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场与科技牵手:食用菌“住进”智能方舱,数字农场里种上“智慧田”丨大鱼财经

新黄河 2024-05-08 15:41:02

当农业与科技牵起手,应该是怎样一幅场景?是济南市首个无人农场完成了春玉米播种;是银河数字生态农场打造“一圈一链”,建设生态农业示范;也是食用菌“住进”了5G+智能方舱,以产业推动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的双提升……5月7日,新黄河记者走进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当昔日的纯农业街道插上“科技翅膀”,走上农业现代化道路,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缓缓在眼前展开。

数字生态农场玩转“智慧农业”,争取2年内达标国家级示范基地

5月7日上午,一阵急雨过后,太阳又重新占领了高地。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荷花路中段南侧,银河试验农场的小麦田里,麦粒颗颗饱满,散发着勃勃生机。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太阳下查看作物的种植情况,脸庞晒得黑红。

新黄河记者看到,农场的面积虽然不算太大,但科技范儿十足。小麦田一侧,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设备。记者走近查看,其中一个设备上写着“作物肢体语言解析系统”。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园艺科创部负责人董贝介绍,这个设备可以24小时监测小麦的生长,对其全生育期的生育特点进行监控,不仅如此,还可以监测病虫害以及气象情况。

董贝拿出手机打开操作系统,轻点几下,设备上的摄像头便随之上下移动、转向。“这样,我们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小麦的生长情况了。”董贝表示。

新黄河记者还注意到,小麦田里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种其他作物的种植带。董贝告诉记者,这是蛇床草条带,利用的是农田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的原理。“我们在小麦田里每隔30米种植了一个蛇床草条带,蛇床草可以吸引小麦害虫蚜虫的天敌,从而达到消灭小麦蚜虫,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的目的。”董贝介绍,通过生态景观设计和功能植物种植,打造田间自然天敌昆虫的“加工厂、储存间”,涵养的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农田去控制作物害虫,这种重构的天敌控害服务功能强大的农田生态系统,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而且大大减少,甚至不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从而生产出健康、安全的生态农产品。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银河试验农场是由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科技合伙人制度,与济南高信银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该农场通过落实落地市农科院小麦、甘薯、水稻、淡水渔业、药用植物(酸枣、蛇床草)等科研项目,科技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一圈一链”(“一圈”是指“粮-畜禽渔-农业废弃物-生物反应器-有机肥-粮”的生态循环圈;“一链”指的是黄淮海粮食增产减损数字化标准化技术链)数字生态农场建设,打造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的典范。

为打造数字农业,农场还建设了数字农田安全生态系统,对农田墒情、病虫情、苗情、灾情进行全过程监测防控,为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可视化数字信息指导,构建“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农场。截至目前,银河农场已承载7个国家级和省、市级试验平台的科研任务,包括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观测实验点、山东省产业技术体系小麦、生态济南综合试验站以及济南市淡水渔业综合试验站等9个项目。在这里,有小麦新品种选育用地,也有小麦综合试验站用地、康养中草药生态种植区、酸枣品种展示田用地,以及蛇床草、5G+食用菌种植,还预留了甘薯、七彩花生等春季用地,2024年将落户十余个院研项目,争取2年内达标“国家级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防控试验示范基地”。

除了银河试验农场,全市首个无人农场项目也落户在遥墙街道。就在4月30日,这一项目完成了春玉米播种。据悉,该项目将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全过程追溯等服务,同时发展订单农业,打造农业品牌,延伸产业链,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数字农业先进技术,引领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无人农场项目流转张家圈村土地22公顷,涉及村民134户。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遥墙街道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土地流转协议签订、地上物清理及土地整平等各项工作。

5G+智能方舱里的“食用菌部落”,年内村集体可增收30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遥墙街道的赵合村,食用菌产业正逐渐发展为村里的“富民”产业。7日下午,记者在赵合村看到,这里正在建设整修的广场一侧,有一个橘色的方形“小房子”,外侧醒目地标着“5G+智能菌菇方舱”的字样。

进入这个“小蘑方”,一排排菌袋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朵朵小菌菇正茁壮成长着。赵合村村委会支部委员刘寿敬告诉新黄河记者,目前智能方舱里种植的是“金耳”,市场前景不错。

“设置好参数之后,智能方舱可以自动控制舱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我们在手机上就能够查看。”刘寿敬说,“一座方舱面积约30平方米,可以放置3000个菌袋,不到一个月就能收获一批。”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以金耳为例,每个菌包能产出1.2-1.6斤的金耳,每批次20-25天的周期,可产出3600斤以上,每仓净利润5000元。也就是说,一年一个仓能创造6万元的净收入。“我们计划年内建设10座方舱。后期,我们将鼓励村民承包种植,通过技术培训、电商营销、品牌运作,推动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双提升,村集体年均可增收30万元。”遥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苗继宏表示。

在遥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道慧看来,乡村振兴,产业为本。“遥墙街道找准发展方向,在土地上谋出路,在产业上下功夫。”刘道慧说,“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借力市农科院、舜丰生物、中农云等国家级优质平台,打造了张家圈村无人智慧农场、大李家村数字生态农场、赵合村食用菌方舱等项目,推动乡村产业全面升级,实现村集体收入跃级提升。”

的确,产业振兴是村振兴的基础。据悉,2024年,遥墙街道将高标准建设和美赵合村,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未来将发挥赵合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村庄成方连片发展,吸引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向遥墙街道流动,带动农民就近转产转业,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同时,放大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持续推进“遥墙莲藕”“黄河秋月梨”等“高新优品”的品牌化运作,提高产品美誉度和增收力度;注重挖掘沿黄文旅元素,丰富黄河大集内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特色。

记者:曹茜 摄影:曹茜 编辑:韩璐莹 校对:冬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