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人物分析之叶晓明:世俗里的聪明人,现实中的失败者

是倩倩啊 2022-08-16 20:36:49

相信很多道友在看《天道》的时候总有将剧中人观照自己的经历,在这些人中,我认为最像我的就是——叶晓明。

叶晓明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聪明,这个聪明和自己的从商经历有关。对市场、变量以及可能的风险有着自我的评估,从这点来看,他是王庙村三人组中最圆融的一个。所有的看法,建议都是建立在自我判断上的,哪怕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有人说,王庙村三人组是三个阶层的代表,叶晓明是商人、冯世杰是农民、刘冰是小商贩。这样分类不能说错,只是个人感觉相对粗暴了一些,容易陷入歧视的思维怪圈。

我到更愿意从行为上判断,冯世杰是最有担当的那个、刘冰是最不知分寸的那个、而叶晓明是最聪明的那个。

哪怕,这种聪明是自作聪明。

毕竟,名如其人。

《天道》人物分析之叶晓明:世俗里的聪明人,现实中的失败者。

缘起的策划人

叶晓明是最早接触丁元英的那个,从“发烧友”的角度迅速判断出了丁元英是高人,然后着手开始借势。

在认识丁元英之前,显然他有着自己的人脉基础。而且对冯世杰的诉求是相当明白的,我相信冯世杰不止一次的和叶晓明探讨过,利用音箱做点事情的可能。丁元英的出现,让叶晓明看到了这种可能,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这一手,撒豆成兵,聚沙成塔,不能说不漂亮。

躲在身后

叶晓明的聪明还体现在,冯世杰初次遇到丁元英的桥段上。作为整个事件的真正策划者,他并没有冲在前面,而是躲在了冯世杰背后。当冯世杰和丁元英争论“流浪者之歌”时出言不逊的时候,是叶晓明在背后的打着圆场,使得缘起能够延续。

只可惜丁元英早已洞察一切。

丁元英的躬身入局,使得这个事情向着完美的方向挺进。

质疑

叶晓明的聪明还体现在格律诗班底草创的过程中,当冯、刘二人对草签的协议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的时候,也是叶晓明看出了问题的关键。因为丁元英用一种无成本、无回报的方式参与格律诗的运作,使得心中惴惴不安。

这其实不怪叶晓明,本来整个事件是冲着丁元英来的,结果丁元英用这样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不论谁来都会质疑丁元英的动机。他们害怕的是丁元英的随性、丁元英的不负责任。毕竟“相信人这种天赋不是人人都有的”。

撤股

当丁元英将“杀富济贫”也就是降价的计划和盘托出的时候,叶晓明的反对是最激烈的。虽然他明白降价简单的商业目的就是为了市场,但是他难以理解降价的幅度,以及对“乐圣”决然的态度,他的理由是有悖商业道德。

这也是一般人的思维,没看出什么毛病。只是因为丁元英看的比他更透彻。

叶晓明摊牌

当乐圣起诉格律诗的时候,叶晓明的行为是最为果断的。

第一,不确定这样的官司能否胜诉,害怕风险。毕竟在他的经验意识中,最好的公司是“乐圣”,一旦对簿公堂,没有丝毫的胜算。

第二,对既得利益的保护。作为格律诗的创始人,在丁元英做出这样难以用常人判断的行为且导致诉讼的时候,他想到的不是共渡难关,而是撤股了事。只是他放大了风险。

第三,认赔离场。在事件最后的阶段,叶晓明的电话暴露了他对整个事件的看法,虽然颇有不满、不甘,但是还能做到反省,只是放不下心中的那点面子。如果他能放下面子,说不定还能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切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每一个决定,每一次行为都是你基于自我的判断。这种品质其实是一种优点,总要强过“多谋少断”,我们每个人的任何一种行为和决定其实都是知识和洞察的结果。只是我们又有多少人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意识和知识呢?

和那些真正有洞察力真正有智慧的人相比,看不透,看不明白是常态。我说叶晓明是“自作聪明”,但是我们谁又不是自作聪明呢?即便这个世界再客观,我们依旧活在自己的判断里,至于判断是否正确,谁又在乎呢?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最后却穷困潦倒、一事无成,但是……

很多并没什么能力的人却能事业有成,人生得意!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并不是出生,并不是文凭,并不是钱财和支配权,反而是……

欢迎大家评论群(讨论)........

0 阅读:30

是倩倩啊

简介:每日分享最新娱乐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