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轨迹相反、人气超高的两兄弟:一个逢战必败,一个屡战屡胜

评书演义快看 2024-01-20 04:45:52

杨家将“宗”字辈英雄不少,杨宗显、杨宗永、杨宗魁、杨宗尧、杨宗登、杨宗飖、杨宗峰、杨宗原、杨宗槐、杨宗保、杨宗勉、杨宗奎、杨宗童、杨宗英、杨宗山、杨宗土等等,都是七郎八虎的后代。

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杨三郎的儿子杨宗尧(也作杨宗繇),他是杨家将中的“矮脚虎”,是一个像曾凤英哥哥曾杰一样的“小挫子”,他拜师赵海玉,学到一身上好的本事,别看身材不高大,本领却不容小觑。

还有杨四郎的儿子杨宗飖,他是“二贼魔”金眼毛遂的徒弟,他是杨家将中的“小雷公”,武艺出类拔萃,只比杨七郎的儿子杨宗英差一点点。

此外,杨宗峰、杨宗原是杨四郎在北国所生的儿子;杨宗山、杨宗土是杨八郎与银镜公主所生的儿子。后来认祖归宗后的他们,也成为了杨家小将中的佼佼者。杨宗峰还娶了宝剑女黄凤仙,他和弟弟杨中原都曾跟随杨宗保一起征西。

杨宗童是杨六郎的义子。他本是银枪将任炳之子,叫任金童。曾误会是杨六郎害死他父亲,从而投奔辽囯,当了金童阵的阵主。后来误会搞清楚后,他认了杨六郎为义父。

而大家最为熟悉的,无疑是杨宗保、杨宗勉和杨宗英这三位堂兄弟。

在以上这些“宗”字辈小将中,有两位人气非常高的英雄,他们这两(堂)兄弟,一位本领一般,“逢战必败”!但人气却是兄弟中最高的,属于暂时的“废柴”,后来逆袭之路非常励志;一位武艺非凡,屡战屡胜,结局却英年早逝,让人痛惜。他们分别是谁呢?

本领一般,人气超高的杨六郎之子:“废柴”逆袭的杨宗保

杨宗保,杨家将“宗”字辈的领军人物,出身于一个充满荣耀与传奇的武将世家,从小在一片荣光与传奇的环绕中成长。

作为“金刀无敌”杨继业的孙子、三关大帅杨六郎与柴郡主的儿子,杨宗保生来便承载着家族的荣誉和期望。他不仅容貌俊秀,而且聪明上进,在国子监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欢和同学们的敬佩。

然而,聪明才智并不意味着他在武学上也能一帆风顺。或许是因为成长环境过于舒适,加之父亲杨六郎又常年不在身边,缺乏严父在旁督导,他在练武的时候,好看的花招倒是练得不少——平时在演武场上表演,总能赢得大家的满堂喝彩,但在实战中,遇到真正强敌时就捉襟见肘,表现“拉胯”了。

这不,后来隐姓埋名的杨六郎在遂州用计帮助双王呼延丕显吓退韩昌的兵马后,他知道遂州城小兵弱,难以抵挡辽军再度来犯。于是,他派人回京搬请救兵。

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宗保首次踏上征程,在二路元帅——他尊敬的祖母佘老太君帐下担任先锋。

如果单看他前期在阵前的表现,难免不让人怀疑他是否能继承家族的英勇传统,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一上战场,就来了个三连败!实在是前途多舛。

先锋,也叫先行。先行先行,遇事先行!就是逢水搭桥,遇山开路,冲锋在前的。杨宗保生在武将世家,他自然懂得这个。初次在军中当先锋,可把他兴奋坏了。他带着他的先行队伍,一直跑在最前面,很快就来到了遂州城外。

没想到,初战就碰到了北国的第一高手、辽国的文武双状元韩昌韩驸马。

韩昌一生都在与杨家将为敌,从最早的对手杨继业,到后面的七郎八虎,再到王兰英。他虽然屡战屡败,但他总能全身而退,作战经验愈加丰富。

面对这样一个难缠的对手,初出“茅庐”的杨宗保虽然还很年轻,但他的勇气却不可小觑。他一点也不怵对手,他手持长枪,策马狂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魄力,往韩昌猛冲过去。

