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国家队”再次复合,曾因合作方式“分手”,如今重归于好

三叔科技 2024-03-01 20:16:50

进入2024年……

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动作更频繁了,先后与东风岚图、东风猛士达成战略合作。

但许多人认为与岚图、猛士的合作仅限于HI模式,相较于赛力斯的智选模式弱了一些,这其中华为的存在感并不强。

但有一点要搞清楚,华为现在是供应商,在汽车行业属于是配角,而非主角!

更抢镜的表现,并不利于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发展。

纠结到极致的华为“造车”

苹果宣布停止了电动车计划,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在造一辆L4的车,还是L2的车上摇摆不定。

内部一定很纠结,也肯定拉扯了一段时间。

而华为以何种身份参与到汽车行业中去,也一定非常纠结。

在心声社区的论坛中,余承东直接留言称:“这个时代变了,这(不造车)只会让我们更艰难!若干年后,大家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即便他是拯救华为手机的关键人物,即便他是华为执牛耳者,即便他是余大嘴,也没有改变华为重申“不造车”的文件下发。

2019年,华为转折的一年。

这一年,华为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此前华为也为车企提供通信模块,但侧重并不大。

同年4月份,华为参加了上海车展。

是以“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参加,此时华为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规划:要做供应商,不造整车。

调子在这一年基本就定了下来。

但与传统零部件供应有所不同,华为所提供的包括软件、算法、云、车机等智能化零部件,很难像传统标准化零部件一样,直接扔给车企,然后收钱了事。

此外,华为当时也有在除智能手机以外的赛道上,找寻一个利润比较高的行当。

大抵也是如此,于是华为诞生了三种合作模式,也是为了应对众多车企不同需求而产生的“华为式”合作方式。

尤其是智选模式,从汽车设计到汽车营销,华为从头参与到尾。

这种模式在很多人眼中,其实很畸形。

华为希望通过此方式快速在汽车领域打响华为的名声,但也让其遭到了反噬。

不造车的华为比谁都像车企

华为不造车,但问界从头到尾它都参与了。

问界用料足,也都在说华为良心;

问界智驾小视频泛滥,也是在说华为技术强;

AEB遭质疑,也是余承东首当其冲的出来开干……

智选模式下的问界,让华为在汽车行业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同时也让大众再次产生了误解……

难道它还有亲自造车的想法?

传统车企们也更加担心起来……

上汽说,与华为合作会“失去自己的灵魂”;

广汽说,“华为是比较大牌的供应商,虽然零部件质量不错,但价格也是不受控的,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就连已经合作的长安,也出来捅了一刀,说上一句“没有底线”。

智选模式下的华为,让其看起来更像是传统车企们的“敌人”、“友商”,而非一个可以放下心来去合作的供应商。

另辟蹊径,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供应商

问界的成功对于刚进入汽车行业的新手华为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供应商身份的华为却有利有弊。

前面说了,智选模式下的问界目前很强势。

但,华为不能保证每一款与其合作的智选车在销量上都很强势。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随着“界”系列的增多,华为门店的汽车展位都不够,当时智界上市的时候,更是有“看车要去地下车库”的传闻流出。

此外完全将“灵魂”交出去,一切交给华为打理的策略,赛力斯可以接受,但其他车企未必买账。

这种无限接近于华为亲自下场造车的智选模式,甚至遭到了长安这个亲密合作伙伴的背刺。

智选模式不受待见,HI模式、零部件模式得不到更快速的扩张,一直亏损的华为车BU也不得不再次做出调整。

2023年底,华为发出了一则公告:华为与长安汽车于25日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

经协商,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此消息一出,不少人感到了惋惜。

认为这是是继“不造车”申明后再次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问界的成功让他们认为华为空有造车的实力,却没有造车的行动。

但,有一点要搞清楚。

不管是一如既往坚持内心想法的任正非,“这两年来,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我们要清楚,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越是在艰苦时期,越不能动摇。”

