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是否存在,类似生物链的传递结构?

失语者云骧 2024-05-13 14:45:16

确实存在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叫“踢猫效应”:坏情绪会随着社会关系链依次传递。

踢猫效应(Kick the cat)也被称之为踢狗效应(Kick the dog)[1],是一种隐喻,描述在组织或是家庭中位阶较高的人,可能会借由责罚位阶较低的人来转移其挫折或不满,而位阶较低的人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将挫折发泄给位阶更低的人,因此产生了连锁反应。

举个例子,比如妈妈在公司被老板责骂,心情不好,就对躺在沙发上玩游戏的爸爸撒气,爸爸也跟着心情不好,就对正在看电视不写作业的孩子撒气,孩子也因此不开心,就去踢趴在角落里谁也没惹的猫。

于是,一个完整的类似生物链的传递结构就形成了:老板→妈妈→爸爸→孩子→猫。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表现也叫“转向攻击”(Displaced aggression)[1],会将丧恸、焦虑或其他负面情绪转移给比自己弱的人,它是对愤怒管理不良导致的[2]。心理学作者拉吉·佩尔绍德(Raj Persaud)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宣泄方式[3],但无疑是一种异常的心理宣泄方式,更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心理疾病。

但实际上,不论是负面情绪还是正面情绪,都是会传染的。

所以,与其传染自己的负面情绪,为什么不将自己的正面情绪传染出去呢?

也就是说,正面情绪其实也存在类似生物链的传递结构。

还是举上面的例子,比如老板公司业绩翻番,利润倍增,这个月给妈妈多发了5000元奖金,妈妈一高兴下班路上给爸爸买了一身帅帅的西服,爸爸收到礼物也非常高兴,就答应给孩子买新玩具,孩子也因此很高兴,就把手中的鸡腿喂给了向他走过来的猫。

这样一份快乐会变成两份快乐,两份快乐就会变成四份快乐,快乐一加倍,就会变成满满的幸福感。

当然,人不可能总是正面情绪,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负面情绪也需要找到一个及时的出口,但这个出口,绝不是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哪怕是无辜的人也不行,最好是通过玩游戏、健身、煲剧、阅读等良性方式宣泄出去。

这才是一个人格相对独立,心智相对成熟的人,应该有的样子。

以上,供参考。

参考文献:

1^McGowan, Kat. Learning Not to Lash Out. Psychology Today. 2005.

2^Whiteley, H. Ellen. Understanding and Training Your Cat or Kitten. Sunstone Press:147.

3^Persaud, Raj. Staying Sane. Random House. 2011.

0 阅读:0

失语者云骧

简介:向内求,带你一起认知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