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伙来中国,无偿支教贫困山区12年,最后却被舆论逼到离开

科普观 2023-12-12 19:37:10

“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有世界,只有借助太平洋大西洋的风,鸡毛才能飞上天!”

这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的一句经典台词。

现如今,我们透过电视、网络,真正看到了中国之外的世界,很多人甚至也真正借着太平洋大西洋的风,奔向了世界各地……

《鸡毛飞上天》剧照

但是,在我们国家,却依然有很多贫困山区,那里的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大山之外有什么。

他们的意识里,大山之外的世界是那么遥不可及。

广西大山里的这群孩子,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直到一位金发碧眼的“洋外教”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他们命运,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原来,大山之外的世界那么大。

洋外教与大山里的孩子们

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洋外教”无偿支教贫困山区12年,最后换来的,却成了无休止的“网暴”,而他最终也因此被迫离开。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位“洋外教”到底是谁?后来又怎样了呢?

来自德国的“洋外教”

这位“洋外教”是来自德国汉堡的小伙,卢克安。

“洋外教”卢克安

卢克安出生于1968年,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

值得一提的是,两人虽然是双胞胎,但性格却完全不同,哥哥外向热情,弟弟卢克安则十分内向。

有时候,卢克安的父母,甚至怀疑卢克安患上了自闭症,毕竟,他实在是太内向了。

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卢克安在学校凭借“交换生”的身份,来到了中国,他的性格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虽然这次来中国的时间很短,只有3个月,但对于卢克安来说,却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一颗誓要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他要留在中国,他热爱这里的文化,他热爱这片土地……

回到德国完成学业后,卢克安第一次对父母开口,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他要去中国追求自己心中的热爱。

看一向“自闭”的儿子,竟然主动说出自己的决定,卢克安的父母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担忧。

卢克安的父亲

毕竟,中国离德国实在太远,卢克安一个人去中国,他们肯定不放心。

但是,他们看卢克安如此坚定,而且还是第一次如此坚定,他们也不好劝阻。

索性,父母便同意了卢克安的决定,他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卢克安在遥远的中国,照顾好自己,并时不时的打电话报平安。

就这样,卢克安来到了中国,并开启了他在中国山村的“洋外教”生涯。

支教12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

时间来到1997年,卢克安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中国。

怀揣着梦想,他开始在中国到处游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几个月下来,他俨然融入了这壮美的国度。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广西的一处深山。

卢克安偶然来到了广西的一处深山

他本以为,在这种深山里,会住着电视里的世外高人,但很快,他这种美好的憧憬就被现实给浇灭了。

深山里没有世外高人,映入眼帘的则是意料之外的贫困。

这里不仅经济落后,当地很多人都过着勉强温饱的生活,最令卢克安意外的还是当地的孩子,他们本该是上学读书的年纪,但很多孩子却满山里跑,浑身脏兮兮的,还有一些孩子则跟着大人种地。

很显然,这里的教育跟经济一样,甚至比经济还要更加落后……

卢克安在当地体验生活

看到这里,卢克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留下来支教。

就这样,卢克安扎根在了广西的贫困山村里,租下一处简陋的屋舍当作教室,开始四处去召集附近的留守儿童,为他们传授知识。

卢克安留下来支教

当地人几乎都是第一次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看到卢克安的第一眼,他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这就是外国人。

当然,针对卢克安,很多大人更多的是不信任。

他们都私下里嘀咕:

“一个外国人,好端端怎么会来这里,怕不是人贩子,或者是间谍吧?”

于是就有人跟当地政府举报,卢克安也因为无法提供“外国人就业证”,而被遣返回了德国。

卢克安被遣返回了德国

第一次支教的经历,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卢克安的热情却未被就此浇灭。

1999年,卢克安办理好了所有需要办理的手续,再次回到中国。

这次,他顺利进入了广西的朔阳小学,名正言顺地成了一名英语外教。

卢克安成了英语外教

接下来的几年间,他陆续去了数不清的贫困山区小学,他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帮他们开拓了眼界。

为了让孩子们接触更多新事物,他甚至还自费带孩子们一起,拍摄了两部短片,《心境》和《和平剑》。

本文里的很多配图,就是截取自这两部短片。

配合卢克安拍摄《和平剑》的孩子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卢克安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感动中国人物”制作方在了解到他的事迹后,甚至还要为他提名“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但却被卢克安拒绝:

“我做这些不是为了感动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

卢克安拒绝了“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提名

洋外教被“网暴”到离开

来中国山村支教12年,无数山村里的孩子,都因卢克安,而改变了命运。

但是这12年间,随着网络的发展,卢克安的事迹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有些人却开始无端对他施加“网络暴力”。

有人连卢克安的面都没见一次,只看过几眼关于卢克安的帖子,就开始说他来中国别有用心,甚至还称他可能有“恋童癖”……

卢克安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有一个人这样说,就开始有无数人开始应声附和。

卢克安原本平静的生活,也因此变得不再平静。

卢克安的生活不再平静

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开始找上门。

有些孩子家长甚至害怕他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利,而向学校投诉他,要他别再教自己的孩子。

2010年5月20日,卢克安宣布关闭博客

忍受不了“网络暴力”,忍受不了流言蜚语。

2011年,卢克安最终无奈选择离开。

就这样,卢克安离开了中国,离开了无偿支教12年的贫困山区……

后来怎样了?

卢克安这个名字,自他离开中国后,便从网络上渐渐消失。

再也没人提他,那些曾经“喷”他的网友,大概也都忘了有这么一号人,更忘了曾经“喷”过他。

卢克安与孩子们合影

后来,卢克安虽然多次回到中国,重游故地。

但当初那个“洋外教”,却再也没回来,他再回来,只当是旅游。

而卢克安所教的那些孩子,虽然大部分人都还是普通人,但这段与“洋外教”结识的经历,却成了他们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

与“洋外教”结识的经历,成了孩子们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

与“洋外教”结识的经历,成了孩子们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

对于卢克安的遭遇,大川觉得,用郭德纲说的一首定场诗来形容,大概最为贴切: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

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

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

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

那个“洋外教”,再也不回来了

卢克安的遭遇,确实没辙……

2 阅读:186
评论列表

科普观

简介:我是大川,以“科学”的角度带你了解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