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共决战在即,斯大林致电中央建议和谈,毛主席:不接受调停

愚鉴 2024-05-14 13:39:08

1949年,解放战争已经到了决战前夕,蒋介石为了延缓解放军的攻势,提出了所谓的“四国调停方案”,随后,斯大林致电中共中央,表示苏联可能会参与调停。

毛主席看到斯大林发来的电报后,明确表示不支持苏联参与调停,中苏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且频繁的讨论。

那么,苏联为什么会在这件事上和中国产生分歧,最终这件事是如何处理的?

1949年,三大战役基本已经结束,此时国民党政府无法在正面战场和解放军较量,如果解放军继续推进,国民党政府就会迎来灭亡。

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意识到这个情况后,迅速谋划了一个延缓解放军攻势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后来的“四国调停”。

国民党政府认为这个时候既然无法在军事上和解放军较量,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国际势力介入,而且最好是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法西斯的失败,使得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是盟友的美国和苏联逐渐成为针锋相对的敌人。

因为世界刚刚结束一次灾难性的大战,所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没有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而是在军事以外的领域进行竞争,这次竞争,就是后来的冷战。

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给蒋介石实施所谓的四国调停方案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当时,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的处境并不好,因为蒋介石的不断干预,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屡败屡战,主力部队损失殆尽,这让不少人开始反对蒋介石。

不仅如此,就连一直在支持蒋介石的美国政府也提出了质疑,最终,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蒋介石无奈答应和谈。

为了表明和谈的诚意,蒋介石在1949年的元旦发表了与和谈相关的声明。

在这个声明中,蒋介石明确表示,只要解放军停止进攻恢复和平,他个人的成败就不再重要。此外,国内外的民主人士不愿看到同室操戈的悲剧,也积极推动和谈。

一段时间之后,关于和谈的讨论逐渐变多,蒋介石看到时机基本成熟,就命人邀请美国、苏联、法国和英国四个西方强国介入国共之间的战争。

国民党政府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延缓了解放军的攻势。

当时的国际社会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分的趋势,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抗,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的局势。

因此,在收到国民党政府发来的公函后,苏联政府十分重视。

为了妥善处理这件事,斯大林亲自给毛主席发了一份电报,既表明了态度,又发出了与中共中央共同处理此事的邀请。

在这份电报中,斯大林表示苏联准备答应国民党政府的请求。当然,这都建立在中共答应和谈的基础上。

因此,斯大林的这份电报就是在询问中共中央的意思,如果中共中央同意和谈,苏联就参加调停,如果不同意,就再行商议。

很快,毛主席就回了一份电报,这份电报的内容,既让斯大林高兴,同时又有些疑惑。

1949年,解放战争已经到了决战前夕。此时,斯大林致电中共中央,表示苏联准备介入国共之间的战争,希望中共能够同意和谈。

很快,毛主席回复了一份电报,明确表示拒绝和谈,事情也由此成了僵局。

那么,苏联为什么要介入国共之间的战争,毛主席为什么会拒绝和谈呢?

在毛主席看来,战争到了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一鼓作气,彻底将反动政府消灭,这样的话,新建立的政权才会更加稳固。

如果同意和谈,战争的进程不仅会被打断,退一步讲,即便和谈成功,未来的中国不仅不会因此变得更好,反而会埋下继续内战的隐患。

因此,毛主席根据中共中央的决议,亲自给斯大林回复了一份电报,在这份电报中,毛主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不同意和谈,也表明了中共中央的态度。

这份电报发出后,毛主席经过慎重地思考,他认为仅仅解释不和谈的原因远远不够,中共中央必须更加明确地表示拒绝和谈的态度。

不久后,毛主席以中共中央的名义通知苏联驻延安的联络员,不仅表示中共不同意和谈,而且反对任何形式的调停。

得知此事后,斯大林觉得有些惊讶。其实第一封电报的内容,斯大林基本猜到了,以他对毛主席的了解,他认为毛主席是不会同意和谈的。

可是毛主席之后的坚决态度,却让斯大林觉得有些不太理解。毛主席坚决反对和谈以及调停的态度,让斯大林感到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随后,斯大林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又给毛主席发了一份电报,在这份电报中,斯大林简述了他对国民党提出和谈的看法,并表示支持中共中央继续进行解放战争。

斯大林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和毛主席之前的两次坚决有直接的关系,对于苏联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必须尽力争取,否则就会失去一大助力。

不仅如此,斯大林在电报中还明确表示苏联不会参与调停,此外,斯大林还说苏联将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阻挠国民党提出的此次和谈。

苏联的态度,让美国、英国、法国三个国家有所忌惮,起初,这三个国家是准备直接介入的,可是如今苏联明确表示不支持,其他三个国家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这个结果,是在蒋介石预料之外的。以蒋介石之前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他认为四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介入,然而他的预估出错了,事情没有按照他的预计发展。

就在蒋介石为此感到无比懊恼的时候,斯大林和毛主席展开了新的讨论,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区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统一的变化。

1949年,斯大林在国共决战前夕发来一份电报,表示苏联将会介入国共之间的战争,并希望中共中央能够接受和谈。

对此,毛主席立刻表明了态度,他表示拒绝和谈,同时拒绝任何形式的和谈。

那么,苏联为什么要介入此次战争,毛主席为什么拒绝和谈呢?

就在蒋介石因为苏联表示不参与调停而发愁的时候,斯大林又给毛主席发来了一份电报,在这份电报中,斯大林解释了苏联起初为什么要介入此事。

在苏联看来,蒋介石主动提出和谈,在舆论上已经占得了先机,如果这个时候中共中央继续发动战争,虽然会取得胜利,但是日后在舆论上会出现问题。

因此,中共不能贸然发动进攻,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斯大林表示,国民党提出和谈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和平,而在于获得喘息的机会,所以不能不防。

随后,斯大林在电报中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他认为这个时候应该接受和谈,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军事上的准备。

如果国民党政府不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和谈条件,那就采取军事手段实现全国统一,如果国民党政府同意和谈条件,那么就尽可能地掌握政府权力,保证国家的稳定。

最后,斯大林还在电报中明确表示这是苏联的建议,中共中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裁度,选择合适的,不合适的可以不采纳。

斯大林的这份电报不仅给了毛主席一些灵感,而且让毛主席对解放全中国有了信心,只要苏联不介入,中共中央有把握解放全中国。

就在毛主席准备先停下军事行动然后和国民党政府商议和谈事宜时,国民党统治区却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让毛主席预感和谈不太可能实现。

令蒋介石意外的是,国民党政府发表的和谈声明不仅没有起到孤立中共中央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国统区民众的反感。

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玄机,他认为这是一个揭穿国民党阴谋的好机会,于是他立刻下令起草有关和谈的声明,并提出了八大条件。

这八大条件比国民党提出的条件更有诚意,只不过在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看来,这样的条件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最终,蒋介石意识到和谈计谋已经不可能实现,为了保存实力,蒋介石无奈选择下野。

蒋介石下野后,国民党政府依然没有放弃实现所谓的和谈,不仅继续打算让国际势力介入,而且提出了“南北朝”的论调。

南北朝的论调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毛主席非常生气,这样的言论,是不顾中国的未来,完全在谋私利。

毛主席明确表示,南北朝可以出现在过去,但是一定不会再现,如果真的发生,就是历史的倒退,是对人民的不负责。

最终,和谈还是破裂了,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和谈条件,这意味着国共之间的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了。

0 阅读:62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