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将其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你就明白了

顾雍聊历史 2023-04-05 22:08:09

大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强盛且极度包容的一个朝代,作为这一强大帝国的建立者李渊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为了建立唐朝他都付出了什么代价?为什么说他给儿子起的名字里就包含了他藏不住的野心?

李渊和结发妻子窦氏生有四个儿子,即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和四子元吉。

连在一起其实恰恰寓意着建立不世之功、称霸天下。

那么李渊和他的四个儿子又是如何一步步称霸天下,建立空前绝后的唐帝国呢?

出身大族 父祖辈积蓄实力

史书上关于李渊家族的记载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君主李暠后代。

而有的说他是出身于位于今天河北一带的赵郡李氏,还有说他是陇西李氏,即今天甘肃一代。

但这些都难以考证,很多后人便认为这是李渊在即位后为自己编造的身份。

关于他的家族可以确定的是他祖父李虎的身份。

李虎是北魏的高级将领,在北魏灭亡后又仕宦于西魏,一步步走到权力的巅峰,将其家族发展壮大。

李虎的发迹是靠自己的勇猛战功,和不拘小节的性格秉性。

史书记载他胸有大志且又为人轻财重义,曾在北魏名将贺拔岳手下任职,贺拔岳出身高贵,是历史上著名军事贵族集团关陇集团的第一代创始人。

李虎在这位创始人手下打工,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机会表现自己,当时很受贺拔岳的器重。

而他真正扬名是在公元529年击败叛乱的北魏宗室元颢。

在这次战役中他跟随贺拔岳一路南征北战,最终平定了这次叛乱。

事后李虎被封为宁朔将军和开国县子的爵位,家族正式发扬光大。

随着李虎的军功不断上升,贺拔岳也更加器重他,不久就将北魏的内外军事大权全部交给他。

他终于等来了自己做主的机会,当时贺拔岳被另一部下所杀,李虎本想拥立贺拔岳的兄长报仇。

不料此时一个叫宇文泰的将领先发制人,自己在部众的拥立下继承了贺拔岳原先的职位。

木已成舟李虎选择接受这个结果,最终在和宇文泰的联合下为贺拔岳成功报仇雪恨。

不久北魏正式灭亡,宇文泰建立了西魏,在朝中开始大权独揽。

李虎也因为此前的军功得到了他的重用,被封为太尉、八柱国之一,由此李氏家族正式成为西魏的顶级门阀。

到了李虎的儿子李昞这里,已经改朝换代到了北周,李氏家族再次高升。

李昞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还和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岳父独孤信结成亲家,迎娶了他的女儿,生下了李渊。

当时还有个叫杨坚的将军也迎娶了独孤信的另一个女儿,因而杨李两家之间又是连襟关系。

最终李昞也凭借着自己的军事能力获封柱国,从小出生于这样的家族,李渊想不优秀都难。

他的姨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独孤皇后。

在一开始李渊的起点就很高,唯一的不幸便是父亲早早去世,他在7岁便袭爵唐国公。

或许是出自怜爱他幼年丧父,杨坚和独孤皇后对这个侄子颇为怜爱,在他们携手建立了隋朝后,李渊的地位非常超前。

李渊的机遇人生

他的起点就是很多人终点,杨坚建立隋朝后封他为自己的禁卫军,接着又任命他为三个州县的刺史,一时风光无限。

终杨坚和独孤皇后在位期间,李渊的家族非常繁盛,可以用花团锦簇来形容。

但随着隋炀帝的即位以及李渊的名声渐旺,他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猜忌。

于是隋炀帝一即位李渊便多次上表请求远离朝廷,这一时期对他的记载也很少,其地位待遇相比杨坚在位时已经下降不少。

为了躲避猜忌,李渊不惜贪污受贿和无节制酗酒来明哲保身,以示自己对皇位绝无二心。

但他的野心早已在儿子们的名字上显露无疑:

建成即建功立业

世民为济世安民

玄霸为称霸中原

元吉是天下大吉

这些名字放在一个臣子身上,自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617年李渊被封为太原留守等职位,成为这一地区最高的领导。

此时的隋朝就如同强弩之末,境内起义不断,外又有突厥不时骚扰边境,隋炀帝此前还三征高句丽,严重削弱了隋朝的国力。

看着此起彼伏的起义反叛,李渊虽每次都听命于朝廷前去平叛,但难保他在心中没有生出其他想法。

况且此时的他在隋朝地位不比从前,颇受隋炀帝的猜忌,可谓是如履薄冰。

于是本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李渊在担任太原留守期间便开始留心招兵买马一事。

这件事他先是交给了大儿子李建成去做,让他积极结交仁人志士,为起义队伍的力量壮大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而且当时李渊在太原期间还曾多次带兵和突厥作战,积攒大量的经验,后续在训练士兵时他便按照突厥的战术来专门训练。

