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关心价格华为智慧屏背后的“AI”战略才是重头戏

厚科技 2019-09-28 11:15:55

9月26日,华为发布年度重磅手机Mate 30系列同时,正式宣布全新智慧终端产品——智慧屏在国内的发售日期以及具体价格。

虽然在不少人看来华为这次发布的几款大屏幕和传统的智能电视在形态上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但华为采取了和荣耀此前几乎一模一样的做法,那就是彻底和“电视”划清界限。

被定义为“新物种”的华为智慧屏以华为自研的海思鸿鹄智慧芯片为核心,以AI智慧摄像头、AI智慧音响、AI智慧跨屏三大智慧应用为卖点,勾勒出一个个基于AI技术的影音欣赏、IoT控制、互动娱乐以及社交分享等等的日常家庭场景。

虽然很多媒体和传统黑电行业人士的关注点都在华为智慧屏的价格上,但在我们看来,要想更好的理解华为智慧屏,就必须结合华为智慧屏的核心功能诉求以及华为整体的AI战略来看。否则,很容易让人觉得华为不过是当年那个喊着要颠覆彩电行业的“乐视”的翻版罢了。

● 所有核心功能点都和AI强关联

传统智能电视盯着AIoT概念热炒不同,AI已经深入到华为智慧屏的各个核心功能领域,也为华为打造一个让AI贯穿各个使用场景,让AI做到无处不在,并对用户的日常体验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

以一块大屏幕最基础的音画质为例。在传统电视上虽然会提供例如“电影”、“运动”、“标准”一类的欣赏模式,但每次都需要用户通过遥控器或者语音交互自行切换。而华为智慧屏则通过“鸿鹄”AI智慧芯片不仅可以做到对图像信号的实施处理、降噪、对比度提升等等工作,更主要的是还让屏幕实现了智能场景分析自动音画质匹配, 让用户真正实现了“解放”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让用户的视听体验得到了提升。

AI加持下的摄像头。其实传统智能电视上带摄像头的产品并不罕见,但由于缺乏AI技术的加持,大都只用作简单的视频通话类应用,在智能手机通话更为方便快捷的当下其实很难击中消费者的痛点。华为则通过AI技术的下放,不仅优化了视频通话过程中的一些用户体验细节(例如摄像头自动升降以获得最佳视角、自动头像锁定以便画面居中、AI画质适配避免卡顿掉线等等),更重要的还是引入了一些传统智能电视上几乎想象不到的新玩法。

例如用户跟着电视机使用健身APP的时候,华为智慧屏就可以借助AI摄像头对用户的运动体态进行实时的跟踪检测,并对错误的动作进行纠正;当AI摄像机检测到儿童在使用时,则会激活“AI Kids功能“,播放的内容中如有暴力血腥等内容则会被“ban”,并提供儿童专属片源;当AI摄像头发现儿童在很近的距离观看屏幕超过5秒,甚至坐姿不正时也会进行相应提醒。

AI加持下的音效。大屏和手机小屏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具有更好的“音画“效果。AI在华为智慧屏的声音效果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例如声场建模功能。这个功能以往通常只出现在中高阶的家庭影院扩放机上,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对用户听音环境对不同频段声波吸收、反射的系数不同的侦测,通过后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介入消除不利的环境影响。华为智慧屏则通过主动发射各个频段的声音在AI技术的辅助下建立起虚拟的空间声场模型,再以大量案例数据训练后得到方案去自动匹配各个用户家里的实际空间场景,最终选择出匹配的音效处理方案,也让全机8+1个,总功率达到了65W的喇叭系统得以更好的发挥。

此外,华为智慧屏实现了诸如声音独享(只让处在某一个区域的用户听见相对清晰的声音)、定向发声(避免屏幕对其他房间产生干扰)、智能降噪(类似降噪耳机,主要用于降低环境背景噪音对人的影响)等一系列数字音频后期处理功能功能,这些可以切实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背后,都离不开智慧算力、算法和数据的强力支撑。

彩电作为一个技术门槛不高,产业链资源高度完善的消费品类,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让一些缺乏差异化产品能力的企业常常不得不一些营销手段去弥补技术的短板,也让这个行业充斥着为了“卖点”而打造“用户需求”,为了“差异化”而打造各种“创新功能”。但通过对华为智慧屏这些核心功能点的分析不难发现,AI技术其实并没有去“创造”需求,而是解决了众多彩电行业以往不曾想到过的,或者想到了却没有技术能力去处理的细节问题 。

至于如今被其他彩电企业热炒的AIoT,远场语音一类较为浅层次的AI应用,其实更多的还是要看品牌周围的“生态”规模和能力,而这恰恰正是在AI TO B和TO C两个市场全面突破的华为,优势最为明显的地方。

● 华为AI战略“横向开花”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被认为是数字时代可以改变整个人类社会面貌的四大科技手段。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然而就在2017年人工智能最为浮躁的时刻,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则提出了华为人工智能要聚焦投入,不要全面开花,先纵向打好歼灭战,旗开得胜后再横向扩张的主张。

经过2年多时间的洗礼,2019年的华为可以说迎来了AI的第一次小范围“全面盛开”。例如上周被刷屏,偏向B端的华为全连接大会上,不管是具有当前宇宙中最大AI算力,基于Atlas 900的华为云EI集群,还是可以解决AI开发中痛点问题的一站式AI开发管理平台ModelArts 2.0,可以说华为已经初步实现了AI在众多产业上游的技术底层以及行业下游的应用场景中的布局,并且形成了自身的技术优势。

在面向C端市场的领域,华为智能手机最具代表性。近年来华为新发布的手机通过搭载麒麟系列AI芯片,不管是终端用户还是生态合作伙伴都得到了AI带来的便利,例如AI加持下的摄像算法,让照片效果更清晰、美颜更自然,人脸/语音识别更加准确;面对生态伙伴的HiAI则可以让开发者获得源自底层的AI能力,例如NPU(神经处理单元)加速,提升,或者将已有的终端内嵌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能力开放,赋能APP。

作为一个全产业链玩家,华为的AI能力已经覆盖了从芯片IP、通信、智能计算平台,再到安防、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从硬件到软件,再从技术底层到终端应用…可以说每一层、每个行业都能看到华为的身影。从这个角度看,华为智慧屏这个新物种的诞生不仅是华为AI战略在家庭视听娱乐领域的第一次“横向开花”,也是华为以AI赋能各个行业背景下,以自身实践做的一次精彩案例展示。

0 阅读:1

厚科技

简介:家电、3C行业资深媒体人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