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洪明基提出:针对打击职业打假人,立法刻不容缓

咸菜时事辣评 2024-03-22 18:37:57

导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消费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然而,在这股维权潮流中,一些不法分子却以“职业打假人”的身份出现,他们披着消费者的外衣,实则以牟利为目的,恶意索赔,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损害了市场的健康繁荣与稳定。

正文:

在现实社会中,恶意索赔的现象如同野草般顽强生长,其背后原因值得深思。许多受害商家常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选择通过赔付来平息纷争,这无疑为恶意索赔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然而,此类事件因举证困难,索赔金额虽小但频发,往往难以达到刑法立案的标准,使得企业在遭受损失后无处申诉,只能默默承受痛苦。正如洪明基所分析的那样,这种现状亟待改变,我们需要从源头上打击恶意索赔行为,守护商家的合法权益,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必须迅速立法,如同雷霆一击,使其无处遁形。

洪明基疾呼,我国应当通过立法手段,为恶意索赔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这一举措旨在确立一套合理的判定标准,使恶意索赔行为与正当的消费维权行为得以清晰区分。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能有效遏制滥用维权手段、恶意索赔的不良风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职业打假人,顾名思义,是指以打假为职业的人。他们通常会在购买商品或服务后,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开始多方面投诉商家,索要巨额赔偿。这些理由往往包括但不限于商品某些地方存在质量问题、包装问题,或者服务不到位等,或者故意制造问题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职业打假人开始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他们不再是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而打假,而是为了获取不当利益而恶意索赔,甚至敲诈勒索,不满足对方要求就会去投诉对方,直至天价罚款。这些职业索赔人通常会团伙化、职业化运作,他们会通过造假构陷经营者违法,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公然售卖、传播“赔付教程”,形成黑灰产业链。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商家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青少年和在校学生也受到这种恶劣风气的影响,开始进行恶意索赔。这不仅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严重损害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遏制这种恶意索赔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提出了《关于遏制恶意索赔行为让消费投诉在法治范围内运行建议》的提案。他认为,当前公司化运作“知假买假”与“主动造假”的恶意索赔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需尽快规范职业索赔人“假打假、真牟利”的行为。

为了打击这些恶意职业打假人,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立法是关键。我们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业打假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对于恶意索赔行为,应该予以严惩,以儆效尤。其次,加强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商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同时,对于恶意索赔行为,应该及时予以曝光和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

此外,商家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职业打假人的恶意索赔时,应该积极举证、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恶意索赔行为。最后,我们也需要加强社会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等方式,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恶意索赔行为的危害性,自觉抵制这种行为。

总结:总之,打击职业打假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从立法、监管、商家自我保护和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市场的健康繁荣与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0 阅读:55

咸菜时事辣评

简介:新发现,新观点,新思想,感谢大家的关注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