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公主:顺治唯一长大的公主,孝庄掌上明珠,成铲除鳌拜的棋子

雍亲王府王妃 2024-02-25 11:47:27

只要是提到顺治帝,我们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顺治帝究竟是病逝还是出家为僧了呢?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一个人:孝献皇后董鄂氏。了解顺治帝的都知道顺治帝独宠董鄂妃,只要有董鄂妃在,宫中佳丽三千,哪怕是高贵的科尔沁公主顺治帝都不放在眼里。

董鄂妃曾为顺治帝生下一位皇子,序齿为皇四子,但是皇四子只活了三个月便夭折。顺治帝悲痛欲绝,将皇四子追封为荣亲王。荣亲王夭折两年后董鄂妃病逝,顺治帝将爱妃追封为孝献皇后。所以在我们一般提到顺治帝就会认为,顺治年仅24岁病逝,膝下子女非常少。似乎除了玄烨,便是被追封的荣亲王。

董鄂妃虽然“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但实际上顺治帝作为一国之君时刻谨记“自己绵延后嗣”的职责,让大清王朝能够后继有人,与其他的妃嫔还生育七子六女。

七位皇子中除了玄烨登基称帝、69岁高寿而终外,还有三位长大成人:

裕亲王福全,宁悫妃董鄂氏所生,是康熙非常敬重的二哥,二人关系极好;

恭亲王常宁,陈图塞尔福晋所生,是康熙的五弟,常宁嫡长女入宫成为康熙养女;

纯亲王隆禧,钮祜禄福晋所生,是康熙的七弟,虽生有遗腹子,但遗腹子年仅2岁夭折。

八位皇子真正长大成人的有四位,夭折了四位着实让人觉得惋惜;但实际上顺治帝的公主更加令人惋惜,六位公主先后出生,却仅有一位长大成人。

皇长女,是恭亲王常宁的同母姐

皇次女翠花公主,杨喇亥娘福晋所生

皇三女、皇五女,同皇长子牛钮都是笔什赫额捏福晋所生,笔什赫额捏福晋是为顺治帝生儿育女最多的妃嫔,便可见其受宠程度。可惜的是她所生的一子二女全部夭折,皇三女五岁夭折,皇五女七岁夭折。

皇四女,是庶妃乌苏氏所生

皇六女,是庶妃纳喇氏所生

正因为翠花公主是顺治帝六位公主中唯一一个长大成人的,所以在被祖母孝庄视为掌上明珠,异常地疼爱。但即便是翠花公主再得宠,在朝政面前,也只能听从祖母孝庄与弟弟康熙的安排,嫁给一个不久便会被罢官免职的男子,这便是作为皇室公主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一下:翠花公主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

01

翠花公主的生母是杨喇亥娘福晋,是顺治帝众多妃嫔中默默无闻的一位,若非翠花公主的存在,可能杨喇亥娘福晋连一个名号都不会留下,会被称之为“顺治帝庶妃”甚至是“格格”。

在满清入关初期,后宫妃嫔的等级并非我们在清宫剧中见到的这样: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与答应、官女子;而是皇后、皇贵妃、妃、福晋、庶妃(大格格、小福晋)、格格。比如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在刚入宫的时候便是格格级别,裕亲王福全的生母董鄂氏入宫的时候是小福晋级别。

董鄂妃入宫这年,孝庄下旨索尼、鳌拜等人在顺治帝后宫设置东宫妃与西宫妃,西宫妃为董鄂妃,东宫妃便是定南王孔有德女儿孔四贞;但此时的顺治已经爱上了董鄂氏,并且将董鄂氏直接封为贤妃,三个月后晋封皇贵妃,此事也就搁置了。

不管顺治妃嫔等级变与不变,对于杨喇亥娘福晋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她在后宫的地位很低。

能够生下翠花公主,也是顺治帝绵延后嗣宠幸的结果而已。

随着顺治帝所生的女儿一个接着一个夭折,长大成人的翠花公主在后宫的地位便更加尊贵。再加上翠花公主从小便非常聪慧,长大后更是贤淑,孝庄非常宠爱这个贤良淑德的孙女,当成掌上明珠一样来疼爱。

但是即便是再得宠的公主,终究是要嫁人的。

作为皇室公主,出路只有三条:

一条便是远嫁蒙古和亲,比如蒙古科尔沁部、蒙古喀尔喀部、蒙古喀喇沁部等部落,顺治帝的养女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的女儿)便是下嫁蒙古科尔沁部;

第二条便是下嫁藩王之子,比如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顺治帝的养女和硕和顺公主便是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的儿子尚之隆,顺治帝养女和硕柔嘉公主则是下嫁靖难王耿仲明的孙子耿聚忠。