这样一来士兵的作战能力就大大增强,李渊指挥调度的能力也不断变强。

618年在准备了一部分人马和势力后,李渊正式掀起了反隋的旗帜。

从太原起兵后,李渊便决定夺取距离最近且最有优势的关中地区,于是他派儿子们兵分三路南下攻打长安。

同时又派使者和北边的突厥通好,避免自己腹背受敌。

在将这些准备工作全部做好后,李渊便开始了创业起家的新阶段。

进入到关中后,李渊并没有着急立即上位,而是先选了一个傀儡皇帝,即隋炀帝的儿子隋后主。

他这样是出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出于一开始招揽人心的作用,在时机一切成熟后,李渊便自己直接即位,建立大唐。

人中龙凤的四个儿子

李渊将自己的野心表现在儿子们的名字上,这些儿子后续的表现也真的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可以用人中龙凤来形容。

在后世的很多史书中,大家都认为李世民的功劳最大。

其实不然,大唐王朝的建立人人都出力,李世民的确功劳很突出,但其他儿子们的也不差。

这四个儿子中李玄霸因身体原因在614年因病去世,没有参与到李渊的创业中,其余的皆是合伙人。

例如长子李建成,他先是积极地招揽人才,为李渊晋阳起兵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像魏征等人都是他收揽的人才。

其次是身为长子在李世民等率军出征时,积极为大部队提供军需物资,以及处理国事等,使得这些人可以心无旁骛地去平叛。

再者在李建成未被立为太子之前,他也曾多次和李世民一起领兵作战,且地位相当,功绩并不输于自己的弟弟。

例如他曾在625年主动带兵打退突厥的进攻,沉重削弱了突厥的猖狂气焰。

这样一来,李世民等人在率军出征窦建德、王世充等部队时便可以无后顾之忧,主打一个安稳大后方的作用。

除过军事方面,太子李建成在处理朝政等方面也是颇有心得,屡屡受到李渊的赞赏,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继承人。

其次是秦王李世民,作为一代杰出的帝王他的才能在李渊未起兵时就开始显现。

当时便是他力主父亲李渊趁机起兵反叛,且在之后的战争中屡屡挽回战局,为大唐的建立了创造了不世之功。

他在前期的付出包括但不限于打下西域、和李建成等一起占领关中,且在关中期间他主动开仓放粮的义举获得了大批的声望民心。

除此他还在此期间收服了一部分落草为寇的土匪等私人力量,收揽了不少武装,使得李渊可以顺利入住长安。

接着又是率军出征洛阳, 假装失败退兵将敌军诱至埋伏圈一举歼灭,招降李密等瓦岗军力量。

最后又是击败南下渡过黄河击败宋金刚、王世充等势力,将大唐的版图不断扩大。

最终基本统一了自隋朝末年以来的四分五裂局面,居功至伟。

正是因为他的战绩过于耀眼,李渊才在一次酒宴中顺嘴提起,世民可继承大统。

或许正是这句让本就不甘心的李世民有了不臣之心,开始意图发动“玄武门事变”。

李渊的四子李元吉,一向和太子李建成交好,史书记载他骁勇善战,但为人阴贽猜疑。

相比于两位兄长,他的功绩不是很耀眼,还曾因自己的自大丢掉了李家的老巢并州,惹得李渊怒气冲冲。

除此他也还有戴罪立功的时候,在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时,他曾多次突围解除王世充的包围,且曾设下埋伏大歼王世充军。

接着他又跟随太子李建成才一举消灭了刘黑闼势力,总的来说他的才能比较平庸,但胜在他对李建成的忠心,因而颇受其重用。

但也因此导致了在“玄武门事变”中,他和李建成皆死于李世民箭下的命运。

总结

总的来说李渊的野心早已有之,但他最终能成功离不开家族的力量、自己的声望以及儿子们的能征善战,他们一起建立了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朝代。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1 阅读:308
评论列表
  • 2023-04-13 14:19

    李耳春秋静保命,不知西去何处隐。李渊东来不知静,妄与杨姓争帝权。李姓破坏山石书,从此万物诛李道。李家不悔撞石死,道教不悟撞树亡。不读阿凡提传书,妄谈尧舜禹族事。不阅纣王成王碑,枉封周朝诸家神。不见秦汉山石书,只见文人口舌痈。墨客五寸痛风手,何日沙场执长缨。不见魏晋山石书,墨客几家衣裤鲜。书尽三国帝王事,文人几人疼足行。

顾雍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