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大臣尹嘉铨被赐死,断头饭吃着2块肉喝着3杯酒,乾隆:放了他

赫薰看事 2024-05-07 19:23:09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夏夜芦苇荡

编辑|夏夜芦苇荡

在古代,统治者为了控制舆论,排除异见,文人学士的著作和言论便被许多有心之人曲解利用,这种手段被称之为文字狱。

历朝历代,不少文人学士都因此遭受迫害,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最为严重。

然而,70岁的大臣尹嘉铨在因两道奏折入狱后,却因在吃断头饭时吃了两块肉又喝了三杯酒,便得到了乾隆的赦免!这是为何?

古往今来被卷入文字狱一案的人几乎都不能逃脱,尹嘉铨为何能成功死里逃生?

千刀万剐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乾隆外出巡访五台山。

在古代,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风调雨顺更是历代皇帝心中的大事,因此,乾隆皇帝便会带着大队人马到五台山祈求上天庇佑,希望能够换得国泰民安。

在回京的路上,他们一行人路过河北保定,决定休整一番。

彼时的尹嘉铨已经年过古稀,正在河北保定颐养天年。听闻乾隆来到了保定,便在心里幻想着被召见。

可他的官职到底还是不足以被皇帝记住,因此他等待许久都没能等来皇帝的召见。可内心又实在不甘心,于是他灵机一动,便写了两封奏折,叫来自己的儿子,让他将奏折送至皇帝面前。

尹嘉铨的儿子着急忙慌的将父亲的奏折送到了皇帝所在的保定府,生怕误了父亲的大事。却没想到,这两封奏折实则是他们一家的催命符。

乾隆帝在看过奏折之后,大怒道:

“竟大肆狂吠!不可饶恕!”

随即便令人严查尹嘉铨,并没收了他的所有家产,还声称要将尹嘉铨凌迟。

众所周知,凌迟便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之刑,是刑罚之中最为残忍的一种死刑,犯下十恶重罪的人才会被处以此刑罚。

那么,尹嘉铨的两封奏折上究竟写了什么?使得乾隆皇帝这样生气?

反其道而行

原来,尹嘉铨以“孝”做文章,请皇帝为自己故去的父亲赐谥号。

古代的皇帝、皇后、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在去世之后,朝廷会根据其生前的作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便叫做谥号。

换言之,谥号被后人用来高度概括一个故去的人的生平。大臣的谥号一般都是朝廷赐予的,而能够得朝廷谥者必定是朝廷眷念怜惜之人。而追封谥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君王的特权。

尹嘉铨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代名臣,又曾因孝道而得到过皇帝的褒奖,如今过世三十多年也没等得到谥号,因此便要提醒一下乾隆。

而且自己为父亲讨要谥号,没准还能让皇帝觉得自己很有孝心,然后召见自己。

想想看,皇帝巡查以来,各地官员都是争着抢着,想要见到皇帝一面,为此也送出去不少奇珍异宝,拍皇帝马屁的人数不胜数。

倘若自己被皇帝亲自召见,那得是多大的荣耀啊。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第一封奏章看完,乾隆皇帝已经气的不行。

但念在尹嘉铨和其父在朝为官多年,没有给功劳也有苦劳,如今尹嘉铨的年纪也不小了,便不想再与之计较了。

谁承想,尹嘉铨的第二封奏章更加气人。

“无理取闹”

第一封奏章是以“孝”之名为自己的父亲讨要“谥号”,倒还可以理解为他是有孝心,但第二封奏章就比较有意思了。

尹嘉铨又再次为自己的老师,以及父亲的朋友们请谥号,并且,他还希望乾隆皇帝能够同意将其父尹会一的牌位放入孔庙从祀。

说难听点,这有些无理取闹了。

看过影视剧《知否知否影视绿肥红瘦》的人应该都知道王若弗王大娘子的经典语录中有着这样一句话:“我父亲配享太庙。”

每当提起自己的父亲,王大娘子的腰杆总是会不自觉地挺起来,由此可见,配享太庙是极大的荣耀。

太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而配享太庙便是将大臣的牌位放入太庙,是朝廷给大臣的最高礼遇,而能够配享太庙的大臣也都是曾对朝廷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而孔庙即文庙,主祭为孔子,虽说和皇帝的宗庙大不相同,但性质十分类似,历代从祀孔庙的人仅156人。

孔庙代表了权力世界对与学术道统的承认,只有政治和学术成就及地位得到了朝廷肯定的人,才有资格从祀孔庙。整个清朝加起来,只有5人从祀孔庙。

可尹嘉铨却请旨自己的父亲及其余五位父亲的好友一同从祀孔庙,这对乾隆来说实在是有些过分。

不论是请封谥号还是请入孔庙,这对一个已经归家的退休官员来说都有些僭越了,况且尹嘉铨为官期间还功绩寥寥。

因此,他的两道奏章才彻底激怒了乾隆皇帝。于是,他的“妙计”不仅没有使得自己在乡亲们面前露脸,反而害的自己下了大狱。

寥寥功绩

说起来 ,尹嘉铨也算是名门之后,他的父亲是历经雍正和乾隆两朝的名臣尹会一,曾做过河南巡抚、礼部侍郎。

在为官期间,他一直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雍正年间的不少灾民都曾受过尹会一的恩惠,他开设义仓,让无数灾民活过了艰难时段,被人称作“健余先生”。