第三条便是下嫁朝臣,这或许也是身为公主最期盼的结果吧,毕竟能够长居京城,不需要与父母家人分离,还能时常入宫给皇上、太后等请安。

翠花公主便是选的第三条路,下嫁朝臣,不过这位朝臣并非安安稳稳、能够善始善终的臣子,能够让翠花公主安稳度过余生的寄托。因为孝庄与康熙为翠花公主选的额驸是鳌拜的亲侄儿讷尔杜,虽然是孝庄太皇太后忍痛割爱,不得已而为之,但终究亲手将唯一的孙女推向了深渊之中。

02

了解清史的都知道康熙登基时只有8岁,还在读书识字的年纪,并不能直接处理朝政;而孝庄虽然是巾帼英杰,但“后宫不得干政”,她并不能直接上朝理政,只能由辅政大臣来辅佐康熙,直至康熙长大成人亲政。

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

出身满洲正黄旗、历经五朝(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的老臣

出身满洲正白旗、额驸苏纳(娶太祖第六女)的儿子苏克萨哈(非公主所生)

出身满洲镶黄旗、开国功臣额亦都第十六子遏必隆(太祖第四女穆库什公主所生)

出身上三旗、太宗皇太极的救命恩人,皇太极对鳌拜有知遇之恩

一开始四位辅政大臣还算齐心,做了很多对朝廷有益的事情。但是慢慢地四位辅政大臣分为三派:一派是老成持重的索尼,身体越来越不好,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索性在鳌拜与苏克萨哈明争暗斗时称病不出,也不去上朝;

一派便是苏克萨哈,苏克萨哈因曾依附于摄政王多尔衮而自卑,而且苏克萨哈是四位辅政大臣中唯一一位不属于两黄旗的大臣;

另一派便是鳌拜遏必隆,遏必隆胆小怕事,畏惧鳌拜。

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想要除掉越来越不安分的鳌拜,便需要借助老臣索尼的力量。就这样索尼的孙女、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赫舍里氏被立为中宫皇后,想要置身事外的索尼便被直接拉到了康熙的这条船上。索尼哪怕是不为了大清朝、不为了康熙与孝庄,为了自己孙女的皇后之位,为了赫舍里氏家族的利益,也要帮助康熙除掉鳌拜。

康熙与赫舍里大婚后,索尼便帮助康熙提前亲政(虽然康熙能够亲政,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亲政),并且在暗中布局如何除掉鳌拜。

只可惜索尼年迈,康熙六年便病逝了。

索尼的病逝,对于康熙与孝庄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他们失去了一个牵制鳌拜的重臣。

因为除掉鳌拜的时机还未到,而且索尼一病逝,鳌拜便更加地猖狂,制造冤狱,害死了辅政大臣之一苏克萨哈以及子孙七人、子侄四人。

而遏必隆虽然是太祖皇帝的外孙、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儿子,但是对康熙而言并没有什么帮助,面对在朝中更加肆无忌惮的鳌拜,孝庄与康熙只能是采取拖延的策略。

而最好的办法便是联姻:这一年翠花公主15岁,恰好是婚龄。孝庄哪怕是再不舍自己唯一的孙女,为了孙儿的皇位与大清,也只能忍痛割爱,将翠花公主嫁给了鳌拜的侄子讷尔杜。

03

讷尔杜的出身也很显赫:

他的祖父是“清朝开国五大功臣”之一瓜尔佳.费英东的九弟卫齐,卫齐凭着自己的战功得了一个轻车都尉的世职,并且位居十六大臣之列,是名副其实的开国功臣。卫齐共生有六个儿子,第三子便是辅政大臣鳌拜,第四子便是讷尔杜的父亲巴哈。

在太宗一朝时,巴哈由一等侍卫做到了议政大臣的位置上。

顺治朝初期,因平定张献忠有功,得了一个一等甲喇章京的世职。只是因为不肯依附摄政王多尔衮而被议罪。顺治亲政后,巴哈与三哥鳌拜复起,重新位居议政大臣之列,而且得了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的世职(正二品),并且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一职。

父亲与伯父都是开国功臣,纳尔杜的仕途自然也会比较顺遂。在康熙朝时做到了领侍卫内大臣的位置上,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翠花公主能嫁给这样一位朝廷重臣也算是一个好的归宿,只可惜纳尔杜是鳌拜的亲侄儿。

康熙八年,鳌拜终于倒台,被康熙活捉并且圈禁起来。

作为鳌拜的亲侄儿,讷尔杜也遭到牵连,被罢官免职,贬去了盛京。翠花公主作为讷尔杜的妻子自然也要跟随一起,去往盛京后的生活自然大不如前。

多年后康熙前往盛京狩猎,见到了年长自己四个月的姐姐翠花公主。

见到姐姐后,康熙也是感慨万千:若非为了除掉鳌拜,也不会将跟自己一起长大成人的姐姐嫁给讷尔杜;若非受到讷尔杜的牵连,姐姐又怎么会远离京城生活在盛京呢?