韩昌冷笑一声,将手中三股钢叉往前一摆,一拍战马便迎了上来。他先发制人,使一招“夜叉出海”,向杨宗保奋力扎来。

杨宗保反应迅速,一招“横枪立马”,将钢叉挡在身前。然后侧身一让,反手一招“穿云刺月”,直取韩昌的咽喉。

韩昌再次冷笑一声,用一招“右手画一道彩虹”,将杨宗保的攻击轻易化解。但杨宗保并不气馁,他将心一横,一枪又一枪地猛刺过去。

杨宗保的“虎牙錾金枪”虽然不如韩昌的三股托天叉犀利,但他的勇气却为他争取到了不少机会。他的攻击毫无章法,却也因此更让韩昌难以捉摸。

两三个回合下来,韩昌不禁有些心惊。他心道:“这个杨宗保虽然技术粗糙,但那股拼命的劲头却让人咋舌。”

然而,杨宗保虽然勇猛,但年纪轻轻的他不管是在武艺,还是在经验上,都无法和韩昌这个老手相比。五六个回合后,杨宗保在韩昌的倒逼之下终于露出了破绽。韩昌是何等高手,只要有机会,他就能把握住!只见他一叉刺出,正中杨宗保的肩膀。

杨宗保痛得大叫一声,兵器几乎差点脱手。就在这时,韩昌的钢叉又扫到了他的战马,战马受痛,狂嘶一声,驮着杨宗保落荒而逃。

尽管杨宗保败了,但他的勇气却赢得了韩昌的敬佩。韩昌看着远去的杨宗保,心中暗自赞叹:“此子虽败,但勇气可嘉,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再说杨宗保被受惊的战马带到了骊山,因为坐骑马失前蹄,摔晕在了山下。后来,被他的妻子穆桂英救到了骊山之上,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那么多地方他不摔,偏偏摔倒在穆桂英经过的地方。

穆桂英对杨宗保产生了好感,她不仅治好了杨宗保的肩伤,还教了他一套“万胜枪法”。有人说,这套枪法也不怎样啊,杨宗保学了它下山后,不是再次输给韩昌了吗?

兄弟,不是这套枪法不行,是杨宗保的枪法基础不行。你想啊,这套枪法敢叫“万胜枪法”——顾名思义,就是和别人交手能取万胜,也就和无敌差不多了。那为啥杨宗保在回营的时候却再次输给韩昌了呢?

那是因为我们经常所说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杨宗保就是那个万一。他枪法基础不扎实,好比地基不行,给你再好的材料,也难建万丈高楼!因此,练习其他枪法,哪能那么快就练得娴熟精湛呢?

杨宗保的第三次失败,就是败在他未来妻子穆桂英的刀下。他听了孟良和焦赞的话,陪他俩一起到穆柯寨二借降龙木。

穆桂英自从那次在骊山和杨宗保相处后,就喜欢上了杨宗保。她这次下山,就是奉了师父黎山圣母之命回来等杨宗保的——下山前,她师父已经将她许配给杨宗保了。她再次见到杨宗保,心里挺高兴的。如果杨宗保好好说话,她肯定同意借降龙木。谁知道杨宗保却中了孟良的激将法,非要和她分个高低胜负。这一来,不正是自讨苦吃吗?

可不,两人交手不出几个回合,武艺远在杨宗保之上的穆桂英就将杨宗保轻而易举地生擒活捉了。

后来,杨宗英下山,杨宗保与他素未谋面,谁也不认识谁的两人,也有过一场交战。面对“宗”字辈最强的杨宗英,杨宗保自然毫无胜算。果然,不出两个回合,就被打跑了。

再往后,杨宗保终于“耀武扬威”了一回——在和婶婶杜金娥一起攻打青龙阵的时候,他与“青龙阵”阵主苏天保交手,两人大战好几个回合后,杨宗保抓住苏天保的一个破绽,大喝一声:“着!”终于刺伤了苏天保,吓得苏天保连忙败逃。

苏天保的本事顶多也就是二流水平,像杨宗勉、杨宗童、杨排风——甚至焦赞、孟良都能将他打败,所以,并没有什么好值得称赞的。但对于屡战屡败的杨宗保来说,无疑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天大喜事,因为他终于在阵前战胜过别人了。

可惜,他还未来得及高兴,就被冲出来为“父亲”报仇的苏何庆给活捉了。这……侠歌都不知道怎么说他了。

打败对手的例子,在“战功簿”上找呀找呀找,也难以找到一条。但被对手战败的例子,却比比皆是。你说尴尬不尴尬?

