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是楚国人,为何协助吴国攻破楚国都城,还鞭打楚王尸体?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4-02-24 11:54:31

《史记 伍子胥列传》:太史公曰: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嗟彼伍氏,被兹凶慝!员独忍诟,志复冤毒。霸吴起师,伐楚逐北。鞭尸雪耻,抉眼弃德。

司马迁在史书中对伍子胥的评价总体来说就是两个字:同情。

司马迁说:怨毒对于人来说实在是太厉害了!国君尚且不能和臣子结下怨毒,何况地位相同的人呢!假使伍子胥追随他的父亲伍奢一起死去,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放弃小义,洗雪重大的耻辱,让名声流传后世。

司马迁认为伍子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因而忍辱负重、成就功名。

伍子胥

司马迁为伍子胥受到谗言诋毁而被杀感到痛心,为伍子胥遭受如此大的不幸和冤屈感到不公,他认为伍子胥独自忍受诽谤,继续坚守正义,立志一雪前耻是正确的决定。

至于伍子胥为复仇,不惜鞭尸以洗雪耻辱,司马迁认为只是不够道德而已。

从司马迁评价伍子胥的话,总感觉到司马迁是借伍子胥之口,为自己打抱不平,司马迁与伍子胥一点相同,就是都受到君王的冤屈,楚平王杀死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汉武帝则把司马迁施以宫刑。

不同的是:伍子胥用自己的能力复仇,司马迁则只能忍辱一生。

回到伍子胥身上,他之所以报复自己的祖国,主要是因为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兄长,

伍子胥是楚国人,今湖北监利人,他是楚国大夫伍奢的儿子,伍奢担任太子太傅,是楚国太子熊建的师傅。

楚平王在小人的挑拨下抢了儿子的媳妇,还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

当时楚国与秦国联姻,楚平王为太子建迎娶秦哀公的长妹孟嬴为妻,太子少师费无极不得太子建的信任,又发现孟嬴很漂亮,于是劝楚平王自己娶。

楚平王不顾道德,就把本应属于太子建的孟嬴掉包,楚平王自己娶了孟嬴,然后让太子建娶了一名齐女,费无极因此得到楚平王宠信。

这事后来泄露了,费无极就跟太子建结了仇,为了打击太子建,费无极向楚平王进谗言,说太子建与伍奢密谋叛乱,楚平王就把伍奢关了起来,然后派人召伍奢的2个儿子。

伍奢的长子伍尚与伍奢一起被杀,伍奢的次子伍子胥与太子建一家人逃离楚国。

伍子胥与太子建先逃到宋国,后逃到郑国,太子建因参与行刺郑定公而被杀,伍子胥只得带上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逃往吴国。

伍子胥协助吴国公子光诛杀了吴王僚,吴王僚继位为王,是为吴王阖闾,10年以后,伍子胥与孙武辅佐吴王阖闾在柏举之战中击败楚军主力,攻入楚国都城。

伍子胥被楚国通缉

楚平王早已经去世,此时的楚王是楚平王与孟嬴所生的儿子,是为楚昭王,楚昭王逃到随国躲了起来。

伍子胥进入郢都,没有找到楚昭王,于是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用鞭子抽打尸体,一共抽了三百鞭。

楚人申包胥到秦国哭了七天七夜请求援军,秦国派出500辆兵车救援楚国,再加上吴国发生内乱,吴王阖闾率军回国。

伍子胥与孙武协助吴王阖闾北击齐晋、南征楚越,称霸一方,后来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作战时中箭受伤,后伤重去世,吴王夫差继位。

十几年之后,伯嚭向吴王夫差进谗言,诬陷伍子胥谋反,吴王夫差赐死了伍子胥,临死前,伍子胥留下遗言,让家人在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越国灭亡吴国,几十年以后,吴国灭亡。

这便是伍子胥的一生。

他的一生被人两次陷害,第一次被陷害,被迫逃离楚国;第二次被陷害,则客死他乡。

伍子胥协助吴王阖闾攻入楚都

伍子胥协助吴国灭亡自己的祖国楚国,只是为了报仇,当时没有汉奸的概念,甚至没有祖国的概念。

《左传 闵公元年》: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当时是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之间都是诸夏,当时只有华夏与戎狄的区别,至于诸侯国之间,都是诸夏,是一家人。

春秋初期,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就是联合诸夏讨伐戎狄,华夏与戎狄的矛盾是敌我矛盾,诸侯国之间则是内部矛盾,不存在祖国的概念,都是诸夏。

管仲认为戎狄像豺狼一样,不可亲近,诸夏像兄弟一样亲近,不可抛弃。

伍子胥要报杀父之仇

春秋时期,从一个诸侯国投靠另一个诸侯国的人多如牛毛,比如范蠡和文种都是楚国人,后来在越国当大夫,协助越王勾践称霸,吴起是卫国人,历仕鲁、魏、楚三国,百里奚是虞国人,蹇叔是宋国人,都在秦国辅佐秦穆公。

当时的人才可以在诸侯国之间自由流动,虽然诸侯国之间的文字、语言有些不一样,但并不影响,因为大家都是诸夏,都是华夏的一员。

《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按照古代的说法,杀父之仇是封建社会最大的仇恨。伍子胥带吴国攻打楚国,不就是报杀父之仇和杀兄之仇吗?

报仇这事是当时的人可以理解的,春秋时期,父子之间的关系显然胜过君臣关系。

《孟子 尽心章句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孟子曾经说过:百姓最为宝贵,国家次之,君主为轻。

因此得到百姓的信任就能成为天子,得天子的信任就能成为诸侯,得到诸侯的信任就能成为大夫。

伍子胥鞭打楚平王尸体

如果诸侯危害国家,就可以改立他人。

楚平王昏庸无道,宠信小人费无极,导致后来的楚国大乱,楚国人怨恨费无极,后来费无极被楚国令尹所杀。

司马迁对楚平王的评价是:

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几再亡国!

楚平王在历史上的评价也不太好,差一点导致楚国亡国,在国内也是乱杀功臣,强娶儿子的媳妇,导致楚人怨恨,而伍子胥不过是为了报仇才鞭打楚平王,司马迁只是说伍子胥不道德而已,至于伍子胥的做法并不让人怨恨,而且有他的道理。

0 阅读:32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