实在是不忍心,康熙便下旨将讷尔杜召回了京城继续为官,而翠花公主远离京城数年后也终于回来了,能够时常见到自己的祖母、还有弟弟。可以说讷尔杜作为罪臣的侄儿,能够再次回京任职,都是因为翠花公主的缘故。

只可惜,命运弄人,仅仅几年后额驸讷尔杜便病逝了。

好在翠花公主与额驸讷尔杜生下一个儿子苏赫,但是失去丈夫的翠花公主在康熙二十四年也病逝了,年仅33岁。这一年孝庄太皇太后已经73岁高龄,得知孙女翠花公主病逝,很是伤心

作为康熙唯一的姐姐,得知翠花公主去世的消息后,康熙也是悲痛不已,便下旨将姐姐的灵柩运送到鳌拜的祖坟中安葬。而且还是用八眼半透龙碑厚葬,按照清朝的规制,九眼墓碑是最为尊贵的,八眼半次之。

康熙能够以如此高的规格下葬姐姐,也是因为对姐姐愧疚的缘故。就连墓碑上的祭文都是康熙亲自书写,并且将翠花公主追封为恭悫长公主,意思是“恭敬谦和有美德的公主”,这便是康熙对姐姐最大的肯定。

04

其实我们从康熙给鳌拜所定的三十条罪状(二十三条罪状与结党有关,五条与对册立赫舍里为皇后不满、私买奴仆有关,还有两条是不尊重太皇太后)来看,鳌拜跟康熙朝时期的权臣纳兰.明珠、索额图,雍正朝时期的隆科多、年羹尧,乾隆朝时期的贪官和珅等人相比,既没有做过分的不法之事,也没有跟和珅一样如此之贪,更没有想要谋反的野心,反而在辅政期间,做了很多有益于大清、有利于朝廷的事情。

这些康熙都很清楚,所以在将鳌拜活捉后,没有将鳌拜处死,只是将其圈禁起来。

1713年,康熙晚年,康熙当着诸位王公贝勒的面还说鳌拜对大清的功劳:

回忆以前的很多事情,有一件事我若是不提的话,没人敢说。我大清从征的大臣中,若论功劳,没人比得上巴图鲁鳌拜。鳌拜的功劳卓著,应该给他世职。

康熙下旨追赐鳌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的世职,并且由鳌拜的侄孙承袭;而鳌拜的这位侄孙便是翠花公主与额驸讷尔杜所生的唯一的儿子苏赫。只可惜康熙六十年苏赫病逝,世职便改由苏赫的堂兄达福这一脉来承袭。

结语

作为皇家公主从小便锦衣玉食,含着金汤匙出生;而翠花公主作为顺治帝唯一一个长大成人的公主,更是得到祖母孝庄的格外疼爱,但即便是如此她的肩上仍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便是联姻。要么远嫁蒙古和亲,要么为了朝政下嫁臣子。

在康熙朝初期,康熙急需要除掉鳌拜时,正值婚龄的翠花公主便是康熙与孝庄安抚鳌拜最好的选择。鳌拜的倒台,牵连侄儿讷尔杜被贬,翠花公主也只能“夫唱妇随”,跟随夫君一起前往盛京生活。

终究康熙还是不忍姐姐如此,将姐夫讷尔杜调回了京城为官。

但安稳的日子并未过几年,额驸去世,翠花公主也因伤心在康熙二十四年追随额驸而去。

康熙下旨厚葬姐姐,在翠花公主的墓碑之前:

不仅有影房子,房内悬挂公主的画像;

在坟茔的四周还有石杆环绕,在石杆外便是参天的松柏

远远看上去,翠花公主的坟地颇为壮观。

只是因为翠花公主的墓地建在了山坡上,所以赑屃(bixi)向这坡下滑动了二十米。在当地为翠花公主守墓的百姓说:这是翠花公主在思念远在京城的祖母孝庄、父皇顺治帝与弟弟康熙皇帝。这些守墓人世代守护着翠花公主墓,每年清明都会自发前去为翠花公主扫墓。

作为皇室公主,能够被世人缅怀祭奠,也算是无憾了。

0 阅读:488

雍亲王府王妃

简介: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