在天门阵内,他为了阻止“宝剑女”黄凤仙追杨宗英,与弟弟杨宗勉一起冲出来,拦住了她。然而,没打三两个回合,他俩就双双被黄凤仙给走马活捉了。如果说黄风仙的宝剑太厉害了,像杨宗英一样兵刃被削断,这个大家都可以理解,但两兄弟一起出战,却双双被擒,不是武艺学不到家,是什么?

最后,在大破天门阵的时候,他与杨宗英、杨宗勉一起被派去攻打铜光阵,轮到他与“铜光阵”阵主沈达交手的时候,也是不出几个回合,手中的长枪就被老沈一棒给打飞了。手中没了兵刃,他只好再次使出三十六计中的上计——走!不,他这比上计还上计,不是走,而是逃。

这就是前期的杨宗保,不是被活捉,就是被打跑!几乎逢战必败。作为宋营中的先锋,如此表现,不得不说非常差强人意!因此,很多人用“拉胯”来形容他,侠歌觉得一点都不过分。但是他的人气却很高,喜欢他的人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尽管杨宗保在前期的表现并不出色,但是纵观他的整个成长历程却非常励志。他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并没有被任何一次失败和挫折击倒,更没有“破罐子破摔”!他屡败屡战!他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喜欢他的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杨宗保后来还意识到了自己武艺上的不足。在大破天门阵凯旋之后,他虚心向妻子穆桂英请教,二次学艺,终于将枪法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后来,西夏大使带着九头鹰前来大宋挑衅,在擂台上打伤打死许多英雄好汉。面对此般状况,杨宗保毅然挺身而出,凭借自己的本事上擂台大败九头鹰。

再后来,西夏兴兵,杨宗保挂帅征西,枪挑汪文,箭射汪虎,大败“左肩王”龙金环和“右肩王”龙银环,更有过“枪挑15根圆滚木”的壮举,并最终凯旋而归。此后,他还多次挂帅南征北战,并二次挂帅征西,连狄青这样优秀的人才都曾在他手下当副手,可见后期的他非常出色。

从屡战屡败的“窝囊”先锋到威震边关的大宋元帅,杨宗保的逆袭之旅堪称励志传奇。正是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杨宗保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与尊敬。他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改进自己,就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武艺非凡,却遗憾死在天门阵内的杨七郎之子:令人惋惜的杨宗英

杨宗英,杨七郎与杜金娥之子。如果说杨宗保是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那么杨宗英就是在高山峻岭中顽强生长的松柏。他一出生便被师父太乙真人派玉阁童子将其带到了高山之上,很小便开始跟随师兄弟一起练习武艺。历经十几个春秋,勤学不怠,终于练成了一身不凡的本领。

他下山之后,初上战场便遇到了劲敌——曾在阵前连败数员宋将,还用“毒药飞刀”将岳胜、杨兴等猛将打晕落马,致其中毒不醒的“飞刀将”姜德。

这姜德正是杨宗英的师兄,他本来是奉了师命下山帮助宋营的。不料,在京城投军时,奸细王强看到他的高超武艺后,怕他在阵前成为辽军的“拦路虎”,因此,故意刁难他。不仅没有录用他,还派人装成杨六郎的模样到姜家村杀了他的父母。姜德因此一怒之下,跑到了北国,当上了玄武阵的副阵主(阵主是他的妹妹)。

杨宗英下山,他师父给他其中的一个任务就是劝姜德改投宋营,以及收回姜德的六把飞刀。

再说杨宗英与师兄姜德在阵前相遇,不管他怎么劝,姜德就是不听。最后,各为其主的师兄弟只好刀枪相见,姜德率先一刀劈向杨宗英的面门。

杨宗英眼神一凛,手中八宝驮龙枪一挑,将刀锋挑开。他顺势一枪刺向姜德的心口,姜德急忙举刀格挡。

杨宗英枪法如龙,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逼得姜德手忙脚乱。姜德心中暗自叫苦,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师弟竟然如此厉害。

