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缺少幸福感,主要是因为对劳动力的极致使用

历史快递客 2024-03-27 14:07:39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近二三十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拥有的物质财富也比过去有了成倍的增加,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人们的内心总是缺少满足感,也就体会不到幸福感,甚至还不如以前感觉的安逸。按理说,人们的财富增加了,应该感觉更幸福才对,为什么会出现反差呢?

今天人们的生活,哪怕是最普通的家庭,也是二三十年前的人想都不敢想的。那是人们想象的幸福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饭的时候四菜一汤。这一标准对比今天,简直就是简陋到了极点。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油烟机、抽水马桶等等都是基本的配备。

笔者小的时候,家里连台电风扇都没有,夏天晚上睡觉都是在户外搭个凉竹床,家长们在旁边用蒲扇给扇,长痱子几乎都是孩子们夏天的标配。吃饭的时候,一个星期能吃一顿肉,那就是富裕家庭了。

现在呢,吃饭顿顿有荤也是标配了,不敢吃肉主动去吃粗粮的反而多了。即使在农村的夏夜,也看不到人们在户外乘凉的情景了,都躲在家里吹空调。

小时候,妈妈是整天从早忙到晚,一时不得歇息的,因为家务活太多了,砍柴、拾草、做饭、刷锅、洗衣、喂猪等等,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时间,可现在,有电饭锅、洗衣机的帮忙,帮她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过去,要通知别人一件事,可能要托好几个人,辗转相告,不仅时间保证不了,有时连内容也走样了。笔者小时候,有次住在外婆家,父母给过路的人带话过去,让我住几天别忙着回来,结果带话的人带给来“赶紧回去”,放到现在,一个电话的简单事情而已。

而导致现在人们的幸福感降低与物质生活丰富这一反差的原因,当然有些客观的因素:比如,快速养殖的肉类没有过去自己慢慢成长的肉类好吃;电话的快捷,降低了人们意外惊喜的可能性。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对劳动力的极致使用和相互攀比,让人们感觉到疲惫和紧张。在过去,每个人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即可:农民在农忙时种好田、工人在上班时间干好活、孩子在上学时上好课就行,都是慢节奏的生活,很少有人去争什么、比什么,因为一切都是既定的。

人们有着大把的时间休养生息,精神上也不会焦虑,因为大家都这样,根本没有内卷的环境。可现在不一样了,物质丰富的生活是需要财力支撑的,所以:农民在农闲时也不闲了,到处打工;工人不仅上班时要多干,下班时还要想办法去兼职多赚;商人也是黎明即起、夜深才肯关门;孩子们就更卷了,休息日在各个补习班度过那简直是常态。

笔者的几位农村亲戚,现在种田几乎成了副业,打工才是正业,甚至出现365天打300天工,土地则靠白天干完活,夜里戴着矿灯去耕地、播种的现象,这样的生活,虽然物质丰富了,但这种对劳动力的极致使用,幸福感自然会下降。

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机遇,而要想不落伍、过得不比别人差,就需要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去积累财富,自然就累了;加上,赚钱的时候总有多少、学习的时候总有好差,内卷和忧虑也就是必然了。

过去的幸福感,是因为没有机会,大家都一样,分不出好外,所以心理上没有落差;现在的焦虑感,则是因为机会太多,你不努力,别人就会把你拉下,所以唯恐自己努力的不够,自然也就缺少了幸福感。

0 阅读:10

历史快递客

简介:专注军事、历史类写作,历史需要思辨,分享是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