厌学、脾气暴躁、沉迷网络、或者玻璃心抑郁,这里的每一样表现都让父母们忧心忡忡

事实上,每一个问题挺多的孩子背后,都体现着一段又一段糟糕的亲子关系

朋友家的一个女性亲戚,她儿子的成绩一直都不太好,最关键的是每天有5、6个小时都抱着手机打游戏

妈妈不让玩,孩子就摔东西发泄情绪

随着两个人的关系越来差,儿子也变得寡言少语,就连妈妈寻常的嘘寒问暖也表现得充耳不闻

对于儿子的这种叛逆不理人,妈妈为此忧愁不已,她试过批评和惩罚让孩子做出一些改变,奈何一点效果也没有

正当妈妈对教育一筹莫展、甚至觉得叛逆的儿子没救了时,她意外发现了儿子写的日记

里边有这样一段话:

“虽然你生了我,养了我,可每次一听到你咆哮的声音,打骂的嘴脸,我都忍着不对你说脏话”

也直到那一刻才意识到,原来对孩子惩罚教育只会让矛盾变得越来越深

为了和叛逆的儿子不再针锋相对,妈妈开始放大招带着孩子出去旅游:

儿子喜欢骑马,他们就到大草原上策马奔驰

儿子喜欢跳街舞,他们就报了舞蹈班一起舞动学习

儿子喜欢打篮球,妈妈每天晚饭都带着一起出去玩球

慢慢地,儿子对游戏就不再那么痴迷,两个人的亲子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上高二那年,男孩再次沉迷游戏,甚至还提出了退学

面对儿子的死性不改,妈妈也没有暴跳如雷,她选择请假陪儿子在家玩游戏PK

一天、两天、三天…

随着游戏的难度不断提升,儿子的胜局也没那么多了

直到经历几次连败之后,妈妈才跟儿子讲起大道理

她说:

“儿子,你现在才上高二,玩游戏会输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看妈妈都三十多岁了还玩不好,说明游戏这东西就跟学习一样,我们要经得起诱惑、也要扛得住挫折,我们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轻松驾驭各种解决不了的烦恼”

好在,有了妈妈的一番肺腑之言、和真诚建议,儿子决定重新回到课堂学习

显然,有了学习动力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一旦认真起来成绩就一路飙升,最后还如愿考上了目标大学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就很大

特别是例子中妈妈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看起来好像是甩手掌柜一样地无所谓,其实才是教育好孩子的新起点

有些孩子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叛逆中的孩子也是如此

只有让孩子真正走自己的路,当他们意识到走错了路才知道悬崖勒马

03

对孩子撒娇示弱

对孩子撒娇示弱,丢人吗?并不丢人

有人说,叛逆期的孩子能上天入地,也能把你气得彻夜未眠

说实话,这种经历我刚刚体验过

前不久,叛逆的女儿竟然对我说“你走”、“现在就走,我有奶奶照顾就行了”

天知道,当时被气得有多痛,差点拎着行李就此永远离开

那女儿为什么对我说如此“狠话”呢?原因是想整治一下她的虚荣心

上小学之前,一般女儿想要的东西,只要不过分都会满足

可上小学之后,接触的东西越多,想要的东西就变得更多了

如果你给她买了,她能开心地转圈圈

如果你没给她买,当时就变脸不理人,再严重些会对你摔东西发泄情绪

那天被女儿叫嚣着说“你现在就走”这件事,也是因为她心血来潮看上同学新买的一本月刊书

对于这种戏码,我也早已经见怪不怪

可回头看看书桌上封面还是崭新的一些书,我便指着它们说:“这些书,都是你从同学那看中给你买回家的,可现在都被丢在一边,你连看一眼的想法都没有”

没想到,我也只是仅仅提醒一下,女儿就开始发脾气说:“连本书都不给我买,世界上怎么有你这么抠门的妈妈,真倒霉做你的孩子”

话堵到这里,两个人之间也就没有什么好话了

我指责她:“你根本就不是想要买书,而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别人有的东西,你必须要有,别人没有的东西,你也要想尽办法拥有”

她反过来诬陷我:“你就是抠门不想买,我想学习你也不让我学”

看着局势变得越来越无法控制,当时差点就把孩子狠揍一顿

好在最后刹住了车,看着满脸写着不服的小表情,我转怒为柔,对着她噗呲一笑

然后开始示弱撒娇说:“不是妈妈不想给你买,而是妈妈兜里没钱了”

随后,她也忙着各种支招:

一会说:“找我爸要钱”

一会又说:“从给我买零食的钱里扣”

最后,在撒娇示弱的影响下,女儿这次买到书的态度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要是以前,那书买回家就丢在学习桌上看都不看一眼,每次也都是在我的不停催促下心不甘、情不愿地翻阅几下,可那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地做做样子罢了

而现在呢,我不再天天催着她什么时候看看书,换一种撒娇示弱的方法对她说:“快给我看看你宝贝的那本书,我要是能占为己有就好了”

当我假装对那本书感兴趣后,女儿似乎更爱了,每天放学的路上都拿在手上边走边看

看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从来都不是教育,而是先做好某某事、然后再去影响孩子

那么,关于能缓和亲子关系的“甩手掌柜”行为,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577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