杨宗英看准时机,一枪刺向姜德的咽喉。姜德举刀一挡,却已经来不及了。眼看杨宗英的枪就要刺入自己的咽喉,他心中一惊,只觉得一股寒气直逼心头。

然而,在这危急关头,姜德却突然发现杨宗英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他瞬间明白过来,杨宗英并没有对自己痛下杀手。

姜德心中一暖,但他对杨家之恨毕竟不小,他不再犹豫,一刀劈向杨宗英的肩膀。杨宗英将手中枪一横,使一招“我挡”,就将姜德的龙风大宝刀给挡了回去。

姜德自知单凭真本事,难以战胜师弟。于是,趁着错马之际,“嗖嗖”连发了两把飞刀,向杨宗英的两肋射去。

杨宗英眼神一凝,将手中枪丢在马上,将头一侧,喊一声:“我接!”竟用双手稳稳地接住了射向他的两把飞刀。

姜德心中一惊,他没想到师弟竟然连飞刀也能接住。杨宗英微微一笑,道:“师兄,还有两把,你直接交给我吧。”

姜德道:“师弟,刚才我手下留情了,你既然苦苦相逼,就别怪师兄我不客气了。”说着,再次“嗖嗖”两下,将最后的两把飞刀一上一下,往杨宗英打了过去。

姜德心想,我刚才一左一右打过去,被你用两手接住。我这回往上下两个地方打,看你怎么接?

杨宗英明白,这两把飞刀的方向,是朝着自己的咽喉和小腹射来的,只要稍有差池,便有生命危险。但是,他并没有露出丝毫的惧色,反而镇定自若。只见他双腿一夹马腹,身体在空中突然一个侧卧姿势,同时两手往上,左手伸长,右手微张,瞬间便将两把飞刀尽数接住。

这一招“翻云覆雨”,杨宗英使得轻描淡写,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姜德看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师弟本领厉害到这般地步,自己的飞刀竟然再次被他轻而易举地接住。

杨宗英从马上坐起,再次笑道:“师兄,你的飞刀,我收下了。”他的话中充满了自信和霸气。

姜德心中一惊,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战胜师弟了。于是,一催战马落荒而逃。

后来,杨宗英又在战场上遇到了比姜德还要厉害很多的姜翠屏,两人打着打着还成了欢喜冤家。最后,在苗秀英的保媒下,两人互订终身。此后,夫唱妇和的他们一起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

可惜,最后在攻打铜光阵的时候,在阵前越战越勇的他,眼看就能将铜光阵的阵主沈达挑杀在阵内。不料,沈达还有暗器“如意金钩”。这“如意金钩”本来就防不胜防,老沈又是突然而发,再加上杨宗英又一心只想着给堂弟杨宗勉报仇,失去了往日的冷静,所以,被“如意金钩”偷袭得手,被扯落马下。他挣扎着想站起来再战,被老沈一棒打死在了铜光阵里。

杨宗英,作为杨七郎的儿子,他没有让大家失望,在阵前表现英勇,屡战屡胜,绝对称得上是杨家将“宗”字辈最强的一个。然而,正当大家对他寄予厚望之际,他却因为在战场上急于为兄弟报仇而遭到敌人的暗算,最终和他的父亲杨七郎一样英年早逝,这让大家无不遗憾痛惜。

无数对此意念难平的朋友们心中或许都曾暗想,若非在天门阵中悲壮逝去,杨宗英的成就或许能超越其父杨七郎。

但现实是残酷的,“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作为战场上的将领,谁也不敢保证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杨宗英的离去,既是英雄的悲歌,也是战争无情的写照。我们惋惜他的离去,但更敬重他的英勇与付出。杨宗英,这个名字将永远铭记在喜欢他的人们心中!

1 阅读:784
评论列表

评书演义快看

简介:侠义小说,国学演义经典!一杯酒,一生情,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