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

大路分享 2024-04-04 13:02:03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清明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清明节最初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明清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

另一种说法是清明节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故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总的来说,清明节的起源涉及到了古代的墓祭之礼、寒食节、以及大禹治水的传说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清明节的丰富内涵。同时,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对于先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

0 阅读:21

大路分享

简介:最新的时事新闻 科技资讯 电影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