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来周润发、葛优,姜文与制作人闹掰,《让子弹飞》幕后趣闻

柯岚爱叙说 2022-05-22 23:49:16

姜文缺的不是才华,而是对才华的克制。

2007年,望着“叫好不能叫座”砸在手里的《鬼子来了》,姜文又拍了一部《太阳照常升起》。

在拍摄期间,英皇老板杨受成闻讯而来,带着一股热钱加入。

姜文当时和杨受成说,我这是文艺片,大概率不会挣钱,但杨受成还是把全投进去了。

结果《太阳照常升起》上映了,虽然获得了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提名,金马奖最佳剪辑奖和数不清的多项提名,但这部2500万成本的电影,最终却只斩获了1000万票房。

观众根本不知道姜文这故事再说什么,即便现在,这部电影的解读仍然各花入各眼。

后来,姜文一拍大腿,就拍个人人都能看懂的电影吧!

三年后,《让子弹飞》就来了。

2010年,《让子弹飞》在万众期待中上映。

上映立即将陈凯歌的《赵氏孤儿》斩落马下,就连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也不能与之为敌。

首周票房就达到了4.7亿,累计票房6.36亿成为当年票房第三,而这一次仍然有英皇老板杨受成的投资。

《让子弹飞》补回了杨受成在《太阳照常升起》中赔的钱,还让其大赚了一笔。

杨受成对姜文颇为欣赏,想感激一下姜文,意思意思,安排了一酒席。

但在酒席上,姜文却和杨受成说,我不想要别人给我的红包,我不好意思,要是非表示一下不可,这样,

我给您发个红包,因为您牛,您有眼光,您要投这片。

后来,姜文就反过来又给杨受成发了800万大红包。

硬气,就是姜文的代名词。

而这部《让子弹飞》不仅票房大卖,至今还保持着豆瓣8.8的高分,在top250名的榜单上,位列第67位。

叫好又叫座,姜文这还真是“站着就把钱给挣了”。

不光如此,翻开《让子弹飞》的幕后,你会发现,这不成功的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和之前“打架打出来”的《红高粱》一样。

这也是“打出来”的一部佳作。

不按套路出牌的姜文

王晶曾经回忆过自己做电影最辉煌的时期。

当年,《整蛊专家》就只有个名字和主演阵容的情况下,就能把寸秒寸金的刘德华和周星驰叫来,一边拍摄一边写剧本。

最后整个电影就用了5个星期拍摄完成,上映后还拿到了当年的票房第五。

一边拍一边写剧本,这种行为在香港叫“飞纸仔”,这也是王晶的拿手好戏。

而内地的姜文,竟然也殊途同归的有了这项技能,但这项技能却把周润发折腾了个不轻。

当年,想赚一把钱的姜文,知道自己这部电影要请来绝对牛的阵容才行,所以在剧本还没有写好的情况下,就给香港影帝周润发、内地影帝葛优分别写了两份长信。

在与周润发的信中,他写道:

这通篇的成语和文言文、生僻字,虽然能体现出姜文的才华横溢,但对讲粤语的周润发来说就太头疼了。

周润发拿到信之后,说到:“我收到信之后,哭了,因为我看不懂。”

“而且很久没有男的写情书给我,我虽然知道他也有老婆了,但心里还是有点怕,我本以为姜文对我有什么企图……”

而说到“企图”,恐怕姜文对葛优的“企图”更大,

在于葛优书中,姜文写到:

愚弟陪床,醉眠秋共被,耳鬓厮磨,不亦骚乎……

虽然文笔同样犀利,但葛优看完这封信吓了一机灵,一想到姜文曾经试镜过《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就更难受了。

不过仅仅凭这两封信,葛优与周润发竟然还都答应了姜文,为啥?因为姜文耍了一个心机,玩了一手“囚徒困境”。

他在周润发信中说葛优同意了,在葛优信中说周润发愿意来,这一来二去就给俩位影帝骗到了手。

姜文只拿了一个锅,就吃上了周润发带来的肉和葛优带来的底料。

为了拍出效果,周润发苦练普通话,把剧本上的台词反复锤炼阅读,尽量用字正腔圆的咬字和丰富的情感念出台词,为此他还专门找了一个语言老师。

一番苦练,终有小成。

但后来,周润发到了片场后,发现姜文这人拍戏和王晶一样,一边写一边拍。

最难受的是,同一场戏,每一遍拍摄的时候还有略微不同,台词都有变化!姜文几乎是每场戏都要改一下台词。

直到进组前,冯小刚都不知道自己的角色,也没看过剧本,一进剧组,当姜文提出换个发型的建议之后,冯小刚二话没说,把自己完全放心地交给了姜文导演。

葛优说道:“在别人那叫剧本,在我们这就叫剧纸!”