除此之外,他在道学方面也钻研颇深,是有名的大儒,同时也是康熙年间的“康熙朝四子”之一。

在外人眼中,尹会一是一个大孝子。为官时,凡有功绩和褒奖,他都会将功劳推到母亲身上。在乾隆年间,他被任命为广东巡抚,但因为母亲已经年迈,他便推去了这一官职,而后被调为河南巡抚。

后来,因着自身年纪大了,尹会一便告老还乡,在家中他也没闲着,搞了义学义田等不少慈善事业,这些为人称颂的功绩他仍对外表示是被母亲授意。

后来,尹会一的母亲离世,他竟开始遵守着“寝苫枕块”的居丧古法为母亲尽孝。

寝苫枕块顾名思义,便是睡在父母遗体旁边铺着的草垫上,用土块来做枕头,以体现自己对亲人的哀悼之情。

在尹会一的影响之下,尹嘉铨也同样十分孝顺。然而就是因为“孝顺”,让其逐渐走进了牢狱之中。

受父亲尹会一的影响,尹嘉铨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收了良好的教育,因为天赋异禀,又十分刻苦努力,所以他的才学颇受乾隆赏识。

长大之后,他走上了科举之路,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就中了举人,而后又成了刑部主事,一路攀升,直至大理寺正卿。

为官期间,他并没有什么功绩,但也算勤勤恳恳。后来被调离大理寺,成为了稽查觉罗学主管,负责监督宗室子弟的教育工作。

在这期间,他上奏乾隆,希望能够让宗室子弟学习朱熹的《小学》,这个主意让乾隆备受赞赏。

于是,尹嘉铨便将《考证》、《释文》、《或问》和一卷和《后编》二卷同《小学》一起,编纂了一本《小学大全》,并因此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褒奖。

然而乾隆的褒奖,却使得他开始骄傲自满,并因此说出了许多狂悖之言。在其入狱之后,乾隆皇帝派人查抄了的家产,发现了很多不得了的东西。

多项罪名

尹嘉铨的家里,有着很多的藏书。在乾隆年间,这样多的藏书便意味着无尽的危险。而由于尹嘉铨入狱是因为“圣上震怒”,所以这些看热闹不闲事儿大的大臣们便卯足了劲儿找他的错处。

但尹嘉铨本人也为他们提供了不少素材。在密密麻麻的藏书中,有尹嘉铨自己撰写的一本《名臣言行录》,这里面收录的都是一些曾经被乾隆罢黜或处死的官员。

而在尹嘉铨的一些旧稿中,还常自比孟子,并自称“帝师”。

除此之外,在乾隆皇帝70大寿时曾自称“古稀天子”,而后有写了《古稀说》,这做法便是在昭告天下“古稀”二字已被他据为己有。

可尹嘉铨却在自己的书稿中自号“古稀老人”,这便坐实了僭越的罪名。

这桩桩件件结合在一起,尹嘉铨被判处了凌迟,其家人也被连坐。据其他史料记载,后来尹嘉铨却只被处以绞刑,其家人也被赦免。

不过据《春冰室野乘》记载,在乾隆年间,下狱官员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记录下来呈给皇上,这其中便包括尹嘉铨。

和其他痛哭流涕求开恩的官员不同,在尹嘉铨行刑之前,皇帝命御厨送来了断头饭给他。尹嘉铨深知自己生命就要走到尽头,却依旧坦然领罪,而后饮酒三杯,吃了两片肉。

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重新召见了尹嘉铨,看他是真心悔过,面对死亡又是如此坦然,想必没有异心,便决定要放他一条生路。

而尹嘉铨在得知自己被乾隆召见的时候便盘算着转机来了,于是在乾隆面前不停的拍马屁,并示意自己年事已高,实在做不得什么太多的事情。

乾隆听后便不再生气,嘲讽他道:

“你还想活到一百岁不成?”

没过多久,尹嘉铨便被放回了家。不过,被释放后的尹嘉铨,在回家一年后便郁郁而终了。

结语

因为为父请封,尹嘉铨被请入狱。然而却又因着自己的淡然和乾隆的开恩而捡回了一条命。

不过,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退下官场多年的尹嘉铨,并不能影响到乾隆的地位,而他被赦免的原因或许也并非是因为行刑前的那顿断头饭。

他的生死,对乾隆来说并不重要。皇帝不过是想要假借尹嘉铨的案子,提醒其他道学家,切莫不自量力地挑战帝王,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生杀大权被谁握在手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

赫薰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