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么多汉家公主和亲,有没有胡人公主和亲中原王朝?

俇攘 2024-05-11 20:52:18

自古以来,胡人与中原之间的和亲政策一直是巩固两国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胡人公主选择了与中原王朝和亲,她们不仅为两国之间的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和亲政策是从西汉时期开始的,西汉初年,当刘邦以绝对优势大破项羽之后,迅速完成了天下统一。当时骄傲的刘邦自以为天下无敌了,所以在接收到北地叛乱匈奴南下之后,果断组织33万大军北上和匈奴主力决一死战。轻敌的刘邦一路孤军深入,完全不把匈奴冒顿单于当人看。结果自然是为自己的轻敌买单,孤军深入的刘邦对于排兵布阵并不精通,在白登山被数十万匈奴骑兵围困,好在当时勤王大军声势较大,再加上陈平等人的谋划以及给出的利益,成功打动了匈奴单于,将刘邦解救了出来。

白登山之围

自此之后,刘邦再也没有北上剿平匈奴的心思,但是也忍不下这口气,于是就想用时间来换取未来。当时汉朝的国策就是,先稳住匈奴,然后卯足了劲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恢复人口和经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等真正具备碾压匈奴的实力之后,再抓住机会北上与匈奴决战。

而如何稳住匈奴呢?那自然是和匈奴结成姻亲,联姻之后让匈奴后代单于有着汉人血统,这样就可以保持和匈奴比较稳定的关系,借此解决边境问题,然后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建设。所以从汉高祖刘邦开始,西汉就开始施行所谓的和亲政策,经过汉高祖、汉惠帝、吕后、汉文帝和汉景帝这数十年的恢复发展,西汉帝国积累了巨量的财富,一步步就强大了起来。

之后汉武帝凭借数代先王的积累,开启了对匈奴的主动战争,在卫青和霍去病等优秀将领的带领下,汉武帝几乎耗光了国库,一举击溃了匈奴,打出了华夏文明的威风,也让举世震惊于大汉帝国的强大。从这时起,大汉王朝已经不需要再通过和亲的方式和匈奴保持和平,反过来却是匈奴的单于渴望迎娶汉家公主来换取边境的和平。所以从汉武帝开始,和亲就变了味,汉武帝之前,西汉王朝需要送上公主,或者宗室中与皇帝至亲的贵族女子才能博得匈奴单于的认可,但是到了汉武帝之后,匈奴单于求娶汉家女子已经失去了强势,即使是汉宫中的宫女,那也是匈奴单于求之不得的幸运,不仅仅如此,还要求匈奴遣子入侍汉宫。

整个西汉,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都有宗室女子远嫁匈奴,其中汉文帝时期就有三位宗室公主远嫁。另外,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嫁给了南匈奴单于呼韩邪,留下了一段昭君出塞的历史佳话。东汉时期也有很多和亲西域的故事,最著名的有江都公主刘细君和解忧公主“和亲”远嫁乌孙国王。

解忧公主

再往后比较著名的和亲事件,主要是在唐朝时期,唐朝初期,吐蕃崛起于青藏高原,给大唐王朝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双方都处于上升期时,都不愿意主动招惹对方,为了保持表面的和平,于是就有了和亲的故事。如唐代的文成公主,她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成为了吐蕃的王后。文成公主不仅带去了中原的佛教文化,还传授了农业、手工业等技艺,为吐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和亲,不仅巩固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还促进了佛教在西藏地区的传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还有金城公主,也远嫁吐蕃尺带珠丹,为了吐蕃和大唐的和平起到了关键作用。

整体而言,大唐作为当时亚欧大陆的绝对核心,周围强悍的藩属政权无数,为了维系这些政权的稳定,所以需要大量和亲。正因为此,唐朝总共有二十多位和亲的公主,除了吐蕃之外,还有远嫁吐谷浑、回纥、契丹、西突厥等地,特别是中唐时期,因为安史之乱,唐朝有求于回纥,好几位皇帝的亲女儿都需要为了民族大义,远嫁西北的回纥。