还是被迫接受现状的余承东,“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

这一帅一将的想法已经在重合。

结语

2月24日,华为与“国家队”广汽再续前缘,推出传祺M8宗师。

此次合作,华为的身份更倾向于供应商。

传祺M8宗师先锋版搭载华为车机模组及车机操作系统,这是在传祺车型上首次打通华为智能座舱生态,首次实现了广汽车型与华为包括手机、平板、智慧屏、音箱、手表等在内“1+8”设备的互联互通。

这种不喧宾夺主,且能体现自身价值,能够得到更多车企青睐的模式,才是华为最终想要的结果。

高合的总监说,中国需要高合。

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汽车不缺高合,中国汽车甚至也不缺一个华为问界。

华为甚至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次打造一个同级别、同高度的“界”出来,中国缺的是一个能够符合这个汽车时代,且在关键时刻不被“卡脖子”的供应商,或者说是开放平台。

没错,我们缺少一个供应商,一个可以比肩博世的供应商。

同样,中国的汽车行业也缺少一个开放平台。

这个平台会为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提供助力;

同时也会成为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新能源化的底座;

即便未来会有“卡脖子”事件出现,它也会为中国汽车做最后的兜底。

这个开放平台已有雏形……

未来……它会是中国的“英伟达+博世+高通”……

而能为中国汽车扛起这面大旗的,目前来看唯有、也只有华为!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

71 阅读:34950
评论列表
  • 2024-03-01 23:12

    别捧杀华为了,她没有义务也没能力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兜底。汽车产业的最终方向就是自动驾驶,但要实现就是软硬件协同的系统工程了,智选车模式的问界为华为汽车业务软硬件协同试错进阶提供了珍贵的平台,除了问界,再没有其他主流车企会为华为提供这种机会。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问界成就了华为汽车业务的自动驾驶,也是中国汽车自动驾驶领先全球的功臣。这样看,智选车模式对华为意味着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只有系统集成做成了,华为才可以安心做一个部件供应商。否则,一切免谈。

    周臣 回复:
    分析的很透彻,华为不出问界,有谁知道华为智驾牛掰?连船夫哥都没预料到华为智驾突破之前的智驾理念,今年亲自带队出马搞智驾研发,汽车发展的未来或者说工业发展的未来,就是智能
    阿克苏 回复: 周臣
    动力牛逼,能骑人家车顶[得瑟]
  • 2024-03-02 02:16

    只有华为才是正常的商业研发文化。其他都是畸形的腐朽。国内没有一个公司能想华为这样研发力度。国家希望华为帮助国内企业。让企业百家争鸣,而不是华为一家独大。华为受制裁,在海外玩不转。

    Iln_S 回复:
    国内有华为这个企业算是技术类企业的bug,太舍得投钱搞技术,其他公司学不来
  • 1593 9
    2024-03-02 10:37

    站在战略高度来看,华为已经不是汽车供应商,而是汽车制造业服务需求整合商,车企需要什么层次的服务,华为就能提供什么层次的解决方案,并且预研走在车企前面,车企未想到的技术方案,华为已经提前储备,随时可以转化为产品上线。

  • 2024-03-02 10:55

    华为真的能做成燃油车时的博世,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可目前的难处在于车企用了洋品牌博世得意洋洋还要大加宣传,用华为挑三拣四还顾虑这顾虑那,其实华为真不会也不能吞了你啊(如果他们想要造车完全可以去找资质啊或者收购一家,吞了上下游车企只要吞一家后面就基本上没有车企敢再和他合作了!所以这本不是完全就是不必不可能发生的——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的事情,没人会干的〔可能狼性文化性格态度强势了些,这个也需要磨合的〕)

    凝望 爱 回复:
    [得瑟]就是我可以被国外卡脖子,不能被华为卡脖子
    糖果 回复:
    说合作就没有了自己的灵魂的人物都下场了,别的还会远么?我持乐观态度
  • 2024-03-02 14:11

    华为VS中兴 华为VS苹果 华为VS高通 华为VS安卓 其他都不讲了!就这已经值得我们去支持了!

