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姆珊蒂——天龙八部续第一章大理见公主(7)

金沄文艺 2023-12-17 11:28:20

正沉吟间,相国高泰明躬身行礼,道:“区区小事,何劳陛下?此事由我回答便了。”清清嗓子,义正辞严道:“大宋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国强民富,人所共知。大辽居于漠北,。大夏地处西部,水草丰美,勇士众多,兵强马壮。此皆大理所不及,唯大理早已摒却贪欲之念,消弭争斗之心,独立于纷乱之外,弘扬佛祖慈悲之情,专心一意享受太平。”

众人闻言,均觉此语甚是得体,于宋辽夏均有称赞之语,并无不敬之词。但言下隐含之意,辽夏穷兵黩武,恐非善类,大理与邻为善,不务争斗,境界不在诸国之下。

李诩文道:“相国所言甚是。然而据在下看来,大宋地广人稠,百姓众多,但军力疲弱,抵挡不住虎狼之师。当年数十万之众,竟被大辽数万人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纳贡求和。大夏以武立国,连年征战,民风剽悍,骑兵所向披靡,战力极强。”

高泰明道:“李统领高屋建瓴,见识深刻,下官佩服。只是大宋人口众多,疆域辽阔,数倍于人,且民心归汉,异族强权恐怕不易征服呢。”

李翊文又道:“大宋人口虽多,尽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敢问相国,大理与宋夏相比如何?”

高泰明道:“大理民风淳朴,百姓专崇佛教,以和为贵,向来不与人争。”他避谈国力,只谈百姓民风,言下之意,自是知道国力比不得各国。

扎嘎见二人你来我往,所谈尽是夏宋,半点不提吐蕃,不禁心下着恼,嗡声嗡气道:“说到民风,我吐蕃民众惯于放马牧羊,长于骑射奔袭,大军掩杀起来,黄土遮天,风云蔽日,犹如风卷残云,树摇败叶,所到之处,尽成焦土,真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时吐蕃自松赞干布统一各部以来,历数百年,至宋时王朝崩溃,内部分崩离析,各部互不统属,战力早已大不如前。此次所来的,是各部中人口最多的发羌部。但越是弱小,心虚越甚,越是要大吹牛皮,挣得脸面。那下赞王坐在上首,十句中懂不得一句,见纰论唾沫横飞,高谈阔论,说到高兴之处,神情甚是得意,众人一言不发,凝神倾听,只道是舌战群雄,众所钦服,不禁随之频频点头。

各国之中,吐蕃离大理最近,屡有吐蕃人战败逃难来到大理,朝臣中了解境况的人不在少数。众人见他二人一个信口雌黄,一个装模作样,心中暗暗好笑。李翊文待扎嘎说完,微微一笑,道:“纰论所言极是。各国同时动手,形成合围之势,即使大宋再强,又能撑得几时?”

群臣不禁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若是二国合力,以辽夏兵威之盛,大宋即使兵多将广,也当真难以对付。众人早闻西夏王子此行来者不善,果然言辞咄咄,气势逼人。这李翊文只是一名侍卫统领,却在此口吐大言,妄论军国大事,旁边西夏王子频频点头,神色甚是愉悦,难道真如这侍卫所言,三国要联合攻宋?

众人正在疑惑间,李翊文又道:“大军掩杀起来,犹如神兵天降,势如破竹,大江之南,指日可待。试问王师挥鞭西指、饮马金沙之际,大理将如何自处?”说完摇了摇头,大有悲天悯人之意,不待旁人回答,自行坐下,神情无礼之极。

大理居于西南,与大宋隔金沙江相望。难道大宋当真如此羸弱不堪,指日可平?群臣议论纷纷,均觉此人过于轻佻狂妄,言语暗含逼迫之意。高泰明清了清嗓子,正要反唇相讥,段誉摆了摆手,道:“殿下苦心孤诣,为国为民,心系大理安危,热血心肠,可敬可佩。”

李仁友哈哈大笑,笑声中充满不屑之意,道:“谢陛下夸奖,李统领只是开个玩笑。但大宋欺我无人,肆加凌辱,逼贡赐和,是可忍孰不可忍。”宋夏时有争战,贡和一说纯属无稽,此言分明是在讥讽大理纳贡求和。

二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显是深思熟虑,暗藏玄机,又哪里是开玩笑了?众人齐齐看着段誉,要听他如何示下。段誉见李仁友等人咄咄逼人,倘若不允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但若结盟对抗大宋又万万不可,如何表明心志让李仁友知难而退,实是颇费踌躇。他略一沉吟,心生一计,叫过身旁侍宦,耳语一番,侍宦躬身退下。段誉道:“殿下不必多虑。大理僻居西南,天遥地远,即使北方有寒流冷风,怕是也刮不到这儿来吧?即使刮到这酷热之地,只怕寒气消尽,转为热流了呢。”说完哈哈大笑。众人均听出此语意含双关,表面上开个玩笑,实则暗讽李仁友过于托大,目中无人。

段誉目不转睛,盯着李仁友又道:“殿下纵论天下大事,志向远大,逸兴横飞。敝国有一部《大理奉寿乐》,悦耳动听,舞姿优美,助兴极佳,正配得上这番豪情壮志,便请殿下欣赏如何?”

李仁友见段誉顾左右而言他,明显有拒盟之意,不便拒却,只得应道:“美酒佳乐,更增兴致。多谢陛下盛情。”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