文成公主

和亲政策,抛开历史意义不谈,对于当事人来说,其实是相对残酷的。这些公主为了所谓的家国利益,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和亲公主们往往承载着家族和国家的期望,她们远嫁他乡,成为了连接两个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当然,从长远看,这也是公主们的一次走上历史舞台的机会,试问自古以来宗室女子有多少,而能名留历史的又有几个?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王昭君,她最初的身份只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宫女,因才貌双全而被选为和亲公主,远嫁南匈奴单于。王昭君不仅为匈奴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还积极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为匈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智慧和胆识,使得匈奴和西汉之间的关系得以长期和平稳定。

这些和亲公主们,不仅为两国之间的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她们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同时也学习了胡人的风俗习惯和技艺。这种文化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双方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亲

此外,和亲公主们还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为两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她们在嫁给中原王朝后,往往成为了双方之间的友好使者,积极促进两国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她们的存在和努力,为两国之间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公主和亲中原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通过这些公主的努力和贡献,中原与胡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得以加深,相互了解和尊重得以增强。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也为中国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在今天看来,这些和亲公主们的贡献和牺牲,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她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研究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历史上关于汉家公主下嫁草原的例子很多,大多数时候,就是牺牲一个人的幸福,来换取整个天下的安定祥和,和亲公主面对巨大的文化差异,大多在游牧民族政权处都过得不怎么好,毕竟文化差异巨大,巨大的隔阂肯定会影响婚姻的幸福。这就引发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在我国强盛时代,有没有胡人公主被安排嫁给中原政权的君主呢?历史上汉家君主一般自视甚高,都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妻子的要求也很高,毕竟母仪天下,本就是很高的要求,古代人敬畏天神,很多事情需要遵从祖制。古代君主不会迎娶蛮夷之地的女子为妻,以留下不好的名声,所以中原王朝的君主就基本就很少有迎娶胡人公主的例子,但是却不乏有王子和贵族代天子行和亲之礼的案例。

柔然公主

首先就是南北朝时期,东西魏的君主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傀儡皇帝,所谓的婚姻都不由己,而作为朝政的实际控制者,宇文泰和高欢就给东魏和西魏皇帝安排了一场政治婚姻,由于宇文泰和高欢长期对峙,为了团结来自北方草原的力量,所以纷纷向柔然示好,想要迎娶柔然公主。首先西魏文帝元宝炬的悼皇后郁久闾氏就是柔然可汗阿那瑰的长女,在宇文泰的安排下,这位远道而来的公主14岁就被册立为皇后。

而柔然并没有将宝押在西魏这一边上,也在东魏这边下了注,当然,高欢也是想要让东魏皇帝迎娶柔然公主,但是遭到了柔然的拒绝,最终的结局就是,542年,柔然可汗阿那瑰把年仅五岁的小孙女邻和公主嫁给东魏权臣高欢的第九子八岁的长广郡公高湛,也就是未来的北齐皇帝。后来柔然更是强行将女儿嫁给了高欢,阿那瑰还特意派弟弟秃发佳送公主来东魏,并交代秃发佳等公主生了外孙再回国。后来高欢去世,这位公主嫁还嫁给了高澄,在我国民间为这位公主取了个更好的名字,柔然蠕蠕公主。

而北周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宇文邕,也免不了通过和亲来拉拢游牧民族,为了能一举灭掉北齐王朝,宇文邕可谓是费尽了心力,公元56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在“苦苦求亲八年”之后,终于迎娶回了突厥公主阿史那氏,并册封其为武德皇后,借此拉拢了突厥势力为自己所用。

回纥公主

安史之乱时期,因为大唐王朝被安禄山的叛军攻破了中原,接连丢失了洛阳和长安,不得已只能退守河西走廊地区,然后号召天下勤王大军共同对抗叛军,而大唐在走下坡路的过程中,自然没有平定叛乱的实力,引入外援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敦煌王李成才也怀有一腔热血,准备向回纥借兵,在回纥可汗的强势要求下,李成才迎娶了回纥维加公主,借得精兵4000骑,在平叛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樉和妻子

类似这样还有很多,比如朱元璋的二儿子就迎娶了元朝贵胄王保保的妹妹,这主要是朱元璋为了招降王保保,把其妹观音奴许配给自己的次子秦王朱樉,但是因为双方战祸不断,所以秦王妃和秦王的关系不和睦,听信偏妃邓氏之言,将正妃处于别所,每日以敝器送饭与食,饮食等物,时新果木,皆非洁静,如同幽囚。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4-05-12 12:58

    异族公主来中原叫进贡,当不了后的,连妃都困难。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