但这一下可苦了周润发,一番努力付之东流,还要随时面临普通话的考核,让这个香港来的影帝甚是难受。

为了这事儿,周润发和姜文拧巴了半个月。

但后来,拍着拍着,周润发就不拧巴了,跟上了姜文的节奏,玩嗨了。

鸿门宴那场戏,是最精彩的段落之一,那场戏中黄四郎说了一句:“师爷高、县长硬!”

而后张牧之和马邦德异口同声道:“黄老爷又高又硬!”

这句台词,就是周润发的现场发挥,没想到一下子成了经典语录,至今还被影迷津津乐道。

但同样是这场“鸿门宴”,让姜文愁掉了头,甚至和制片人起了争执。

鸿门宴中,黄四郎、张牧之、马邦德三人围席而坐,称三足鼎立之势。

为了拍摄出紧张感和丰富的镜头调度,一台桌子设立了三台摄像机,360°环绕拍摄,拍了35遍,耗时整整一个星期。

花费的胶片达到了十万尺,姜文的这个经费狂魔名副其实。

在如此耗时耗力的情况下,但制片人压力并不大,因为这场戏有三家制酒公司找来商谈,想在桌子上摆上自家产品,并且复出高额的广告费。

有多高?三位大哥三种酒,一家给1000万。

只要桌子上有,只要三个影帝小酌一杯,一人就给一千万,这可就是实打实的3000万入账了呀。

制片人听罢有些心动,毕竟这钱来的太容易了,只要摆在桌上就行。

但姜文却动起了心思。

他心想,这场戏,看似文戏实则高潮迭起,完全不亚于血脉喷张的激烈画面,如果摆上了有logo的酒瓶,会不会浇灭了观众被吊起来的肾上腺素呢?

三个大哥聊天正起劲,镜头中掠过一瓶二锅头,这注意力就直接分散了,影片的气场也会被打压。

就此,姜文一下子就回绝了厂商的合作邀请,也把制片人气的不轻,当时这场戏的广告商几乎要把制片人的电话打爆,这钱就直接往姜文兜里送,他都不要。

最后,桌子上的酒瓶,就都成了透明玻璃瓶,而姜文也和制片人冷战好久。

够硬气。

结果证明,姜文的判断还是对的,鸿门宴这场戏成了电影的高光时刻,再不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观众几乎捏着拳头看完。

台上三位大佬唱着戏,而门口外,

陈坤饰演的胡万和姜武饰演的武智冲一个红脸一个白脸那场“小六子之死”同样是经典桥段。

那场凉粉戏,一开始编剧设定的是陈坤教唆小六子,根本没有姜文的戏份,但后来在姜武的启发下,才有的你唱我随的精彩戏码。

姜文的弟弟姜武,就是一个有“强迫症”的人。

最开始《让子弹飞》并没有姜武的事儿,本来他那个角色是要请一个著名的实力派影星参与,但后来那个人没空来,这才落到了姜武身上。

而临时抱佛脚的姜文,对待自己的弟弟可丝毫不客气,直接用命令的语气让他来。

有一天,姜武在家看电视,突然看到一条短信:

“嘛呢?”

姜武一看,正式哥哥姜文发来的,马上回过去

“家呢。”

“胡子还在吗?”

当时,姜武刚刚刮完胡子,但转念一想,马上回

“在呢。”

“给我演一个角色。”

“妥。”

关上手机的姜武马上动起了心思,为了不让哥哥怀疑,姜武和姜文说,我在家琢磨一下角色怎么演,过一阵咱再商计。

这段时间,姜武的胡子就长出来了。

到了片场后,由于姜武和姜文实在长得太像,又让姜文挠头不已。

这一正派和反派如此相像,难不成让剧情改成弟弟是内鬼吗?

所以姜武只能换造型,但无论是贴胡子还是改肤色,两人的差异性都不太大。

后来姜武在家想出了高招,跑到理发店自己躺了一个爆炸头,再加上郁郁葱葱的大胡子,这个“银毛狮王”的武智冲就出来了。

“听我的雷声!”——武智冲。

结语

如此这般曲折,但最后呈现出的结果却成了姜文的另一个高峰。

《让子弹飞》无疑是国产电影里一座高耸的大山,在舞台剧和姜文式的审美中,达到了一个惊人的融合。

很多人说《让子弹飞》过誉了,电影并没有那么多隐喻,太多人过度解读。

而姜文对于这一现象,也直接承认是“过分解读”了。

必须承认,《让子弹飞》确实是中国影史中的璀璨星光,但它也不过是姜文像市场屈膝的一部作品而已。

——全文完。

0 阅读:99
评论列表

柯岚爱叙说

简介:每天更新精彩游戏视频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