    小小王 回复: 呵呵
    你说的我都懂,可是其他厂商那个能挑起大梁。3年多的时间其他厂商都在干啥呢。
    呵呵 回复:
    一家独大不见得是好事啊
  • 2024-03-06 05:37

    这个学学苹果公司经验,苹果有个乔布斯,华为任正非,乔布斯对于苹果最大的贡献第一是创造了引领时代的产品,苹果崛起了。第二就是苹果应用商店。华为最应该做的是搭建一个万物互联的平台,里面包括汽车平台,而且这个平台往苹果商店看齐。苹果商店最大成功在于吸引了一大堆优质创造者并创造了巨额利润。华为车机平台系统就应该做好这点,只要好的汽车款式进了华为的平台就有好的回报,到时候所有的汽车公司都无法拒绝,也没办法拒绝。

  • 2024-03-07 16:48

    强强联合,再创辉煌。

  • 2024-03-02 07:43

    继续嗨

    糖果 回复:
    刘丧好
    未知用户不存在的 回复:
    刘丧上面还有一个大哥,雷丧,敬业程度可不是刘丧能比的[滑稽笑]
  • 2024-03-02 13:14

    百度起了大早,结果发现自己还是跟不上智能驾驶时代的脚步了

  • 2024-03-05 08:57

    东风岚图那点销量都还不与华为合作,可见其战略眼光差的不是一点点

  • 做到全球第一的一般都是高科技[鼓掌]

  • 2024-03-06 02:42

    华为未来大概率会造车,不是把问界侧底华为化,就是做一个新品牌出来。

  • 2024-03-02 08:36

    华为这种做法很聪明,造车他赚不了多少,帮人造车盆满钵满。

    爱工作爱生活 回复:
    还是要亲自下场,虽然上汽大众领导说把自己的灵魂交给别人不放心不可取,但这是很多有实力造成厂家的心声,市场及人性不会允许一家独大的,华为自己造车能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时候,话语权大的时候,才有前途和空间
    罗菲鱼 回复: 爱工作爱生活
    然后投了个半吊子,能不能活已经是问题了
  • 2024-03-02 08:49

    小编这篇文章的目的其实就是华为你专心研究就行了!为中国科技发展夯实底部,放弃绝对领先世界的电动汽车制造!培养出更多大而不强的国内车厂!努力配合欧美日早日追赶上中国已经领先的智驾!典型的国企科技突破与我无关,好处我必须大头!没有大头至少回扣不能少!

  • 2024-03-03 03:08

    [点赞]华为智驾已遥遥领先!

  • 2024-03-02 08:50

    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结果,即便是供应商,那也得看看你提供的整车符不符合华为产品的配套。奇瑞那种外优内次的造车观念,何不是一个自寻死路的做法。

  • 2024-03-03 11:12

    现在网上天天吹小米,试问,小米是个组装厂,怎么配跟华为竞争?

  • 2024-03-06 11:08

    上汽的灵魂好了没有

  • 2024-03-02 15:07

    华为不做一个标杆车出来很难做成正真的供应商。

  • 2024-03-02 17:47

    上汽:你不被卡脖子了那我还怎么跪的高雅?毕竟我把灵魂都交出去了[笑着哭]

  • 2024-03-02 08:34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 2024-03-02 13:50

    文化比较低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和谷歌一样,我只做系统不造手机,其他随便你们自己玩,到头来还得用我的系统[呲牙笑]

  • 2024-03-02 08:20

    智驾模式下软硬件的深度融合,现在的车企确实对供应商疑虑重重

  • 2024-03-02 09:03

    那不是国家队

  • 2024-03-02 14:24

    中国车自己的灵魂

  • 2024-03-02 21:20

    还会再次分手的

  • 2024-03-02 09:30

    写的不错,有高度。[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3-04 15:13

    不造车很合理,到时候被美国封杀,亏得应该比手机多

  • 2024-03-04 16:42

    就是议价权没了呗,从甲方爸爸变成儿子了,很不爽,尤其是国内企业不是博世爸爸

  • 2024-03-04 12:14

    东黑西蹭,啥也不剩!

  • 2024-03-04 09:35

    外观生扒,研发个毛线

  • 2024-03-04 07:30

    既想马儿带头跑,又不能让马儿吃多草。偏偏残儿不争气,吃饱喂足乐歌舞,外出跪着当孙子,心里诅咒另类马儿千百遍。

三叔科技

简介:解析最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